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外文言文答案”。
温岭龙文教育
电话:0576--86165670
主编:蒋灵俊
教学特色:启迪思维
开发潜能
点拔方法
直线提分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②反归取之()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
打印时间:
龙文教育特色讲义
温岭龙文教育
电话:0576--86165670
主编:蒋灵俊
教学特色:启迪思维
开发潜能
点拔方法
直线提分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②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三)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
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打印时间:
龙文教育特色讲义
温岭龙文教育
电话:0576--86165670
主编:蒋灵俊
教学特色:启迪思维
开发潜能
点拔方法
直线提分
(四)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②或曰()
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③臣闻之()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打印时间:
龙文教育特色讲义
温岭龙文教育
电话:0576--86165670
主编:蒋灵俊
教学特色:启迪思维
开发潜能
点拔方法
直线提分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加点词的意思 去:()方:()欲()还()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七)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嬉: 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处: ③复徙居学宫之旁 徙: ④遂居焉 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得到什么教益?
(八)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打印时间:
龙文教育特色讲义
温岭龙文教育
电话:0576--86165670
主编:蒋灵俊
教学特色:启迪思维
开发潜能
点拔方法
直线提分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子之少也
2、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旦夕勤学不息,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一)打印时间:
龙文教育特色讲义
温岭龙文教育
电话:0576--86165670
主编:蒋灵俊
教学特色:启迪思维
开发潜能
点拔方法
直线提分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二)1、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D 度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尺码
4、①(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三)1、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1、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B
3、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打印时间:
龙文教育特色讲义
温岭龙文教育
电话:0576--86165670
主编:蒋灵俊
教学特色:启迪思维
开发潜能
点拔方法
直线提分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六)1、离开 正 想要 回去
2、老妪 以前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七)1、游戏,玩耍 安置、居住 搬家 住
2、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的孩子了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熏染太重要 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
(八)1、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故:原因
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提炼一、三个“遵照”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二、四个步骤
打印时间:
龙文教育特色讲义
温岭龙文教育
电话:0576--86165670
主编:蒋灵俊
教学特色:启迪思维
开发潜能
点拔方法
直线提分
1.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三、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2.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3.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4.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5.删:即删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
6.调:即调整法。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
打印时间:
龙文教育特色讲义
课外文言文(一)徐孺子的故事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言语》)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
11、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
唐临为万泉丞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
(一) 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