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
恩施州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txt-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来源: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发布日期:2008-0
5恩施州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崔军
(2007年12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了解认识州情,研究提出明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根据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于11月2日至15日,与州扶贫办的同志一起到宣恩、来凤和咸丰3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专题调研。
总体印象是: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所到之处可以直观地感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温饱问题整体得到解决。2001年至2006年,全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减少低收入人口30万人,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7万人;2006年与2000年相比,行政村通公路比例由71%上升到85%,通电比例由65%上升到100%,通广播电视信号比例由65%上升到82%。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州地处武陵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调查与思考一:时间紧,任务重。
截至2006年底全州仍有贫困人口42.06万人(年人均纯收入693元以下,不包括鳏寡孤独等民政救济对象),占农村人口的12.3%;低收入人口100.26万人(年人均纯收入958元以下),占农村人口的29.3%。全州纳入整村推进规划的重点贫困村1888个,但截至今年,已经实施的只有677个,仍有1211个难度大的重点贫困村没有实施整村推进。按照目前整村推进每年启动149个的进度,很难如期完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所规定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和“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的具体要求。经过国家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两轮扶贫开发计划的实施,我州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工作中要“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跟上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步伐。
调查与思考二:要想富,先修路。
目前,全州还有219个行政村不通公路、264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57万人就医困难。基础设施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其中不通公路问
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赶到宣恩县长潭河乡陈家台村时,这里正在修一条“毛坯路”。据村民反映,购买一袋水泥只要18元,但请人背到村里就要35元;卖一头猪单是支付抬猪工钱就得100元~150元。村党支部书记朱云龙介绍,1992年,该村烤烟面积发展到600多亩,建起烤房170多栋,但终因煤碳运输成本太高而只好弃烟不种。没有路,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运不进去,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来;修沼气池改善人居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初期,去山东省出差随处可见“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口号。这既是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也是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富裕起来的成功经验。道路畅通,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我们贫困山区更是如此。解决我州219个行政村不通公路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州公路建设的投入;二是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219个行政村,并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即先修“毛坯路”、再修“柏油路”;三是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办法,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修好“致富路”。
调查与思考三:打生态牌,走特色路。
从我们调研到过的几个乡村情况看,普遍存在农业产业结构比较传统、相对单一的问题。种植业主要是玉米、红薯、马铃薯和水稻;养殖业主要是生猪,户均两到三头;即使有少量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也是规模小、档次低,且缺少后续加工。宣恩县李家河乡是优质柑桔“宣恩早”原产地,全乡柑桔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但由于缺少加工龙头企业,加之品种退化和化肥施用,柑桔品质下降,今年柑桔大丰收,但每市斤只能卖到两三毛钱,柑桔虽然增产,但农民很难增收。
我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这是由地理区位所决定的劣势;但恩施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农业资源。我们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按照“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优”的思路来发展农业产业。在品种选择上要有特色,在基地建设上要有规模,在产业链条上要有加工,在产品生产上要有标准,在市场推介上要有品牌。要瞄准周边农产品高端市场,按照“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等生态农业模式,着力培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品牌。通过生产高附加值的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进而脱贫致富。
调查与思考四:搬得出、稳得住、富得了。
从到过的几个重点贫困村看,普遍存在山大沟深、居住分散的问题。村民小组与村民小组之间往往相距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我们离开咸丰县尖山乡乱石窖村村委会不远就没路了,步行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看到一个村民小组。当地干部告诉我们,这只是这条沟的三分之一,要到其他村民小组去还得走两个小时。上面提到的宣恩县长潭河乡陈家台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修的那条“毛坯路”即便达到了通车标准,也只有3个村民小组的部分村民受益。这些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贫困村,投资修筑公路、发展产业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问题得不偿失。
从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要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只能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扶贫搬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富得了”。一是要层层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故土难离”和“认生排外”的思想在一些群众中普遍存在。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宣传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介绍一批通过扶贫搬迁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引导教育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扶贫搬迁工作中来,明确他们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做好迁入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他们对扶贫搬迁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二是要认真调查摸底,制定详细规划。对需要扶贫搬迁贫困户的现状,包括人口结构、年龄结构、住房条件、经济条件、搬迁意愿、亲友分布、耕地山林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同时,也要对迁入地人口分布、房屋闲置、耕地流转、亲友分布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扶贫搬迁规划。三是要坚持发展生产,促进脱贫致富。扶贫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发展生产是关键。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引导搬迁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服务业,组织劳务输出,帮助贫困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
调查与思考五: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
我们到来凤县旧司乡龙桥村调研时,刚好遇上村党支部组织200多名村民义务修路,而且因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出来修路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应该说,农村税费改革后,能组织村民出来义务修路相当不容易。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可能并不是最优秀的,但起码是想干事、能干事的。从我们到过的几个村子看,外出务工人数占到劳动力的50%以上,且多为青壮年。村级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已经成为我州扶贫开发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既是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总结,又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要求。健全我州扶贫开发工作长效机制,就要切实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选好村党支部书记。把那些有觉悟、有威信,愿为群众服务,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二是抓好村领导班子建设。常言道:“不怕一个穷摊子,就怕没有一个好班子。”如果没有一个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就算国家制定的政策再优惠,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再多,贫困村也很难摆脱贫困、实现发展。要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发挥好党员干部“率先致富”的示范带动作用。要表彰宣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带头致富和帮助周围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典型。
来源: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发布日期:2008-05恩施州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崔军(2007年12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了解认识州情,研究提出明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根据州委......
关于我县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调查与思考(2011年11月30日)一、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各级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新路子,创新发展新途径,扶贫开发取......
关于千阳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千阳县扶贫办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西部,总面积996.46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5乡98个行政村,总人口1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
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指出“生产发展,生活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