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第一课时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但愿人长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品读文本,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水调歌头》后几句所表达的情感及意境。
3.学习体会文本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及“自言自语”式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尝试迁移仿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的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会吟诵几句诗?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而写下了《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写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久)齐读课题。这句话是这首词中的一句。
二、检测预习情况,理清文章条理。
课前,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都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要检验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1.听写几个词:朝廷
品尝 皓月 观赏
心绪不宁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宽慰 出示对照批改。说说错在哪里?
(尝、赏注意区分)
2.这些生字的拼音你知道吗?给他们注音。睁
苏辙
各奔东西
埋怨
转念
(注意“睁”后鼻音,“隐”“埋”的读音,还有个读音“mái”)出示拼音,对照订正,然后看着屏幕,我们一起读准。
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课前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3读好两组长句。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3.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课文主要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名篇《水调歌头》的经过。从中体会到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苏轼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度过这个中秋节的?把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划下来。思念(心绪不宁)——()——()
三、学习指导第1-3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至第三小节,边读边想:这三小节写了什么?(苏轼思念弟弟。)板书:思念
苏轼非常思念弟弟,文中用了一个词:心绪不宁(理解)
2.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弟弟呢?为什么会会因思念而心绪不宁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
预设一:“每逢佳节倍思亲”,看到月亮自然想起亲人。
预设二:触景生情,别人家欢欢喜喜、团团圆圆,而自己家却冷冷清清,亲人相继离世,兄弟远隔千里。预设三:与弟弟手足情深,已有7年没见了。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兄弟俩手足情深呢?(小时候,一起„„,一起„„,整天,形影不离)
4.再读一读,看看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怎样的?(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述,类似于总分结构)4.有感情地朗读1——3小节,并小结:课文1——3自然段介绍了苏轼在中秋之夜,目睹他人团聚,不由得思念起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辙。
四、延伸
同学们知道吗?
苏轼的父亲共生有三男三女,后来因为之前的四个孩子生病去世,只有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活了下来,他们相依为命地长大。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他们的老师,每天教他们学习诗文。苏轼和苏辙不但从小玩到大,连学习也是每天都在一起。两个人的感情特别深厚,直到长大当官后就分开了,但仍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据说,保留下来的他们之间的书信就有几百封。而且苏轼21岁母亲去世了,29岁时妻子去世了,30岁时父亲也过逝了。可以说,只有弟弟是他唯一的亲人和感情的寄托。
五、小练笔 在中秋佳节,苏轼想到了和弟弟的哪些事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出来吗?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述,写一个片段。
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4、5、6自然段。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2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2但愿人长久备课时间:9.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2、学习9个生字,绿线里的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
这个分类涉及一些不太常见但同样重要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问题。注意文段的连贯性,避免信息断层;掌握以下技巧,让你的写作更加出色。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自我,追求更好的未来。怎样理解一篇文章是每个阅读者都需掌握的能力,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