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回归课堂_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中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9:01: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回归课堂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中”。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回归课堂

(226200)江苏省启东市特殊教育学校

数学对智残儿童来说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科,即使是简单的数字、简约的图形、简单的加减乘除也是他们难于逾越的门槛。在数学面前常常表现为兴趣不足、前学后忘、边学边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提高智残儿童的数学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我们特教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按照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从这一理念中不难看出,数学教学必须面对现实生活,让现实生活与学习数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使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特教的数学教学更应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回归生活。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数学的加减乘除、数的度量与计算均来自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是现实生活的抽象与概括。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智残儿童的已有知识经验是什么?就是其在现实生活中所取得的经验-----一张嘴巴用来吃饭,二只耳朵用来听声音,十个手指用来玩玩具等一些数的原型。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之上,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我们在具体实施数学教学时,首先要分析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然后在教学时,一是教师焕起学生对生活情景的回忆,使他们从平日的生活情景中想到数学问题。二是教师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把生活情景再现在学生面前,在这特定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实践、观察来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数学第七册《时、分、秒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正点钟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当分针不正好指向12点时,现在是几点钟呢?我们是从几点钟开始上课的?到几点钟下课?(这是生活中经常有人询问的问题,这就是生活情景的一部分)学生就会感到只认识正点钟是不够的,就自然产生问题:分针指向每一个数字时是几点呢?数字之间的每一格有什么用呢?分与时是怎样的关系呢?等问题。通过观察,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课桌面、书本的封面、小手帕、黑板、门、窗等等都是“正方形、长方形”概念的原型。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生活中的“原型”变为数学学习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对概念就更清楚、更容易掌握,这时候的学习也就变得格外的轻松、格外的愉快。如我在教数学第七册“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先利用“分簿本”“分食品”等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生活原型引入课堂,让学生说说平日我们分东西时是怎样分的?今天老师把手中的铅笔分给你们,看看这样分你们有意见吗?于是把手中的14支铅笔不平均地分给7个小朋友,问:这样分有意见吗?有什么意见?怎样分才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也懂得了平均分的意义。

3、从生活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我们教师必须根据智残儿童的生活背景,从其生活背景出发,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生活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元的认识和简单计算”时,认识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他们平日接触到的大多是10元以下的币值,与50元、100元币值接触较少,所以在进行“简单计算”时,重组了教材,暂且以计算10元以下的币值为主,待这些计算熟练了,再进行更大币值的计算。在“认识元”时,首先让学生说说你知道哪些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较为紧密,学生很快说出有“1元”“2元”“5元”“10元”四种币值。然后让学生说说你见过“3元”“4元”“6元”“7元”等币值的人民币吗?学生马上发现了其中的数学问题,小脑袋里出现了问号,如果请你拿7元钱,该怎么拿?这时课堂又热闹了起来,他们开始了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有的说:“一元一元地拿,拿七个一元。”有的说:“拿3张2元,再拿1张1元”„„最后探索出共有这样几种方法:1+1+1+1+1+1+1=7 2+2+1+1+1=7 2+1+1+1+1+1=7 2+2+2+1=7 5+2=7 5+1+1=7 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元”的认识,又学会了简单的计算,当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数学学习方式,寓数学教学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有趣。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产生了与数学的亲和力。如在教学“7的认识”时,组织学生开展套圈比赛,用铁丝圈去套地上的玩具动物。全班刚好有7个小朋友,分男、女两组,问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一共的几人?从而懂得了7可以分成3和4。接着再让每个学生拿7个圈,看谁套得最多?套好以后各人数一数你套中了几个?没有套中的有几个?合起来有几个?由于各个小朋友在活动中所发生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套得多,有的套的少,呈现了7 的各种不同组成情况。这个活动是小朋友十分喜爱的活动。从现实情景中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数数,知道了数的组成。在活动的最后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移多补少、移少补多、等量代换等在现实生活到处可见。如我们到菜市场上去买菜,青菜每斤1.5元,买了1.8斤,要付多少钱?我们常常会这样心算的:每斤1.5元,2斤就是3元,每斤1.5元即每两为0.15元,2两就是0.3元,2斤去掉2两是1.8斤,3元去掉0.3元就是2.7元。这就是“多加要减”的数学方法在生活实例中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在教具体的数学方法时,不要只黑板上讲“多加要减”“多减要加”之类的计算方法,要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去感悟、去理解。

二、让数学回归社会生活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很明确,是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在工作中需要数学、在生产中需要数学、在生活中需要数学、在学习其他知识时也需要数学。所以现实生活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归宿点。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时,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这样既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又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之后的快乐。

1、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件

数学首先是一种语言,它是人们交流的工具。由于它可以用来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人们可以用所学的数、符号或图象这些语言去描述世界,可以用严谨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如用一串数字来表示“电话号码”一可表示某人某单位的电话,二可用这串数字拔打这个电话。再如“××新村58#605”是“门牌号码”,它只用简单的几个数字表示了某人某单位的住址,是“××新村五十八号楼六零伍室”语言的数学描述方法。再如车牌号码、产品型号等都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件的例子。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去解决生活中事例,如:我是一(3)班学号为5的学生,怎样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呢?有的学生用“135”来表示,有的用“1305”来表示。通过这些事例,学生不但体会到了数学语言的功能,而且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

2、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数学,有的视而不见,有的仅是目光一扫而过,有的稍加留意,有的则比较敏锐。例如同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能正确地说教室里有几扇门、有几扇窗子甚至于几块玻璃,有的则一问三不知,这就是数学眼光的差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这样的眼光。如:学习加减法应用题,引导学生根据周围的事物编题,可根据教室里的人数编一道加法应用题或减法应用题。经常这样做,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3、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学“人民币应用题”时,先把学生带到商店,让学生选择自己所购东西,然后分别问学生你共用了多少钱?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是怎样计算的?又是如何付款的?付出多少找回多少?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智残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人及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数学学习成为智残儿童的乐趣。

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达玉才数学生活化是新课堂理念的具体化,它要求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提供学习的探索材料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际问题抽象带入到数学教......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教学植根于这种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只有如此,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探索。一、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思......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发包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大靖初级中学朱成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学生的生......

下载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回归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回归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