课外文言文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外文言文二”。
九、戏巫
恶少年愠其诞,瞳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
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例句:或语曰:“好《公羊传》。”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或王命急宣
C.或遇其叱咄
D.或异二者之为 2.找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①()后入见。
③()试问:“谁杀陈他者?” 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1、用“/”正确标出 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号 求 救 于 人 甚 哀。
2、译出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①相去各里所。
②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
3、试分析越巫夜归遇鬼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选文说说越巫是什么样的人?
十、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胃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则且有火患,主人默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hng),余各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悟而请之。1.文中四处横线要填入恰当的词,依次正确的一项是()A.焉
尔
因
以
B.然
之
以
而
C.焉
尔
因
且
D.然
之
以
且 2.指出下面两句中的通假字。①不则且有火患(“
”通“
”)②曲突徙薪亡恩泽(“
”通“
”)3.翻译以下两句。
①不则将有火患
。②焦头烂额为上客
。4.“主人乃悟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己的人。
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十一、谁 杀 陈 他
有甲(某人)欲谒(拜见)见邑宰(县令的别称),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旧题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由汉代人写定,是一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书)。”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惟业(读,从事)《公羊传》。”试问:“谁杀陈他(陈他为《公羊传》中一人物,春秋时陈国国君,被蔡国人所杀)者?”甲良久对田:“平生实不杀陈他。”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君不杀陈他,请(问)是谁杀?”于是大怖,徒跣出走。人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对县令的尊称),便以死事见访(向我调查人命案子),后直不敢复来,遇赦当出耳。” 1.选出与例句中的“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3.翻译句子。或语曰:“好《公羊传》。” 4.这则寓言讽刺的是哪种人?
十二、姜太师认父
《王氏见闻记》
蜀有姜太师者,失其名,许田(今河南许昌市许田镇)人也。幼年为黄巾所掠,亡失父母。从先主(指五代时前蜀先主王建)征伐,屡立功勋,后继领数镇节钺(指节度使),官至极品(最高的官级,这里指太师)。
有掌厩夫(马夫)姜老者,事刍秣(粮草)数十年。姜每入厩,见其小过,必笞之。如是积年,计其数,将及数百。后老不任鞭棰(鞭打),因泣告夫人,乞(哀求)放归乡里。夫人曰:“汝何许人?”对曰:“许田人。”“复有何骨肉?”对曰:“当被掠之时,一妻一男,迄今不知去处。”又问其儿小字及妻姓氏行第(兄弟姊妹中的排行),并房眷近亲,皆言之。
及姜归宅,夫人具言姜老欲乞假归乡,因问得所失男女亲属姓名。姜大惊,疑其父也。使人细问之,其男身有何记验(记号,标志),曰:“我儿脚心上有一黑子,余不记之。”姜大哭,密遣人送出剑门之外,奏先主曰:“臣父近自关东来。”遂将金帛车马迎入宅,父子如初。姜报(追补)挞(鞭打)父之过,斋僧数万,终身不挞从者。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幼年为黄巾所掠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项为之僵
C.此为何若人
D.贤能为之用 2.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①见其小过,必笞之()②因泣告夫人()③汝何许人()
④迄今不知去处()
十三、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彭氏之子御御:驾车
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C.彼受赐矣赐:恩惠,恩德
D.因下彭氏之子
下:下令 2.请将“君将何之?”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什么特点?试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乐不思蜀
十七、蔡磷坚还亡友财
徐珂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注:①诺责:诺言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颇思蜀否?(很)
B.宜泣而答(应当)C.会王复问(正巧)
D.诚如尊命(假使)2.比较以下三句,解释各句加点的“乃”字。①人之无情,乃何至于是邪?
②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③何乃似郤正语邪?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句中加点的两个“为之”。为之①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②感怆。为之①
为之②
4.翻译“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一句。
5.写出文中除“乐不思蜀”之外的一个成语。
十五、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十六、管宁割席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A.又尝同席:
B.宁读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 过 门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出观 3.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
4.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亡何,其人亡(逃走)B.且父未尝语我也(告诉)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D.卒辇而致之(送还)
2、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十八、公孙仪相鲁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避免。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C.其弟子谏日„„ 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唯:正因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十九、陶侃惜谷《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译文:
4. 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案
九、戏巫
1、号求救于人/甚哀
2、①相互间隔一里左右 ②头胀痛得厉害,走路都不知道走到哪里了。
3、越巫心理变化过程:先是强作镇静,再就是心慌意乱,最后是丧魂落魄(或六神无主)。越巫是一个既无真才实学,又胆小如鼠的江湖骗子。
十、曲突徙薪
1.B 2.①“不”通“否” ②“亡”通“无” 3.①否则将有火灾 ②头和额都烧焦了的人为上等客 4.D
十一、谁杀陈他
A有人(B有时,C有时 D 或许)①某甲 ②县令(或令)3.有人告诉(他)说:“(县令)喜欢读《公羊传》。” 4.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而又装腔作势的人。
十二、姜太师认父
D(被)(A对 B因 C是)2.①用竹板打 ②就 ③许,通“所”,处所,地方 ④至、到
十三、商汤见伊尹
1. D(“下”是“使……下车”之意)2. 君王(大王、您)将要去哪里(到哪里去)? 3.贤明,敬重人才,嫉恶如仇。(答出“贤明”或“敬重人才;答“嫉恶如仇”
十四、乐不思蜀 1.D 诚(果真)
2.①竟(有的答案为“居然”)
②“此”或“我的” ③竟然或表反问的副词 3.①给他或为他(刘禅)
因为这样或替他(刘禅)4.即使让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地保住江山,又何况是姜维呢? 5.喜笑自若
十五、文征明习字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十六、管宁割席
1.A.曾经 B.原来、以前
2.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译:管宁把席子割开,两人分开而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4.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能成才。从学习环境的角度: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十七、蔡磷坚还亡友财 1.A 2.B
十八、公孙仪相鲁
1.A 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3.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
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
十九、陶侃惜谷
1.拿 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答:
课外文言文(一)徐孺子的故事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言语》)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
11、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
唐临为万泉丞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
(一) 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