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导学案_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1:05: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导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教学目标:

(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2)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3)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教学难点: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二、预习导学 知识梳理

一、的反正统意识

1、经历(反正统意识产生原因):

(1)祖父两辈都是

教徒,自幼,明朝中后期

的思想家;

(2)生活在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

(3)社会的和官场的。

2、主张:

(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

”的主张,挑战“

”学说;

(2)反对以

为权威和教条,挑战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 ;

(3)提出“绝假纯真”的“

”,反对

的虚伪与

的欺诈。

(4)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

”,反对当时盛行的文风。

3、代表作:《

》、《

》、《焚书》、《

4、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

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二、的“天下为主,”说

1、活动:

的创立者。

2、主张:

①敢于批判封建

,提出

的思想;

②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 ③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

3、影响: _____ ___。

三、思想的启蒙精神

1、活动:开清代

先河。

2、主张:

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

②主张“

”:“以天下之权,“天下兴亡,”;

③具有试图、的强烈愿望;

④注重,著作中囊括了各种关系国计民生是实用学问:《

》、《

》。

四、的“孤秦陋宋”批判

1、地位: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 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2、主张:

①政治思想主旨是“

”,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

②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

③在发挥古代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

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

”。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思想

⑴肯定________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定乱除暴安百姓。

⑵最大特点是对________的大胆批判。

⑶对“________”进行猛烈抨击,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2.评价

(1)不仅在当时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对专制主义君权和________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________的揭露。

(3)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________、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导入新课。问题1:李贽的主要思想主要有哪些?

练习内化1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道学家的虚伪

问题2:简述黄宗羲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合作探究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问题3:归纳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练习内化 2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民之议矣。”下列主张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B.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

D.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问题4:归纳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练习内化 3 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则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实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

问题5:归纳唐甄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其思想的评价?

合作探究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中国儒学史》

黄宗羲是以“继承儒家民本思想”为前提,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

——《中国儒学史》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王夫之《日知录》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反对传统思想”的本质?

四、目标检测

1.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

C.批判君主专制

D.批判农工商皆本 3.导致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抗清斗争高涨 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五、配餐作业 基础题

1.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A.人文主义

B.仁爱精神

C.尊重人性

D.个人主义

3.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民生之本”的主张,这是()

A.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B.君主专制强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C.西学东渐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D.封建制度衰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4.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他们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都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

C.都有进步的民主色彩

D.都赞成重农抑商政策

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制集权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巩固题

1.“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一观点出现于()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3.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4.“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提高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李贽《藏书卷》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探究式五步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材料解读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深化了他们对明末清初思想家主要思想的认识。

1、要注意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如进行课堂辩论,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注意形成课堂 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机制,充分让学生参与,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点的落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将教 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关键点结合起。

3、对于明末清初思想家主要思想的认识,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体会,还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这样才能加深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反对传统思想”的本质的认识,从而对本专题的学习内容有全面的认识。

高中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内容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人民版必修3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专题式学习。他们思维较活跃、具......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2课时)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问题解答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百家争鸣■[议一议] 法家怎样论述改革的意义?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文化意义? 答案提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通......

下载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