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案例《船》(整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生自信育人案例”。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学与技术《船》育人案例
祥德路小学 何育红
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交通工具——船。船是人类伟大的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把很多的货物运输到远方。《船》是小学科学与技术第六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重点探究的是物体的沉浮,通过前几节的课,学生明白了浮力的特性,本堂课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捏船身,测试浮力等试验,理解物体的排水量与浮力的关系。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小,经历比较简单、爱动手,根据这样的特点,要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验环境,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操作,自己实验,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再把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共享。这样的探究方式,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验探究的实施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三年级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饮料瓶沉浮的活动与带橡皮泥的笔帽沉浮都是模仿潜水艇的沉浮,而且前者对学生来说不是很有挑战性,且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将此部分活动略去。重点根据年龄特点,让三年级学生去探究多种物体的沉浮的原因及改变沉浮的活动。教学策略:
技术活动占课程内容的主要地位,在这个年龄段,学生注意力和动作控制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因此技术活动应以学生的兴趣和游戏为主。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自然世界有天然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索与他们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产品;玩玩具和做游戏是他们探索活动的一部分。另外,这个阶段也是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的阶段,在技术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1、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橡皮泥和橡皮泥船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了解改变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其功能
2、实验对比法:通过动手捏橡皮泥小船、放环形针的实验,进一步体会物体的排水量越大,浮力越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不怕失败的科学探究精神。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橡皮泥小船,体验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橡皮泥和橡皮泥船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其功能。
2、让学生尝试使纸船浮在水面,且能投放更多环形针(承重),小组比赛评价活动进一步体会物体的排水量越大,浮力越大。
4、发挥创造力,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橡皮泥小船,并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不怕失败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橡皮泥船,测试橡皮泥船的承重情况。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排水量越大,浮力越大。
五、教学片断 片段一:
师: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怎样?请你猜一猜。生1:它会沉下去。生2:它会浮在水上。生3:它会悬在水中。„„
师:谁的回答正确呢?你支持谁的观点?说说理由。
生1:我认为橡皮泥会下沉到水底,就像石头一样,一块一块的很重,肯定会下沉。
生2:我同意橡皮泥会浮在水上的观点,它小小的一块,水那么多,所以会浮起来。生3:我觉得这块橡皮泥既不像石头那么重,也不小,所以会悬浮在水中。师:那么谁的观点正确呢?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生: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实际情况,得出结论。
师:好,那么,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实践,得出结论。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和学具,并通过课前的问题导入、课中的玩的活动、课后的探究等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片段二
师:有办法让这块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吗?四人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设计方案)(课堂交流,并自评和互评)
生1:我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把橡皮泥摊扁,把它摊成扁扁的,像纸一样,就能浮在水面上了。
生评价:我觉得它的方案,不错,把橡皮泥摊开,就不像石头那么重了。师评价:厚度变薄,是个不错的思路。橡皮泥还是这块橡皮泥,所以重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生2:我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把橡皮泥捏成一艘船的样子,像小船一样,它就能浮在水面上了。
生评价:我同意他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我们家的玩具小船就能够浮在水面上。师评价:对呀,钢铁造的船都能浮在水上,更何况橡皮泥呢。
生3:我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把橡皮泥捏成空碗的形状,食堂阿姨洗碗的时候,很多碗会浮在水池上。
生评价:我很喜欢他们小组的方案,我也有同样的发现。
师评价:你们小组的同学观察得真仔细,是一队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生4:我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把橡皮泥捏成鸭子的形状。
生评价:我不同意他们小组的观点。上学期,我们在《鸟》一课里,探究过这个问题,鸭子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羽毛的特点。我个人认为橡皮泥没有具备鸭子羽毛同样的特点。
师评价:鸭子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羽毛管中间是空心的,而且羽毛防水,橡皮泥如何做到这两点呢?
师追问:那么是不是捏成鸭子形状一定会不成功呢?有成功的可能性吗? 生:可以设计成碗状的鸭子。
师:这个思路和碗是一样的,而且比单纯的碗更有趣,具有创新精神,可以试试。„„
师:通过刚才的评价活动,请修改你们小组的实践方案。
这部分的活动学习,学生通过设计方案,表达,互评和师评这样的环节,层层展开。学生互评,帮助学生共同启发思维,能够获得其他同学智慧的闪光点,打开自己的思维;又通过指出他人设计方案的不足和不可行,锻炼自己对以往获得知识经验的索引能力。每次交流、互评后,老师适当点评,及时表扬和提出疑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思索探究。这样的步骤,为以后的实践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案,通过互评,师评和修改及时纠错,加强了行为指导的正确性。
本课是从观察身边常见的物体开始的,研究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引导学生在自行探究中解决沉浮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的变化过程,学会了合作学习,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兴趣盎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虽然有的小组探究活动并未十分成功,但他们没有气馁,继续尝试,这已让我感到欣慰。学生们大胆、反复尝试,力求沉浮现象明显,一目了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等阶段,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实施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着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结论或结果,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到“证据”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在重视科学认知的同时又重视技术教育,这就决定了在“有什么、什么样、为什么”三方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怎么做的内容。要教会学生怎么做,既有认知方面的规律,又有操作技能培养方面的规律。从教学来说,既要由浅入深的“怎么做”的内容,又要有符合认知规律、操作规律、技能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法。今后,我在《小学科学与技术》的课堂活动中,将不断探索,挖掘育人价值,让学生能结合学科特点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018-5
育人案例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生物:邓伍珍 人物:周永彬性格:内向爱憎分明优点:勤奋好学 有自己的兴趣 生物爱好者缺点:学习中太过自我,缺乏恒心,与同学缺乏交流最让人担心的一件事:觉......
育人案例七年级 施银珊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案由:亚里士多德说,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讨饭三年懒做官!教育不是简单的智育,只有改变学生的一些坏习惯,......
育人案例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
更多关爱,静待花开陕西省山阳县杨地镇中心小学 孟苗大学毕业后,我来到这个乡村小学已经工作四年了,作为一名平凡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
教育叙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简介我班有个学生叫王××。记得刚转我班时,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在家里被宠惯的缘故,要么回头做鬼脸,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没有一点主动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