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国土资源局赴深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深圳市国土局官网”。
和田市国土资源局赴内地沿海城市学习考察报告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尤其是土地管理政策日益趋紧的情势下,要达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高要求,就必须做好土地管理这块大文章。和田市国土资源局一行在局长曹旭同志带领下,本着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借鉴经验的态度,学习考察了深圳、广州、海口等城市,获取了这些城市在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保障效益的有益经验和特色措施。从所考察的三个城市来看,各城市人口总量大、密度高,人地矛盾突出,城市的建设发展都深切地受到了土地瓶颈的制约。这其中既有土地发展空间的制约,又有土地政策空间的管制。但其积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工业园区配套水平;注重招商选资,配合产业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挖掘土地利用潜力,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创新管理制度,注重规范化管理,公开透明操作;科学产业规划,加强产业配套,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这一系列有效举措,抢占了发展先机,突破了土地发展空间的局限,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些有借鉴意义的发展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一、主要做法
(一)以推动城市化进程,带动房地产业、商业、旅游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前沿的深圳市,又称为“鹏城”,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人口约1200万。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注重基础设施投入是深圳城市发展特色之一,资金投入渠道除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外,以土地出让收益循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是另一重要方式,高投入伴随的是高产出。深圳经营性用地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成为产业升级换代的标志性操作方式。例如深圳东部华侨城的建设就是一个典范,这一集娱乐休闲度假和房地产经营为一体的开发项目,设计策划细致,资金投入巨大,建设规模宏大,发展主题鲜明。其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让经营性土地产生了深厚的经济、社会效益,现也成为深圳市一个很好的旅游观光项目。
(二)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内部挖潜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面积184.05万亩,常住人口1270.08万人。广州市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但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广州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社会化、公开化”的做法,加快推进旧城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解决好制约老城区再发展的各种问题。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村为主体、利益归村、一村一策”的方针,按照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充分照顾改造村民合法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市场机制推进“城中村”改造,协助编制“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规划和方案。另一方面,要按照“政府主导、以区为主、规划先行、经济平衡、妥善安置”的原则,采取提高货币补偿标准、就近回迁安置、建安置区等多种优惠措施,修改完善《广州市危旧房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草案),加快推进旧城更新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先建设,后拆旧”的模式,根据“以点带面,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加快了“三旧”改造工作。
(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坚守耕地红线。
三亚市地处中国南疆边陲,在古代被视为“穷荒绝岛”、“鬼门关”。三亚市全市面积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市区面积38平方公里,全市有六镇二区,人口52万,现有耕地17.8万亩。境内海岸线长209.1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是中国通向世界的门户之一。地处亚热带地区,是海南最美丽的旅游胜地。三亚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和投资者,土地开发成为热点。三亚市严格依法规范土地管理,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断加强海南育种基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三亚局根据《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把好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审查关,把建设项目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引导建设项目避开耕地建设,减少耕地的占用,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耕地保护两不误。三亚市一方面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工作,以此新增耕地指标完成耕地占补平衡;另一方面基于三亚市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匮乏,耕地补充储备不足的实际,通过申请省厅支持,使用兄弟市县耕地补充储备,以易地补充耕地方式完成了耕地占
补平衡。对各类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用地单位,三亚市及时足额缴交耕地开垦费,由市土地整理中心组织统一开垦耕地。三亚市在各村聘请了耕地保护协管员,制定了基本农田巡查和报告制度,要求各镇政府定期巡查镇辖区的基本农田,并按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基本农田变化情况。由国土资源、农业等职能管理部门采取不定期重点抽查方式,准确掌握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并将预防农民占用耕地建房列入各镇政府耕地保护工作重点,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巡查、监视村庄周边的民房建设和用地动态情况,把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但使违法占用耕地的案件减少了,还大大降低了处理违法占用耕地的难度和成本。
二、借鉴与启示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应认真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以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开放的心态重新审视我市现有国土资源管理模式。一是要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激励政策,充分调动“退二”企业的积极性,重点推进中心城区“退二”企业用地的腾退工作,对全市确定的“退二进三”重点承接园区,倾斜安排用地指标。要参照“退二进三”政策,激励原划拨用地单位拿出土地支持产业升级改造。二是切实转变闲置土地处置思路,抓紧制定以促进开发为主、收回土地为辅的闲置土地现状公开出让办法,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推进已收回闲置土地、批而未用土地的储备和盘活
再利用工作,将收回的闲置土地优先供应给现代服务业;要会同规划、发改部门,制订操作程序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原用地单位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将其它用途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按照“先建设,后拆旧”的模式,根据“以点带面,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快“三旧”改造工作。四是加快探索建立向空中、向地下、向集约、向节约要地的资源配置新机制,建立健全地下产权、地下空间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五是以建立保障和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为契机,尽早将制订全市节约集约用地规范或政策提上日程。基本思路是:以土地产出率为“指挥棒”,按照“严控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加快建立完善以规划和标准控制为前提,以政策约束激励为导向,以评价、监管、考核为保障,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努力走出一条耕地保护严、建设占地少、用地效率高的产业用地发展新路子。尽快调查完成本区域内低效利用存量土地的底数并做好再利用方案。六是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重点工程用地优先供应、特事特办“绿色通道”机制,严格超期办理责任考核追究,实现重点项目用地优先储备、优先安排,新增指标优先下达。
和田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二日
和田市国土资源局信息系统安全自查报告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接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上报网络与信息安全自查工作总结的紧急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项会议部署信息系统......
和田市国土资源局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审查制度第一条 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国家秘密安全,根据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本......
关于成立和田市国土资源局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通知为切实加强对和田市国土资源局各国土所、科室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提高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水平。经局研究成立网络与......
和田市国土资源局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责任制根据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和我局的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我局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现将网络......
国土资源局近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规划局党组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局党员干部不断推进全县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保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