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讲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讲解”。
实行烟草专卖体制的意义
实施这一带有行政强制性的制度安排,政府主要基于如下考虑:(1)作为公共秩序的管理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政府希望把烟草这种有损居民身体健康且具有顽固嗜好性的生活消费品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以保证既有效满足客观存在的烟草消费需求,又能较好地控制烟草制品的过量供给。(2)作为公共建设的承担者和有着收益最大化要求的独立利益主体,政府希望对具有刚性需求特征、价格弹性较弱的烟草制品实行“专卖专营”,从而可以通过实施高价重税政策来获取超额利益,为国家财政开辟丰富来源。(3)作为民族利益的维护者和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代表,政府希望通过严格的许可证管制来提高烟草市场进入壁垒,阻止那些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国外烟草公司对国内市场的侵入,并把拥有3亿多消费人口的国内烟草市场牢固地控制在自已的企业手中,为国内烟草企业实现高额税利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
税收寓禁于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十五岁以上人口的三成六皆为烟民,总人数达三亿五千万,占全球烟民的三分之一。每年,中国有一百万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卫生部曾发布报告说,如果不加控制,到二0二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二百万。
2009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调整了卷烟生产环节(含进口)消费税的从价税税率。调整后,甲类卷烟税率提高到56%,乙类卷烟税率提高至36%。
调税后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各烟草公司保持批发价格的稳定,在批发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实际零售价格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这次烟税的增加没有反应到烟草产品的销售价格上,而是被烟草行业内部消化了。
中国烟草税改革不彻底、调整不到位,主张推动烟草“税价联动”。国家税务总局表示目前正在制订新的烟草税调整方案,2011年有望出台,自1982年实行专卖制度以来,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财源支柱产业,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了大量建设资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五”卷烟产量年平均增长9%,税利年平均增长17%;“七五”期间卷烟产量年增长6%,税利增长21%,共实现税利1035亿元,比“六五”的503亿元翻了一番;“八五”期间卷烟产量年增长1.3%,税利年增长18%,共实现税利2532亿元,又比“七五”翻了一番多;“九五”实现4750亿元,是“八五”的1.88倍,有些省份和地区“两烟”税利占财政收入的60%—80%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烟财政”和“烟经济”,是当地经济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1982年全国烟草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97.6亿元,单箱税利为517.8元;到2000年,全国烟草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1050亿元,单箱税利达到3148.4元,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自1982-2000年,烟草行业累计实现工商税利8437亿元(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历年对外公布数据计算),相当于同期国家财政总收入的9.2%
从198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到2010年底,烟草行业累计为国家积累资金41273亿元,其中2002年到2010年,烟草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30656亿元
行业特点:计划性强、宏观调控、总量控制
由于烟草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的特点,如不加强宏观调控和特殊管理,很容易出现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不仅不利于有效控制烟草消费,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和财源流失,使总体效益下降。20世纪70年代,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思路的引导下,卷烟在生产和供应量上有了显著增长,但计划外卷烟厂林立,低质卷烟充斥市场,卷烟产、销处于近乎失控的状态。当时烟草产业之所以出现产供销混乱并使国家财源严重流失的状况,根本原因就是对卷烟这种高税商品没有相应地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1984——199
41982年~1985年,全国各省、地、县相继成立烟草公司,专卖专营的卷烟流通组织结构基本形成。省、地(或中转站)二级采购调拨,县级公司属地批发,同时委托糖业烟酒公司和供销社代批发,卷烟销量大幅增长。
但是,“活”与“乱”往往孪生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指出:“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由于涉及环节多、过程长,卷烟流通也容易滋生种种问题。
1986年~1993年,行业确立二级面向全国采购调拨、三级面向省内采购批发、比邻地区可以跨区供货的模式。1988年7月以后,卷烟价格逐步放开。各地批发市场快速发展,商商之间跨区域供货以及代批发界定不严,卷烟流通逐渐形成多方采购、多头批发、多家竞销的状况,渠道混乱,计划管理削弱,卷烟销量增幅回落。烟草专卖制度确立后,根据规定,卷烟批发业务必须由烟草公司负责,卷烟零售业务由国营、集体、个体商业经营,但必须由烟草管理部门颁发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方可经营。“尚方宝剑”一出,卷烟流通管理力度大为增强,“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
1994年~1998年,省、地、县三级批发均可面向全国采购调拨,均可属地批发,三级分销体制形成。“七五”期间,特别是“八五”期间,全国卷烟销售系统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横竖贯通的庞大批发网络。各省卷烟销售机构基本建立健全,设立了卷烟二级批发机构(包括分公司和调拨站),改变按“产、销”实行差额调拨的办法,实行了“计划分配与选购相结合”,由全国产、销地烟草公司进行业务往来,互相调拨,调剂余缺。1994年设立中国卷烟批发市场,迈出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批发市场实行会员制,每年举行两次全国卷烟交易会。各级烟草公司进行业务往来,互相调拨,调剂余缺,卷烟流通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回顾我国卷烟流通体制的发展初期,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的清晰脚印:行业一方面放活批发和零售,充分发挥农村供销社的作用,同时注意整顿好批发渠道,坚决制止卷烟降价销售,基本实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目标。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卷烟流通起步发展,成绩初显。
农村包围城市 铸造最具价值的战略工程
作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我国许多重要领域的发展都烙有深刻的“农村”印迹,并且许多改革与发展均起源于农村,卷烟网建工作也不例外。1982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提出,要注意到农村市场的需要,注意工矿、林区的需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曾鲜明提出,我国有8亿农民,我们办事情、想问题要从这一国情出发。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村销售网点,这一朴素行为某种意义上成为农村网建的“先驱”和卷烟市场的“防滑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市场疲软、资金紧张、产大于销、主渠道作用减弱等困难面前,各级卷烟销售部门积极组织适销品种,下伸卷烟批发网点,主动送货上山下乡,使卷烟销售没有出现大的下滑,保持了稳中有升。农村市场的开拓与巩固成为卷烟销量稳定增长的基石。
但此时,卷烟销售渠道混乱,个体烟贩非法进入卷烟批发环节,卷烟“倒买倒卖”的现象较为严重,烟草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经营主动权,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针对面临的严峻局面,国家局提出在全行业开展城乡销售网络建设,在农村建立批发网点,开展送货服务等。1994年9月,全国城乡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拉开帷幕,鉴于供销社主渠道日渐萎缩,行业正式启动农村下伸批发网点工作,农村市场逐步形成“以我为主、归我管理、由我调控”的卷烟销售网络模式,烟草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为下一阶段的网建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农村卷烟销售网点数量变化情况(刘峥 整理)
三年之后,网建由农村走向城市。1997年10月,国家局制订下发《全国城市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意见》,城市卷烟网络建设正式启动,城市市场卷烟批发逐步取消代批发。1999年,全国第一个网建现场会在江苏南通召开。但这一时期卷烟销售网络作用发挥并不明显,卷烟销量增长仍然低迷。
1999年,南通网建现场会提出“专销结合、三网(销售、专卖、信息)并举”,建设城网、强化农网,规范服务,扩大零售户覆盖面和提高送货率。当时最大的特点是全面访销、信息管理;
2000年,武汉网建现场会提出“全面访销,全面配送,专销结合,访送分离”,基本解决了城网建设模式问题,解决了“访送分离”的问题;
2001年,成都网建现场会总结了“城乡一体,统一运行,专销结合,信息管理,提高素质,注重激励”的经验;
2002年,上海网建现场会提出了“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现代物流、电子结算为手段,以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为内容,以客户满意为追求目标”的现代流通理念和方式。从此次会议开始,烟草商业开始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转变之路;
2003年,江苏网建现场会总结江苏“全省网建学上海”经验,较好地解决了“怎样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实现由传统烟草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的问题;
2004年,大连网建现场会明确了以“三个满意”为中心,以地市级公司为单位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营主体的网建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思路,推进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转变;
2005年,福建网建现场会总结了在一个省范围内全面推广网建新业务模式,加快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步伐。回答了网建工作如何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问题;
2006年,浙江网建现场会明确了“突出服务、注重效率、优化流程、提高素质”的网建工作要求,总结了浙江网建工作在优化流程、整合资源、工商协同、网上配货、培育品牌以及规范零售大户经营、内部用工分配机制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三集中、营销、物流部门重组)
2007年,山西网建现场会解决了在客观条件较差、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省份如何实现整体推进、快见成效的问题,提出了农村网建是目前要着力解决的薄弱环节,明确了“打牢基础,创新营销,规范运作,充满活力”的网建要求,结合“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在36个重点城市的推广,积极探索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
“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三个延伸”和“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即“从按订单供货向按订单生产延伸,从重点城市向全省范围延伸,从技术层面向政策层面和体制层面延伸,更加注重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努力克服非市场因素,更加注重扶持重点企业、努力培育重点品牌,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制、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
2009年“徐州的网建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水平”,并将徐州网建工作特点高度概括为“优化模式、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增强能力”。标志着中国烟草开始了电子商务时代。以电子商务为特征、以网上订货、网上配货、网上结算为主要内容,贯穿于卷烟流通全过程的电子商务以信息化为支撑、面向消费者的现代营销体系,2010年,“135”工作法,为客户经理服务营销提供了一个操作模式,为企业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供了一个抓手,是实现卷烟现代营销的一个关键要素,为增强网络培育品牌功能、实现营销上水平找到了一条路子,是兰州市局(公司)客户经理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行业内外营销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推广“135”工作法,不仅将解决一线营销人员的工作方法问题,而且将对行业的营销管理方法和营销队伍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对促进一线营销人员工作水平提升、地市级公司运作模式优化升级、网建软实力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农网到城网,再到“城乡一体”、“全国一体”的大转变;从“以我为主”转变到“以
客户为中心”;网络的本质特征正在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
品牌发展
2000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整顿烟草市场。关停并转10万箱以下的小烟厂,当时国内烟草产品有近2千个,到2005年减少到200多个,至此,中国烟草进入品牌时代。
2006年,国家局正式提出了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和“10多个重点骨干品牌”的战略部署,并强调把企业由大变强作为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切实抓好。在新一轮更高层次的联合重组中,11家省级工业公司实现了与所属卷烟工业企业的合并重组,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工业企业减少到34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下面请允许我来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公司简介:重庆百年树人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
准备:1、了解听众背景(年龄、学历)2、了解听众目前存在的问题(痛苦)3、明确讲解的目标 策略:1、产品介绍类:听众的问题1-造成的痛苦-解决方法(产品的功能1),然后循环。2、表达观点类:一......
何桂芳09物流管理200904050712那些PPT讲解带来的感悟今天是五月十九日了,上影视鉴赏已经有快三个月了。我是个不太爱电影的人,但我希望自己对电影能够有所认识,所以,我选了王秋......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
讲解词食为天下先,品为百姓贤。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刘妙。下面您将看到的是来自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0901班的展示材料。28张笑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