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规范“三公”消费的思考_三公消费思考体会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2:47: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进一步规范“三公”消费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公消费思考体会”。

进一步规范“三公”消费问题的思考

“三公消费”通常意义上是指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境)三种公务消费行为。巨额的“三公消费”不仅仅给国家的财政带来巨大负担,其衍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已经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只要有政府存在,就会有“三公”消费,它涉及每一级政府机构和每一个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消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广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公务消费中的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问题,人民群众是无法接受的,由此产生的不满和意见,近年来在社会上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但我国关于“三公”消费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规范“三公”消费法规制度建设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三公”消费中问题出现原因。

(一)“三公”消费中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其根本在于政府支配的公共权力过大,消费不公开不透明,缺少必要的监督,公共权力私有化等。

(二)消费的不透明造成公私不分。由于公务消费本身的特征就决定了公务消费和非公务消费之间的模糊性,且消费长期不公开、不透明,合理正常的、假公济私的、铺张浪费的和贪污腐败的都往里面装,导致公务消费多半不明不白,是一笔糊涂账。别有用心的人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假公济私,公私不分,使得公务消费成为了一个既没有风险又方便的腐败途径。

(三)相关制度的禁令无法落实。造成“三公消费”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执行的不到位。我们有公车管理的制度,也有公务接待的制度和学习培训、出差出国等方面的规定。但是,由于这些制度规定都是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源头治理,不敢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没有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真正改变。今天有人反映吃喝风太盛,就发一个规范公务接待宴请的通知;明天公款旅游积渐成习,于是又出台禁止公款旅游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在处罚的力度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长此以往,文件、规定越发越多,就成了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表面文章。

(四)预算的“缺陷”使得超支有机可乘。长期以来实行的预算体制,使得预算支出的用途与计划或活动的结果没有关系,部分项目的追加资金较多,弹性空间大;加上在资金分配中,往往是“会闹的孩子多吃奶”,致使部分单位和部门领导在工作中不计成本,消费无度。预算外资金虽然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但仍有一些单位违反规定私设小金库,使得领导干部的非正常支出有了列支渠道。

(五)利益的不均衡助长了过度消费。在公务消费行为中,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既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执行者,又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直接对象,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偏好和利益需求。由于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分配的极大不均衡,大量补贴游离于工资之外,造成收入的不公平,刺激了追求公务消费最大化来“补偿”的错误心理和行为。一些领导干部甚至在公务消费上互相攀比,“别人能吃,我就不能吃?”“我一不贪污,二不受贿,吃点喝点算什么。”这种错误思想和攀比心理导致“三公消费”居高不下。

(六)信息不对称造成监督的不到位。由于公务消费往往有其合理合法的一面,消费的主体大多又是领导干部和掌握一定权利的公职人员,使得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难以暴露,容易形成“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内部监督难落实,社会监督不现实”的局面,出现监督的死角,以致当中的腐败行为处于隐形状态,无法得到及时的监督和查纠。

二、规范领导干部职务“三公”消费的思考

职务“三公”消费是指为保证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而为其

提供和报销的费用。职务消费问题,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焦点问题,同时也是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此,笔者就如何更好规范领导干部职务行为谈几点的看法。

(一)、强化教育,打牢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经验看,要切实规范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力求达到科学化、合理化、节约化。

1.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形势教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规范自身职务消费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勤廉从政的时代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节约型机关的迫切需要,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源头治腐、惩治腐败的重要突破点。切实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形势教育,切实从思想认识上打牢基础。

2.要坚持不懈地对领导干部进行党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他们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自觉性。通过学习教育,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通过学习教育,使他们明白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在行使权利中必须时刻牢记党宗旨,不负重望。

3.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大张旗鼓的深入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规范职务消费的各项具体内容、法律依据;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在规范职务消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廉洁党员干部,力争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

(二)、创新机制,促进消费规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规范各级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有效手段,创新是规范各级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的灵魂。笔者认为,要在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管理制度、出台精细化管理方案、推行常态化管理模式和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范畴中,不断深化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的规范。

1.要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管理制度。要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按照消费主体和使用范围,划分为个人职务消费和公共职务消费两大类,确定初步的职务消费标准,实行记账式管理;

2.要逐步加大个人职务消费比例,减少公共职务消费比例,对部分职务消费项目实行货币结算;最后,对职务消费项目全部实行货币结算,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职务消费货币化管理办法。

3.要出台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精细化管理方案,方案力求客观、实际而便于操作,同时要考虑相同地区、相同职级干部消费基数的统一性,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工作部门职务消费的特殊性,物价的变化、干部的业绩、群众的意愿以外,还要考虑将领导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多少与公务人员的绩效挂钩,不搞一刀切。在实际的运用中,要进一步扩大领导干部务职务消费实行的范围,对那些担任一定职务和职责的非领导干部也应纳入职务消费货币化管理范畴。

4.要推行常态化管理。要推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台帐管理制度,台帐由单位纪检部门负责管理,对单位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每一笔消费一一进行详细登记,每月汇总后进行一次研讨分析,促进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规范。

5.要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范畴,把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挂钩,以此刺激领导干部切实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三)、科学监督,做到防微杜渐。科学的监督是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关键。科学的监督有利于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办事和廉洁自律,有利于保护领导干部,使他们少犯或不犯错误。对于职务消费这样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我们要增强主动监督意识,健全监督体系,强化事前、事中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做到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情监督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

1.要建立财政和审计监督机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消费的资金和票据的管理审核,杜绝盲目消费、超标消费和不合理消费。

2.要建立职务消费公示制度,建议领导干部的消费情况定期向党委会、大代会汇报,接受人大代表、社会各界及群众的评议;同时定期公示职务消费情况,听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避免“暗箱操作”。

3.要加大查处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职务消费货币化规范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和纠正。对假借职务消费,搞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的人和事,要

进行严肃查处。对于仅靠本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力量,难以查处和解决的问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以切实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巩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工作成果。

三、转变思路,事前制度规范。

以往我们对“三公”消费相关制度的理解有偏差,把重点放在了事后处理上。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就像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我们讲监管制度时开始更多强调事前监管一样,对于“三公”消费,主要靠事前的制度规范,尽最大可能使不允许发生的“三公”消费不发生,这既可以减少纳税人的损失,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又可以避免领导干部违规违纪。

那么,事前制度主要是什么制度呢?是我们既熟知又陌生的公共财政制度。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已经多年,不少人对公共财政制度这个词组已经耳熟,但何谓公共财政制度,它的要义、原则是什么?绝大部分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又是陌生的。因此,要组织学习,使这项制度在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中深入人心,并尽快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制度,约束公款支出的范围和额度,同时将支出情况透明化。当然,解决“三公”消费还需其他的制度配套,例如现金管理制度,各项支出标准和审批制度,以及违规惩戒制度等。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还需设立公务人员接受礼金、礼品和吃请的制度。在主干制度和配套制度一并作用下,“三公”消费将有章可循。

(一)推广使用公务卡结算。公务消费可以通过专门的公务银行卡进行结算。通过公务卡,不仅可以直接查询到每一笔公务消费的明细,有效杜绝虚假发票报销的情况。同时,公务卡结算既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也不需要公务人员提前借款,既方便工作人员用款,也减轻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二)实行公务消费行为阳光公示。将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下,是最好的“防腐”措施。要公开政府的行政成本,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出国(境)学习考察等支出情况,应以详细的类别列出,使政府官员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达到有效规范公务消费的目的。

(三)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合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具体到项目和人,不准超越,不以人废也不以人存。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花钱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支出,没有预算,一分钱也不能花。预算必须公开、透明,必须接受立法机构和公众的监督,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预算制度。

(四)积极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探讨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尽可能的将差旅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规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

(五)加大惩戒力度。强化相关公务消费行为规定的执行力,将他们列入绩效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明确“三公消费”的法律责任。我国刑法目前并未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的“挥霍浪费罪”,如果针对“三公消费”问题立法,明确公款消费的法律责任,不论对于反腐倡廉建设还是我国的法治建设,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手段把违纪现象升级为违法犯罪,意味着文件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既会对公款消费主体造成压力,也为公众对“三公消费”进行监督提供了法律支持。建议国家主法机构把整治公款消费列入立法计划,尽快明确公款消费的法律责任,使治理“三公消费”有法可依。

“三公消费”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命运,只有奉公廉洁,才能取信于民。

关于进一步规范“三公”消费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规范“三公”消费的思考“三公”消费一般是指政府部门公款接待、公费出国及公车消费的行为。“三公”消费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必要开支在现代社会应属正常,历来有之......

规范三公消费(优秀)

规范三公消费,健全监督机制文学院 党晓龙 2011201110052 三公消费又称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仅限于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招待费。公款吃喝、公车......

三公消费的思考

三公消费的思考三公消费,指的就是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等产生的消费,是我国当前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

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即俗称的公车、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原标题:“反浪费”是一项政治任务“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三公消费

政府消费一般具有先导和示范效应,民间消费可能也会进一步下降。但高端消费品市场的规模很小,影响主要体现在部分行业和某些企业,对整个消费市场和中国经济而言,影响很小。高端消......

下载进一步规范“三公”消费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一步规范“三公”消费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