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 学案导学》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 必修三)同步课时检测 检测(三)_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4:22: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步步高 学案导学》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 必修三)同步课时检测 检测(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

专题检测(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A.列强瓜分中国

B.经学难抵洋枪炮

C.八国联军侵华

D.南京大屠杀

2.《四库全书》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

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注:希望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我国近代史上,在实践中直接运用和发展了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A.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B.资产阶级改良派 D.农民阶级

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

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

C.洪仁玕

B.曾国藩 D.康有为

()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

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明确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维新变法

5.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

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

“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6.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

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含义是 A.设议院,定宪法

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C.兴民权,易旧俗

D.实行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总结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C.评价洋务派的活动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8.“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9.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

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10.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1.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德国大哲学家尼采把道德分为两类:有独立心而

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A.梁启超

C.孙中山

B.陈独秀 D.毛泽东

()()12.康有为利用孔子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资产阶级思想逐步成熟与完善。上述变化的根源在于 A.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封建制度已被推翻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D.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

13.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

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C.推动了政治改革

B.被全社会所认同 D.取得了彻底成功

()

()14.《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

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15.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中问题与主义之争,上述

思想交锋在历史作用方面的相同点是 A.促成思想解放运动 B.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步 D.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8分,第17题22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

(1)结合历史背景,试评价材料一中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4分)

(2)西方启蒙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先进分子用来启迪民智、传播西学的武器。根据材料二中图

一、图二提供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者理论宣传的特点和实践结果的不同之处。(8分)

(3)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特点和历程。(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1858—1927年),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4分)

(2)材料二中“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是指怎样的形势?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为什 么会使同僚震惊?(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康有为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你认为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中,对传统文化应持何种态度?(8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2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

答案

1.B 2.A 3.B 4.C 5.C 6.B 7.A 8.B 9.C

10.A 11.B

12.D 13.A 14.C 15.B

16.(1)“长技”在当时的情况下主要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

“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披着儒家外衣宣扬维新思想;孙中山则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宣传革命理论。实践结果: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最终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实现。

(3)中国近代思想界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的过程,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学习西方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经历了从仿制器物到学习其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17.(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儒学,动摇了士大夫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绝对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原因:“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扬弃(或批判、继承、发展、创新)。(4)趋势: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2课时)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检测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问题解答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百家争鸣■[议一议] 法家怎样论述改革的意义?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文化意义? 答案提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通......

必修三检测题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检测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CABA6——10:DCDDC11——15:DDABA16——20:BDBDD21——25:ABABA26——30:BADDC31、(1)以德治民、仁。(2分)(2)董仲舒主张“大一统”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导学案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教学目标: (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3......

下载《步步高 学案导学》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 必修三)同步课时检测 检测(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步步高 学案导学》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 必修三)同步课时检测 检测(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