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期末复习_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6:36: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组织行为期末复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

组织行为

第一章 导论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工业革命时期,罗伯特-欧文在企业中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实验。工业心理学的创建:雨果-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产业效率》。梅奥主持的“霍桑试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劳动宪章;管理者改善工作环境,与雇员建立良好关系。人群关系运动;行为科学。

20世纪60年代中叶后:组织行为学。3.组织行为学的分类;

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理论性研究,应用型研究,服务性研究,行动研究。

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描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预测性研究。以研究可控性为原则的分类;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实验室实验。4.组织面临的新挑战;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人才战略、心理契约、创新与变革。

5.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扮演着10种角色 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者角色;监控者、传播者、联络者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6.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

成功管理者:根据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衡量,注重社会交往。有效管理者:根据他们的工作绩效及下属的满意度和承诺程度,注重沟通。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重点)

1.人性假设理论(P35)

经济人假设——X理论——任务管理(强势管理)社会人假设——人群关系理论——参与管理 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民主管理 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权变管理 2.需要层次理论(P37)3.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P61)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对比效应、与我相似的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效应、定型效应、投射效应 4.归因理论:

归因: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与经验,对他人或自己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测与解释其性质或原因的心理活动过程。海德的归因理论 维纳的归因理论凯利的归因理论

归因偏差: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观察者-内因,行为者-外因)自我防御性归因(成功-内因,失败-情境)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和宿命论(左眼跳财)

指导意义:三思而后行,指导员工进行正确归因,充分利用归因中的拟人化和宿命论,管理者要进行正确的自我归因。5.人格的概念(P75)

人格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是个体所有反应方式以及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人格的特点:整体性和层次性,独特性和一般性,稳定性和可变性。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荣格的内外向性格论(P81)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P82)五维度模型(大五人格)影响组织行为的主要人格特质:控制点,马基雅维利主义、自尊,自我监控、冒险倾向、A型人格。6.价值观概念:(P49)

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和看法(什么是最重要的,有多重要)价值观的两种属性:内容——什么是最重要的?强度——有多重要?价值观的分类:(斯普朗格尔和罗克奇的分类)7.态度的内涵:

对某种事物或对象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或者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意向。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价以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态度的情感成分即人对事物的好恶,带有感情色彩和情绪特征。态度的意向成分即人对事物的行为准备状态和行为反应倾向。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 韦克的A-B关系理论

8.员工工作态度的类型和测量方法(P69)四种类型: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

工作投入:指的是一个人心里上对工作的认同程度,认为工作绩效是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组织承诺:是指一种束缚力,它把个体约束到与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相关的活动上。

组织公民行为:一种自愿性的个体行为,这些行为并没有得到组织中正式的报酬系统直接或明确的回报,而这些行为从总体上提升了组织的有效运作。9.能力的内涵: 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差别:(P94)个体能力差异(P95)工作中的能力因素(P99)

第三章 个体与组织的心理联系

1.组织承诺的结构:

梅耶和艾伦三因素: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

情感承诺(愿意):是个体对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愿意为组织利益作出牺牲等。

连续承诺(有需要):是个体为组织连续工作的要求,是一个累计的维度,这种承诺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具有浓厚的交易色彩。规范承诺(应该如此):是社会规范对个体遵从组织程度的影响。中国——凌文辁五因素: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机会承诺。2.心理契约:

阿吉里斯 《理解组织行为学》

含义:指员工和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存在大量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特点;主观性,互惠性,动态性。3.组织认同:

是个体获得组织中的“我们感”的经历与过程,表现为组织成员选择、获得和保持某种组织身份的结果。

三个交互作用的现象:成员感,忠诚度,相似性。

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1.群体的概念: 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特征(三要素):拥有一定的规范,行为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联系成整体;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

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满足社会需要(安全、情感、尊重和认同,完成任务)群体的类型:

按群体规模的大小:大型群体,小型群体

按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不同: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按群体的开放程度:开放群体,封闭群体。2.卡夫曼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中止阶段

3.群体角色:(P137)

种类: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4.群体规范:(P140)

理由,一般特征,影响因素,功能分析法。5.凝聚力:影响因素: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外部的威胁,群体规模,奖酬体制,班组的组合,与外界的关系,群体的绩效,领导作风。作用:满意度,沟通,生产率,群体意识。6.群体规模: 心理魔数 7-2 7+2 规模与效率要辩证看。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

7.从众: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

8.激发群体创新的方法:头脑震荡法,德尔菲法,提喻法,方案前提分析法,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9.群体思维: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的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

群体思维特点:

顺从性思维,有倾向性的选择信息,盲目乐观情绪,相信群体无所不能,首创精神的假象。10.处理冲突的方式:

竞争型方式,回避型方式,体谅型方式,合作型方式,妥协型方式。11.团队情商概念:指一个团队的综合情绪控制调节能力

第五章 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1.沟通:

沟通是指人,群体,组织之间传递信息并达到共同理想的过程 莱维特-正式沟通的网络:链式沟通方式,轮式沟通方式,圆式沟通方式,星式沟通方式,Y链式沟通方式。

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形式:链式沟通,闲聊型沟通,随机型沟通,组串型沟通。

2.信息沟通的障碍:(P330)

语意障碍,理解差异;个体差别造成的“选择性知觉”;情绪造成沟通障碍;地位差异和利害冲突妨碍交流,形成“过滤”;组织层次的影响;组织结构设计不当,沟通渠道不畅;信誉不佳,妨碍沟通;条件不清,弹性太大;地理障碍,沟通困难。

第六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重点)

1.内容型激励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需要:是个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内外环境感到缺乏的一种心理现象。动机:指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ERG理论——奥德弗,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 双因素: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ERG: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2.过程型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期望理论——弗鲁姆(弗隆),公平理论——亚当斯 3.调整型激励理论: 强化理论,挫折理论 强化理论——斯金纳 4.综合激励模式: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第九章 领导者与领导行为

1.领导的含义:

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即对一个组织、一个群体或一些个人的行为与观念施加影响的过程。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职位权力(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个人权力(模范权,专长权)

2.勒温的领导作风:专制作风,民主作风,放任自流作风。3.李柯特管理系统理论:(P297)4.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四分图:

着手组织:指领导者规定他与工作群体的关系,建立明确的组织模式、意见交流渠道和工作程序的行为。

体贴精神:是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友谊、尊重、信任关系方面的行为。5.布莱克和莫顿——管理方格理论。6.费德勒模型:

领导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应,环境因素包括:领导者和下级的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在对领导者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况下,采用任务导向较好,在对领导者中等有利情况下,采用关系导向效果较好。7.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P304)8.情境领导

理论提出者:保罗-赫塞和肯尼斯-布兰查德 领导模式:吩咐式,推销式,参与式,授权式。

组织行为学 期末复习

1.组织行为学的涵义:指对组织内的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2.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是在分析文化差异时经常引用的方法之一,这一构架确......

组织行为学期末判断题复习指导

组织行为学期末判断对错题复习指导一、题(每小题1分,共6分。对题中的说法做出是“正确”或还是“错误”的判断,并将判断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内容(重点复习)

组织行为学2009年12月8日期末考试辅导讲座考试重点张东宾一、考试题型行政管理:1、行考作业30%,期末考试70%,不要求双及格2、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选择,案例分析3、分值:单选......

组织行为

织 行为经济管理学院09工商二班 刘 艳 杰 0904614223组摘 要:本论文是对中外企业应用激励理论来进行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本论文首先对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的发展现状和意......

组织行为论文

论文题目:教学院系: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生学号:提交日期:《组织行为学》论文员工人格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2010会计学 罗 翔 田 小 华 20101253041 201......

下载组织行为期末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组织行为期末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