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公消费系统”。
[深度剖析]
公开并不代表公正,并不涵盖公信。在致力于打造透明政府的大背景下,“三公”消费应该同时具备“公开、公正、公信”的新内涵。公平正义比阳光还要光辉”,公开只是见“阳光”,而公平正义才是见“光辉”,唯如此,才能打造公信。
公众有知情权,更有监督权。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批评政府,“三公”公开就是“创造条件”,但公开后的监督制度建设更关键,起码要有三个要素:一是保障公民的质疑与质询权利;二是意见回馈机制;三是“三公”经费预算的修订。做到这三点,制度才能确保有效监督。
[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如下措施:
公开只是一个起点,决不是终点。要想更有效地监督政府管好、用好财政的每一分钱,还必须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建立一种遏制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的长效机制。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要明确界定“三公”的范围,并相应调整政府收支科目,细化“三公”经费并纳入相应的科目。与此同时,要对有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及时跟进,并尽快制定出台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公
务接待和会议、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
第二,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三公”经费本身就是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各种社会监督力量共同实施监督的结果。而要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只靠自律,还必须靠他律。中 公教育认为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发挥社会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才不会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流于形式。
第三,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只公开而不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是难以遏制“三公”支出的。所以,除了公开预算之外,中公观点认为还必须通过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纳入问责范畴,对那些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公职人员,要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应的责任。特别是要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努力建立责任政府。
【一句话点评】
减少三公消费,降低工作成本在我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开始,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已经迈开了关键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公信力会随着步步公开逐渐提高。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即俗称的公车、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原标题:“反浪费”是一项政治任务“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政府消费一般具有先导和示范效应,民间消费可能也会进一步下降。但高端消费品市场的规模很小,影响主要体现在部分行业和某些企业,对整个消费市场和中国经济而言,影响很小。高端消......
三公消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开支数据备受关注,长期以来有多个版本:有说9000亿元,有说1000多亿,数额相差巨大,其中9000亿元版本还曾引起......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
“三公消费”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作为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的国家政府工作人员,要明白将每一分钱花得合理、花得正当是他们的责任与义务,更是他们的道德与良知。“三公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