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李 亮 凤
摘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数学生活走近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堂、知识、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国防工程建设数据处理。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在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要通过创设情境,使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感受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感悟生活的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自主学习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应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去引导学生学习,以便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源于生活。
1、联系实际生活,实现课前开放,做好新知识学习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积极把数学的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些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生活实践活动。比如,我在教学“小数与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去超市调查一些商品的价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如教学“一分能干什么”之前,让学生在课前体会一分能干些什么事情?测自己一分钟的心跳数量;测量自己一分钟能走多少米;一分钟能阅读多少个字,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也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通过这样的活动,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学生就会到新知识既熟悉又新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联系实际生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研究对象。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借助熟悉的生活问题而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现实生活直接相关,这样的数学并不神秘抽象了,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年、月、日”时,首先准备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李老师今年(2008年)准备过第10个生日,而儿子明明过第13个生日,妈妈和儿子今年各是多少岁?”提出问题后,我并没有就此进行新课的导入,而是在引导学生的认知的冲突时,逐一出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
(2)现在妈妈的生日反而比儿子的少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3)生日跟什么有关系?
(4)妈妈有些年没有生日过,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顺势提出这节课的学习的内容,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这样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新课导入艺术之处,就在于教师出示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习惯思维出现了“短路”,引起认知冲突并没有立即导入新课,出示课题,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上来。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把生活中的“过生日”的话题,逐步引向探讨“年、月、日”的数学知识,成为数学研究对象。教师的精心设计,创设“愤”和“悱”的思维情境继而引导学生探讨,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真正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诱发“心求通而不达的”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全心投入到新的知识学习中。
3、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教材内容。
要使教学内容饱满并充满灵气,使数学活动丰富而有趣味,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把学生感兴趣而教材中并未显示出来的,但对教学确有辅助作用的生活实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更具体,更亲切,这样学生学习和热情会更高涨,学习就会入境、入心、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设计这样的题目,妈妈从家到学校接小明,而小明从学校放学回家,他们相向而行,妈妈每分钟走100米,而小明每分钟走70米,经过20分钟他们相遇,小明家到学校多少米?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后,我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行走情况,请同学们说一说。”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演示出来给大家看:
(1)运动地点:同地、异地;
(2)运动方向:相对、相背、同向;
(3)运动时间:同时、不同时;
(4)运动结果:相遇、相距等。
使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观察、生活实践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从而突破教材的局限,使相遇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再现生活情境,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魅力
在数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许多生活问题可以借助于数学知识来解决。
1、到生活中去运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图画、文字的形式描绘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但实践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更能起到“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经历的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更熟练地应用,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教学“体育中的数学”后,我们班搞了一个“比手力”比赛,让学生排出比赛场次和每个参赛的运动员要赛几次,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实用性;在教学“铺地砖”之后,利用学校新实验楼铺的地砖为教材,模拟算出楼道的地砖的块数,让家里有房子正在装修的同学,结合书本的知识,帮助父母解决新房子铺地砖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有用;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让同学们为自己的衣服、为妈妈的衣服作一个合理的搭配,也可以为妈妈搭配出一个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的菜谱来;学习了《利息和利率》后,引导学生到银行去了解利率,然后帮妈妈算一算存款利息有多少,到期后应得
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合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
2、到生活中去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睁开”好奇的眼睛,用一双数学“慧眼”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比和比例”时,总觉得这个知识学生学得比较吃力。我把数学课堂教学移到操场上,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我提出要量旗杆的高度,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同学们看着高高的旗杆,怎么爬上去呢?个个面露难色,这时,我拿出1米长的尺子,立在旗杆的旁边,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旗杆和尺子的影子清晰可见。我问:“尺子”和“影长”,“旗杆”和“影长”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马上就领悟到“旗杆和影长”之间的关系,学会了用正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同时找到了测量最佳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了数学,但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的数学,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数学。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只要教师能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伴同行,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热爱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通讯地址: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五小学
邮编:525000
工作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五小学
联系电话:0668—2871714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际问题抽象带入到数学教......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教学植根于这种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只有如此,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探索。一、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发包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大靖初级中学朱成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学生的生......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