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瞬间案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个育人案例”。
育人瞬间案例
刘洪梅
案例:
许永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好动;学习成绩不尽人意;还是一个麻烦的“惹人精”。我这个数学老师,只能马不停蹄的处理着他“源源不断”的问题。通过孙天宇言谈举止,我发现他也很苦恼。“老师,我实话告诉你,从上学到现在我的数学就没有考过60分,我也想学好,但现在我听不懂。”“老师,我头疼”“老师,不用管他,他一不会做题,就头疼”“老师,让我出去打扫卫生吧,别让我学习了”好好想想他说的话,我很同情他,也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呀,由于前面基础没打好,上课像听天书,课堂上谈何乐趣,他不说话、做小动作,又能干什么?但从小学就自暴自弃,以后怎么办?作为数学老师我有责任、义务教育他、帮助他,让他找回学习的乐趣。通过与家长的交谈,发现家长教育不得法。
我的对策:
1、帮助他制定短期目标,建立自信。
从他的言谈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已经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怎样让他逐渐找回自信是首要任务。于是我采用谈话法,与其交流帮其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短期目标。像上课不说话,每节课老师讲的新知识最基本的必须学会,若有不懂得可咨询老师同学,也就是说每天都有进步。由于目标性强好达到,所以课堂上无所事事的现象少了,苦苦思考的时间多了。
1.多关注、多引导、多帮助。
课下经常与他交流,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想办法解决;课堂上多提问,多指导,尽量让他每节课都有所收获,逐渐享受到课堂的乐趣;找一位学习优秀、热心助人的同学做他的同位,时时提醒他,帮助他改掉随便讲话的坏习惯。我经常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告诉他应该怎么注意文明礼仪。凡是学校举行的活动,我都尽量鼓励他,让他主动参加。渐渐得,我发现他变了,变得懂礼貌了,与学生的摩擦见少了,学习也在慢慢的进步。
3、密切家校联系
家校的联系对一个学生的教育来说,是相当的重要的。学校或者是家庭单方面的教育效果,远比不上两者的结合产生的效果来得好。所以,一个出色的孩子,必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的结果。于是及时与家长沟通,和家长一起分析原因,让家长意识到打、骂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孩子需要的是老师、家长拉、帮他一把。和家长协商家长在家当孩子有问题时要耐心讲解。为了帮助其改掉不写作业的坏习惯,我建议孙天宇准备一个记作业小本子,让其每天傍晚记好哪些作业,有老师签个名,回家继续做,由其母签名,督促其完成。孙天宇的作业完成情况有了些改善。
教育反思:
面对问题孩子孩子,教师不要期望一次教育便能使他的变得优秀。我们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时要拥有宽容的态度,淡泊的心态,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也能行,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本性都是纯真的,在爱的教育和呵护下,学生会渐渐地改变,会养成良好习惯。
育人瞬间案例
陈妤
案例:
刘**有一天突然跑来哭泣着向我“告状”:“老师,王**刚才在教室打了我一拳。他是男生,打得很我疼,他那是在欺负我!。。。。”
我感觉事情比较严重,赶紧问其事情的原委。她告诉我:“王**因去厕所,需要我搬离一下我的座位才能出去,当王**挤着出去时,我随口说了王**一句‘肥猪’,王**返回时我还不允许他,他照样挤着过去,于是我又骂了王**一句‘肥猪’,王**便打了我一拳。”
我先安慰她后,认真而亲切地问她:“王**事先经过你座位向你提出请求了吗?”,她说;“他事先是说了,即使是我骂肥猪不对,他一个男生也不能用拳打我啊,男生打女生就是欺负女生” 我发现:刘**在与我刚才的交流中用了两次“欺负”一词,似乎有向我强调之意;王**在必经之路的两次请求刘都不答应;王**事先礼貌以对刘**,刘不答应,王只好不得以而挤过去,可刘为什么还要在为难了王的情形之下再骂王一句呢?因为骂人而受到委曲,刘却“理直气壮”地向我告状,并隐含有要我必须为她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顿时我感觉这起“事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打架“事件”,它的背后折射出了一个很大的心理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原因分析:
从发现刘同学的习惯问题开始,我就一直很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我也采取了不少方法。随着时间的过去,他的习惯仍没有多大的改变。我心中特别的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的心理和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呢?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多方了解,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从与他的家长交谈中,我了解到,刘某的父亲忙于工作,常常很晚回家,无力顾家庭的其他事。他的母亲因又生一男孩子而对其减少了关爱,母亲对刘某的爱也转入对其弟弟的爱。能够感觉到她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比较严重。因此相对而言,她在家里就缺少了关爱,缺少了指导。这种家庭环境导致了她敏感,自尊心更强、内心深处要求男女平等的意识很强,甚至潜意识里要与父母的重男轻女思想做抗争,那就是为什么不能重女轻男呢等心理偏差问题的出现。
2.学校教育存在问题。老师过多地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教授文化知识层面。尽管有老师试图与家长联系,但效果不明显。不知不觉中,孩子形成了“我一定要让别人一样关爱我、宠着我、听从我”的意识和心理,于是这样的“明知故犯”行为就出现了。
我的对策:
1.给他弥补缺失的爱。
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决定还是要靠温暖的关怀“改变”她。于是,我经常有意无意的充当她的母亲角色。常常对她嘘寒问暖,发现她的扣子歪了,帮她扣好,发现她的文具坏了,给她买新的。慢慢地,她很愿意走近我,常常主动和我聊天。之后,我经常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告诉她应该怎么注意文明礼仪。凡是学校举行的活动,我都尽量鼓励她,让她主动参加。渐渐得,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懂礼貌了,变得乐于帮助别人,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会主动去帮助调解,还不忘记以事理的方式去说服双方。2.给她“家”的温暖。
我偷偷要求班上的男同学主动和她一起交流,一起做只有男女一起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帮他克服学习上的一些困难。周末的时候,我常要求班上热情的学生干部,邀请她去他们家玩。她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同学的关系也好转了,还经常帮助别人做值日。
教育反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习惯不好的孩子,教师不可能期望一次教育便能使他的行为习惯变好。仅靠单一的说教也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我们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创新教育方法。这一切的教育方法都要围绕一个“爱”字。有不少学生因为有些原因,沾染了不良风气。作为一名教师,面对这样一些孩子,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必须与学生坦诚相对,不仅在学习上付出关注,更要在生活琐事上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到温暖,愿意把心中的话说出来,愿意走到班级的集体中来。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本性都是纯真的,在爱的教育和呵护下,学生会渐渐地改变,会养成良好习惯。
走近学生心田,塑造学生健康和谐心理
于洪云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介绍】
汤某,女,10岁,四年级学生,离异家庭。起初她和爷爷及后奶奶一起生活,是爷爷后来的小儿子。这个学期和自己的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各自在外地工作。在学校,师某经常独自一人,很沉默,不与人交流,特别是去年秋季运动会上,这种表现更加明显。但在校外,我曾多次无意中碰到她经常和同年级的男生在一起有说有笑,和在校的表现大相径庭。我很纳闷,兼于我是她的班主任和学校心理保健师,所以也就特别的关注她。而师生谈话本便成了我和学生交流的桥梁,在第一次的谈话本她是这样写道:她对她的“小弟弟”(按辈份处应是小叔叔吧)很反感,不仅仅打扰了她的学习,而且爷爷奶奶都非常偏爱他……父母经常分别打电话给她,诉说各自的不容易,甚至母亲在电话里向她哭诉……她很烦,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案例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电话交谈中了解到,不久前,父母离了婚,使她受到很大打击,加上她母亲常常在女儿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女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不敢与同学交流,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这种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自卑心境。但同时又特别渴望得到关爱。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育人方法】
第一:加强与家庭联系,说服家长尽责,帮她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和她母亲通话,做好她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女儿面前哭诉,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影响她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尽量抽时间回来看看女儿,多点关心她,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仅局限于电话交流上,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脸上露出了点点自信,而对我也就更加信任了。
第二:运用行为疗法,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有一天课堂上,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第三 :激发她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也教育其他学生,我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才是坚强的人……
同学们还用精彩的小品,悦耳的歌声等形式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主题。我细细地观察,发现这孩子的眼圈红了。于是,轻轻地走过去,扶起她瘦弱的肩膀,把她引到会场的中心,“想说说你的看法吗?“她缓缓地抬起头,坚定而清晰地告诉大家:“我要从现在做起,面对现实,做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人……“她的话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这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辅导成效】
我渐渐发现她开始开朗起来,看到我也会微笑着主动跟我打招呼,与同学们的相处也很融洽。特别在今年春季末学校举办的感动校园故事大赛中她的一篇:“老师,我为你而感动”,获得了二等奖。看到她文章中的字里行间,看到她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感到女孩仿佛获得了新生。
【案例反思】
1.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2.要以对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青少年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明确自己是青少年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育人案例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生物:邓伍珍 人物:周永彬性格:内向爱憎分明优点:勤奋好学 有自己的兴趣 生物爱好者缺点:学习中太过自我,缺乏恒心,与同学缺乏交流最让人担心的一件事:觉......
育人案例七年级 施银珊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案由:亚里士多德说,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讨饭三年懒做官!教育不是简单的智育,只有改变学生的一些坏习惯,......
育人案例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
更多关爱,静待花开陕西省山阳县杨地镇中心小学 孟苗大学毕业后,我来到这个乡村小学已经工作四年了,作为一名平凡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
教育叙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简介我班有个学生叫王××。记得刚转我班时,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在家里被宠惯的缘故,要么回头做鬼脸,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没有一点主动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