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 彰显人性光辉 构建和谐班风_人性的光辉阅读答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3:41: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弘扬传统美德 彰显人性光辉 构建和谐班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性的光辉阅读答案”。

弘扬传统美德 彰显人性光辉 构建和谐班风

当前全社会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家庭、社区、学校都在提一个词“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已经明确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和谐的社会,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求得安定团结的生存空间,可以说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强烈愿望,也是无数仁人志士世代奋斗的理想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很多内容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的。因此,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传统美德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养成教育的需要。

一、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3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这是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之所在。在这其中传统美德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1、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思想发展到现在已2500多年,其间经历多少次冲击,但是结果是打而不倒、批而不朽,这足以说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有着指导和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现实意义。儒学是经典、美德是国粹。抛弃它,社会就会*;弘扬它,社会就稳定发展。因此,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传统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家庭的需要,它会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发出灿烂的光辉。

2、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美德: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扬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情怀等等。这些无不凝结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精髓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风风光光的走过了五千年,究其根由,正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美德,中国的民族气节贯穿其中。从古代先贤留下的“二十四孝”“八德”到现代的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无不渗透着中华传统的美德。二、以人为本,以传统美德为理念,构建和谐班风。

中华传统美德想要弘扬发展承传下去,必须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触及学生内心深处人性的光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美德内容,做美德事情。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班风。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和谐社会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教师每天面对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更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构建起和谐、向上、民主,进取的班级风气。

1、动画介入,触及心灵

在学校里面对的都是学生,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在7、8岁至10来岁,他们对具体的、形象的,容易的东西乐于接受;对于抽象的、说教的大道理不屑于顾。针对此特点,我从古代先贤的著作中找出一本书《弟子规》。这是一本专门规范弟子言行举止,品德方面的书籍。她在中国差不多有一千多年了,从宋朝开始推行。她的前身是朱喜的《童蒙养正》,后人照这个扩充改编,成为《弟子规》。历代都有修改,增补。内容涉及广泛:从待人接物,到日常的养成教育;从如何学习知识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等等。讲得非常细致。我以动画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动画形象生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主题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说教与讲解、道理与故事相互穿插。利用晨会,夕会时间放给学生看,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引了起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尤其是学生兴趣是他们强大的动力。

2、主题有目标,活动有方法,班风见成效

学生愿意看,愿意学,但如何把看到的,学到的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举止呢?我多次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把学生内心潜在的巨大的能力挖掘出来,把中华民族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输入进去,让学生的言谈举止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印记。(1)、开展“心中有孝道”的活动

以“父母„„”为主题召开班会。一开始,我先让两名学生表演个小节目。一个扮演母亲,一个扮演孩子。当“母亲”叫她的孩子时,那个“孩子”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玩自己手中的东西。母亲第二次叫她的孩子,那孩子“唉”了一声。母亲第三次大声地叫她的孩子时,孩子不高兴地说“干嘛?”节目演完了,下面的学生有的哧哧地笑,有的在窃窃私语。我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是怎样回答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但说得最多的还是“干嘛?”我对他们说:“‘干嘛。’这个词,的确利用率很高,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你,也许他(她)甚至老师我,在听见别人叫的时候,都会无意识地回答:‘干嘛’疏不知这个词是对对方的一种不尊重,难道别人非得有事才叫你,没事就不能叫你啦?用这个词体现那个人是一个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对父母而言,是对父母地不尊敬,说严重些,是对父母的不孝敬。如果再加杂进不高兴,不乐意的情绪,那就更不对了。在《弟子规》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这几句话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地召唤,父母命令我们做事情应如何去做,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等等。我们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顺从他们。俗话说:“顺者为孝。”“孝”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历史上的名人,还是现在的公众人物,哪一个不是大孝子?古有:岳母刺字;今有背父上学的山村娃。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现在,你们自己想想你们应该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尽一份孝心?让他们感受到你们对他们的关心、孝敬。学生们先是沉默,尔后议论起来。一位女生说:“爱父母,心疼父母,知道父母的辛苦,明白父母的苦心,我愿意帮父母做事情。”一位男生说:“我以后听父母的话,父母再叫我,我马上就答应,不让他着急”„„多好的学生啊!班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由我提议:“每天对父母道一声‘您辛苦了!’每天帮助父母做一件事情。能做到吗?”同学们大声回答:“能!”我欣慰地笑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善良的。我要在他们善良的心上再注上一份“孝道”,使善良的心更具体,更丰富,更具有人性味道,让“孝道”永驻心中。(2)、开展“身边无小事”活动

近日,我在校园里看到一种现象:有一部分学生见到自己班的老师能主动打招呼,见到其他班或其他年级的老师,有意无意地回避或躲开。甚至视而不见,同样是老师,同样是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可能是我们在养成教育的某个方面做的不到位,不彻底。在中华美德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尊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把老师看得多么的重要。古人能尊师重教,难道我们现代人,现代的学生,祖国的未来做不到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没有把古人的这种尊师重教的精神完完全全的贯彻、承传下来。在《弟子规》中有这样一段话:“兄弟长,兼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命尔坐,尊者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一段文字,准确地告诉我们在家,在外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做才能算是对长辈的尊重。这里长辈包括:兄弟,师长,尊长等等。一切比自己大的人都应该尊重他们,尊敬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一个现代人的礼仪规范。有句话说:“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针对这个问题,我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题目为:身边无小事,小事可见大道理。班会开始,我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这是在网上看到的,讲述的是:“几位韩国的学生在学校的咖啡厅里喝咖啡,他们在谈论着,说笑着,但是他们眼睛的余光总是看着咖啡厅的大门。”我稍停了片刻,我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他们在看什么呢?”同学们都不解地摇摇头,我继续讲,“在这时候进来一个人,这个人很明显是个老师辈的人,这几个喝咖啡的学生毕恭毕敬地站起身打招呼,向老师问好。这位老师过来跟他们说几句,就走到另一边的咖啡桌旁坐下来喝咖啡。这几位学生才坐下继续谈论他们的话题。这个故事我讲完了。你们猜到是这样的结果吗?在韩国非常重视国民的礼仪教育。近一段时间,电视里也经常放韩国的电视剧。同学们很爱看,其中故事情节吸引人外,韩国人的那种谦卑、恭顺的作风同样让我们欣赏。同学们不知你们是否知道韩国人的这种传统美德是向我们中国人学的。”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在中国古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他很注重对弟子的礼仪教育,曾经写过一本书《童蒙养正》这本书,主要内容就是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接人待物。后来的《弟子规》就是根据这个本子修改、扩充而来的。在当时有一位叫李退溪的人,这位李学士就是韩国朝鲜的一代圣学。他是朱熹的弟子,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把朱熹的很多东西引到韩国去推行。这些就成为韩国国民的规范。韩国人从我们这里学去的美德能继承、延续到现在。为什么作为中国未来的我们却不能把这种美德发扬光大呢?尊师重教,尊敬师长,友爱他们,不是写在书上,贴在墙上的,是要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说完,我停了三、四分钟,我想:这时每位学生的头脑中在激烈地运转,我就是要用中华传统的美德去撞击学生幼稚的心灵,使中华传统美德真正进入到每位学生的心里,头脑里,骨髓里。对中华传统美德感到骄傲。外国人都在学都在用,我们要比他们学得好,学得精。我又对大家说:“一个人是否具备传统美德?不是看他所做的大事情如何的好,必定做大事情的人是少数,而是我们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以小见大。向长辈的问候,与同学的友善,等等。都可以体现出来。现在我们大家提议:下课之后向你们见到的老师,教过你的,或正在教你的,没有教过你的,你不认识的老师道一声:“老师好!”再扩展一下,向来到我校的客人说一声:“客人好!”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一声问候,这里面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你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道德修养等等,优秀的品质。”我刚说完这番话,班长站起来“老师,您好!”她的这一举动我为之一动。孩子的心灵是多美好呀!别人总说小孩子不懂事,实际上是大人、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光辉。

在我所教的年级里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主题班会,使我班里的风气越来越好。家长说:孩子懂事了。老师说:学生会学习了。客人说:学生真有礼貌。我说:学生长大了。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根深蒂固的教育。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把他们挖掘出来,彰显每位学生的人性光辉,发挥他们巨大的内在潜能,让整个班集,甚至整个校园都形成和谐、美好、进取的大气侯。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辉煌。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从学校入手,从班级抓起,从每一位学生做起,不仅要有高度的文化修养而且要具备高素质的道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彰显人性光辉,构建和谐校园,造就和谐班风,把每位学生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内 容 提 要

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传统美德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养成教育的需要。

一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1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

二 以人为本,以传统美德为理念,构建和谐班风。

中华传统美德想要弘扬发展承传下去,必须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触及学生内心深处人性的光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美德内容,做美德事情。

我们更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构建起和谐、向上、民主,进取的班级风气。1动画介入,触及心灵主题有目标,活动有方法,班风见成效(1)开展“心中有孝道”的活动(2)开展“身边无小事”活动

在我所教的年级里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主题班会,使我班里的风气越来越好。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把他们挖掘出来,彰显每位学生的人性光辉,发挥他们巨大的内在潜能,让整个班集,甚至整个校园都形成和谐、美好、进取的大气侯。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辉煌。

弘扬传统美德 彰显人性光辉 构建和谐班风

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南蔡村中心小学

姜燕臣

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

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魅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表现。而“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

平凡岗位彰显人性光辉

平凡岗位彰显人性光辉“我愿意做学院、做组织的一颗螺丝钉,学院要把我放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组织需要我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他——同志,一个普普通通却又有着强烈责任感的......

弘扬传统美德 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传统美德 构建和谐社会2010—无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筹备工作方案一、大讲堂主题弘扬传统美德 构建和谐社会二、大讲堂宗旨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为指导,按照中央关......

构建和谐校园 彰显文明之风

构建和谐校园 彰显文明之风——万安县实验小学创建“市级文明校园”申报材料万安县实验小学座落在赣江十八滩下游北岸,是一所集示范性、实验性于一体的县城小学。学校始创于......

彰显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单位

一个社会也好、一个行业也好、一个单位也好,它的主体是由人组成的,有了人,才有相应的岗位、职能、职责、任务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因素在社会各个层面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中是......

下载弘扬传统美德  彰显人性光辉  构建和谐班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弘扬传统美德 彰显人性光辉 构建和谐班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