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构建5000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
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堂构建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推动民间游戏进入幼儿课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由于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纲领中的基本活动,民间游戏进入幼儿课堂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将传统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堂进行了理论研究,对今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民间游戏的继承,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首先研究了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背景,发现当前民间游戏正逐渐没落,幼师对游戏教育的认识不够以及幼儿园教育的本土化需要。因此,我们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幼儿民间游戏的历史性、地方性、和谐性和被挤压性等特征。民间游戏的特征决定其在进入幼儿园课堂时,不论是对儿童、幼师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来说,民间游戏具有促进身心发展、品质培养、提高社会认知和促进文化适应等教育功能;对于幼师来说,民间游戏的应用有助于转变其教育观念;从社会角度来讲,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文化功能,有利于文化熏陶和传承。在认识到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本文从幼儿、幼师以及幼儿园的角度研究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堂的应用现状。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课堂的措施,包括对传统民间游戏的选择和改造,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支持以及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本文为幼儿园课堂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1]生活和成长,都凸显出游戏对幼儿的特殊意义。民间游戏作为民间创编并广为流传的游戏
[2]形式,既包括儿童民间游戏也包括民俗娱乐节目,且极具地域性和时代性。儿童民间游戏广泛流传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儿童通过身和心智活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儿童民间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且能通过创新进行不断改良。当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深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推进民间游戏真正融入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的[3]健康发展。为了将民间游戏引进幼儿园课程,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1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背景 1.1民间游戏的没落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对儿童的游戏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相比传统需要场地设备和互助协助的民间游戏等儿童游戏,现在的儿童游戏已经逐步往电子类游戏发展。当前儿童民间游戏的逐渐没落使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保护民间游戏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营造适合幼儿全面发展的游戏环境,我们应探索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堂的新思路。
1.2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对游戏的认识不够充分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及幼师忽略了游戏的重要性,一味挤占幼儿本应玩乐的游戏时间进行教学,这十分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缺乏游戏运动的锻炼使得幼儿的体质下降,在游戏中可培养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师对游戏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充分,仅把游戏当成幼儿玩乐的方式,无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1.3幼儿教育本土化的现实需要
我国幼儿教育要实现特色发展,除了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模式以外,还应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地方特色。一味的生搬硬套不仅会使我国的幼儿教育丧失特色,造成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这一珍贵宝藏的流失,还会达不到预期的幼儿教学效果。面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本土化的现实需要。2幼儿民间游戏的特征
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一般游戏的主体性、非功利性、虚构性、愉悦性等特点,融合了体育运动的竞赛和规则因素,还具有民俗的创造性、传承性、享用性和保存性。而幼儿民间游戏的具体特性包括历史性、地方性、和谐性和被挤压性。2.1幼儿民间游戏的历史性
我国幼儿民间游戏源远流长,可追溯至黄帝时期的“鞠”,即键。山西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仰韶时期的陶制陀螺形似现代的小陀螺。且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流行“透索”(即跳绳)和“杆木”(即爬杆)。2.2幼儿民间游戏的地方性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且各民族生活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因此各民族的幼儿民间游戏各种各样、极具地方特色。幼儿民间游戏是在特定的地域内产生并发展的,因此其地方特色体现出了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我国幼儿民间游戏在地域性中蕴涵着民族性。2.3幼儿民间游戏的和谐性
我国的幼儿民间游戏的产生和发展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民间游戏的内容模仿的主要是自然现象(刮风、下雨、鸟飞、鱼游、兽走)和社会现象(狩猎、骑马、打仗、耕种、畜牧、建筑、祭祀)。民间游戏时间方面强调时令不同适合的游戏不同。民间游戏的伙伴关系主要为非对抗关系而非对抗性关系。民间游戏的成分融合竞技、娱乐、戏曲,知识和技能,态度及品性。我国的幼儿民间游戏在内容、时间、伙伴关系以及成分都体现出了和谐性。
2.4幼儿民间游戏的被挤压性
从我国古代到现代社会,幼儿民间游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营造了“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气,再加上“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思想盛行,游戏被认为会妨碍教育。现代,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民间游戏又受到了排斥。2.5幼儿民间游戏的稳定性、便利性和广泛性
幼儿民间游戏的稳定性体现在其更新变化的速度很慢,变化速度较J漫,除了因为时代和地域变化而发生外很少发生变动,不过在当前追求创新的环境下,应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适当改造。幼儿民间游戏的便利性体现在其不受时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幼儿民间游戏的广泛性体现在其游戏类型多种多样,游戏形式也很灵活。3民间游戏进入幼儿园课堂的意义 3.1幼儿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功能
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民间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培养良好品质、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文化适应。
3.1.1幼儿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期是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对于幼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不同的民间游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如快速反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民间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运动器官以及感官的机能都能通过锻炼得到有效的加强。幼儿的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机能、骨骼发育、弹跳能力、手脚协调能力和免疫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民间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性格和情感熏陶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体验影响着幼儿语言能力、表现力、审美观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3.1.2幼儿民间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通过以游戏作为启蒙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在智力和社会认知发展期提升思维能力和社会认同感。我国的民间游历史悠久、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放映出当地文化,还展现了社会的不同方面,有助于幼儿提高社会认知力。民间游戏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展现着历史与文化,融合了普遍的社会认知观。讲演类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思维类游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民间游戏过程中,能够让幼儿学习适应社会环境,学会相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价值观。3.1.3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培养良好品质
性格的养成对今后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幼儿期是性格的发展的重要阶段。民间游戏对幼儿形成良好品质具有积极的影响,民间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团队意识等良好品质。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首先学会遵守游戏规则,然后学习解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自身的调控能力,培养团结互助、谦让顽强、分享合作等良好品质。游戏中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培养集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3.1.4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是实现文化延续和创新的基本条件,个体进行文化适应的过程有所差异,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奠定其今后文化适应的基础。民间游戏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儿童形成家乡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儿童的爱国精神。3.2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师转变观念
当前,我国幼儿园的幼师对游戏特别是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够,仅重视知识教学,这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在幼儿课堂引入民间游戏,能够让幼师在实践中感受到民间游戏的重要作用和教学效果,从而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课堂的有效措施。
3.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社会文化功能
民间游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民间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礼教、尊尚祖宗人伦等文化精神,是我国历史自会结晶,需要我们进行传承、保护和发展。
4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堂的应用现状
从儿童的角度来看,民间游戏虽然丰富多彩,对孩子来说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自由性,但是受到高科技游戏和玩具的冲击,民间游戏越来越不受欢迎。再加上某些民间游戏(跳方格、捉迷藏等)受场地限制,以至于民间游戏难以开展。在民间游戏不根据时代要求进行改变的情况下,游戏的技巧性过强或过简单,难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从幼师的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游戏或民间游戏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必要在幼儿园课堂重引入民间游戏。而部分幼师在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堂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造,生搬硬套,无法发挥民间游戏的作用,教学效果不佳。在引入民间游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他内容的横向联系和游戏间的纵向关联度不够,幼师不注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有效体验、只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注意力操控,使得民间游戏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提高。
从幼儿园的角度看,由于民间游戏极具地方特色,所以大部分幼儿园可利用的民间游戏资源较少,严重的阻碍了在幼儿园课堂开展民间游戏。因此许多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时间和资源有限,只能将民间游戏穿插在其他教学过程中,无法全面配置器材,所以难以推广。再加上部分竞技性的民间游戏存在安全隐患,幼儿园出于安全考量不开展这些民间游戏。5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措施 5.1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取舍和改造
在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首先要广泛收集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间游戏。幼儿园可通过发动教职工、家长或相关组织征集有关民间游戏的资料,并加大宣传力度以获取支持,还可通过网络渠道收集资料。在收集民间游戏资料的基础上,应对这些资料进行取舍和改造,初步筛选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教育意义的民间游戏。然后选择场地、器材和规则要求比较合理的民间游戏纳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最后对选择出的游戏的设置、规则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考虑和改进,以便用于今后的教学。5.2为幼儿民间游戏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除了考量游戏方案之外,还要考虑场地的设置、器材的布置等多方面的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幼儿民间游戏的教学效果,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园内和园外资源为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例如道具制作应提倡变废为宝,通过手工设计道具既能促进幼儿的积极参与,发挥其创造力,还能避免浪费。园外资源主要通过鼓励家长参与获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提高幼儿的参与民间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民间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幼师应注意为幼儿营造温馨的心理环境,及时协调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5.3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将民间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之外,该应积极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以更好地发挥幼儿民间民间游戏的对儿童身心发展、品质培养、社会认知能力培养以及文化适应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等形式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民间游戏向幼儿的日常生活渗透。6结束语
儿童民间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合适的民间游戏,创设适合开展民间游戏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弘扬儿童民间游戏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王静.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8:6-8.[2]陈小琴.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6:153-156.[3]李玉峰.民间幼儿体育游戏:特性、价值及入园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06:14-16.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
民间游戏套圈玩法:每人手里拿一个圈,站在指定位置上。把手里的套圈套向前面的瓶子里。谁套得多谁就获胜。接力跑玩法:亲子两人游戏。听口令,幼儿手执接力棒起跑,到达已站立在中线......
关明姝教师:1、挤“油渣”:寒冷的冬天,几个幼儿靠墙而立,用肩部的力量向中间挤,被挤出的人向旁边去,再向中间挤,如此反复进行。如果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更能增添情趣,并培养协作精......
民间传统游戏教学反思我园非常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一直很重视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训练。此次我将跳绳引入了体育活动中,通过游戏,让孩子探索绳的多种玩法。因为跳绳对儿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