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7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学习综合测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会学习苏教版课件”。
苏人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学会学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在上初中一年级的芳芳的父亲以女儿迟早嫁给他人为由,只供儿子上学,要芳芳休学在家做家务。芳芳听了父亲的话,在家边做饭边养兔。芳芳的父亲重男轻女、不让女儿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主要违反教育法中关于()
A.女子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的规定
B.受教育者有权获得贷学金、助学金的规定
C.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学计划中的各项活动的规定
2.上例中的芳芳,主要没有履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
A.按时入学的义务
B.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C.遵守学校纪律的义务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们青少年学生要自觉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自己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对受教育问题,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看,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B.不想读书、放弃受教育权利,是不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
C.受教育的权利可以享有,但义务可以不履行
4.据报载,某乡政府将两位不让子女上初中的家长告上被告席。对这一案例的正确说法是()
A.子女上学与否是家长的权利
B.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C.乡政府不应该干涉家庭关系
5.自主学习的好处在于()
①能够使我们不唯书、不唯上②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③能够使我们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④能够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的品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
6.找出与“学习有方法”相匹配的词语()
A.我能学B.我想学C.我会学
7.合作学习是指()
A.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B.学生为了获取高分数,而相互帮助的学习
C.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学习
8.“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培根的这句名言对我们的启发是()
A.要善于提出问题B.要学会合作C.要尝试解决问题
9.学会做学习的管理者,首先应该()
A.学习管理知识B.抓紧时间读书C.学会自主学习
10.下列不属于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是()
A.自主学习B.巧妙安排时间C.临时抱佛脚
11.有些同学对作业和练习一拖再拖,疲于应付,这是()
①一种坏习惯②天性③缺乏责任感的表现④不专心结果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
12.考试焦虑是由于引起的()
A.自身紧张B.考试压力C.心理因素
二、判断题
1.在我国,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2.如果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上学,那么他就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
3.受教育是公民个人的事,别人管不着。()
4.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除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和剥夺公民依法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
5.某乡政府将两位不让子女上初中的家长告上被告席,镇政府的行为是维护法律尊严,保证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行为。()
6.自主学习是相对于“合作学习”而言的,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
7.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做到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和长处,将这些智慧和长处集中起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9.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开放性。()
lO.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11.良好的习惯总是在主动中形成的。()
12.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人的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3.面对考试,我们应有正确的理解,它只是检测的一种手段,对人的成长没有什么影响。()
三、简答题
1.初二学生吴某辍学外出打工,学校多次找他返校上课,他说:“上不上学是我的自由,你们管不着!”对此你是怎么着的?
2.小旭今年13岁,父亲叫他跟着出去打工,他不愿意,而是继续上学。请你结合本课知识说明小旭这样做是正确的。
3.“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问问题罢了。”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4.故事一:王红在小学时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初中学习也很努力,每天迟睡早起。谁知道期中考试成绩在班上只排到30名。她很不服气,发誓赶上去。可期末考试下来落到了37名。现在她经常捧着书本发呆,说简直不想上学了。
故事二:李明听说班主任要到他家去家访,他把小学里得到的奖状从墙上揭下来。因为升人初中后他再也没有得到过奖状,怕老师和同学来了见到这些奖状,自己没面子。
你知道王红和李明成绩退步的原因吗?为了扭转学习暂时落后的局面,请你为王红和李明出出点子。
5.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主要的区别在于方法。这话对不对?为什么?
6.考试时应适度紧张,这样有利于发挥,为什么?
四、分析说明题
1.材料一正在读初二的某村男孩黄某,不喜欢读书,他离开学校,在家放牛、割草。学校多次劝说他返校上课,他说:“上不上学是我的自由,学校管不着。”
材料二某乡镇个体劳动者赵某以劳动力不足为由,强迫自己正在读初二的孩子小刚辍学回家,帮助家长干活。
材料三某县一个乡镇企业,老板在招工时,竟然招收十四、十五岁的童工,而这些孩子正值上初中的年龄。
(1)结合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请你从同学的角度为小刚或你周围辍学的同学想2—3条解决问题的办法。
2.小强今年12岁,是某初中一年级学生,最近已有两天不到校了。为此,李老师上门了解情况,知道小强之所以不上学原因:一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没有钱交杂费;二是因为学习基础差,感到读不下去。在动员小强继续上学的谈话中,李老师表示要尽力帮助解决小强遇到的困难,并向小强及其父母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到学校接受教育对小强个人成长很重要;第二,小强到不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这在当前尤其如此;第三,小强不到学校接受教育是违法有关法律规定的。
(1)请运用有关知识,对李老师强调的三点分别作些具体说明。
(2)针对小强不上学的原因,请你从学校和同学角度,想些解决的办法。
3.材料一进入初中后,我们要逐步摆脱对老师和父母的依赖,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
材料二某班以“学习”为主题,按小组学编一份报纸,每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如主编、版式、美工、誊写、校对、发行和后勤等,他们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完成后在班里交流。材料三某班同学围绕“环境污染”提出了许多问题,同学们围绕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1)“学习新天地需要我们用新的学习方式去开辟”,以上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我们的学习有何作用?
4.课文中列举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小镜头:喜欢躺着看书、边听音乐或吃零食边做作业、作业拖拉无计划、疲于应付学习、依赖父母和老师、考前搞突击、晚睡觉睡懒觉……请你谈谈该培养哪些学习上的好习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 4.B5.B6.C7.A 8.A9.C10.C11.B12.B
二、判断题
1.√2.√3.X 4.X5.√6.X7.√8.√9.√lO.×11.× 12.√
13.×
三、简答题
1.吴某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按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作为初二年级的学生,吴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2.①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②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都应按时入学,并完成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③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公民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义务。
3.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提问,善于探究。因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它既是探究学习的资源,也是探究学习的推动力。
4。(1)王红和李明成绩退步的主要原因是:进入初中后。他们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依赖于老师和父母,死记硬背,不会思考,不会自主学习。
(2)要逐步摆脱老师和父母的依赖,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
5.这句话是正确的。授人以鱼指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只可满足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是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本领,这样,学生可自主获得无穷的新知识,终身受用。“鱼”与“渔”的主要区别就是方法不同。我们要学会“渔”,为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6.考试时,感到适度紧张、兴奋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度紧张可使人更集中注意
力,避免干扰,调动全身机能,把事情干好,有利于发挥自己最佳水平。
四、分析说明题
1.(1)他们的做法都不对,违反了我国《义务教育法》。黄某的说法是错误的。初中教育是适龄少年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初中学生是否接受学校教育不是个人的自由。学校有保障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学校要求黄某返校学习,是依法履行学校保护的责任。小刚的父母没有按照《义务教育法》,保证小刚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没有贯彻《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家庭责任。乡镇企业的老板招收童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没有贯彻《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社会责任。
(2)能围绕题意提出两到三条办法即可。
2.(1)①受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很重要。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②受教育是适龄公民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义务。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实践证明,哪个国家在科技、经济上落后,就会被动挨打。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作贡献。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③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它是适龄公民必须接受的,国家、家庭、学校、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他是强制性、普及性及免费的教育(免收学费),适龄公民应按时入学,并完成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履行好受教育者最主要、最基本的义务即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2)学校:①建议学校免收杂费,帮助提供助学金。②老师加强个别辅导。同学:①同学给予物质、资金帮助。②同学帮他补习功课、干家务活等。
3.答:(1)材料一说明了要学会自主;材料二说明了要学会合作;材料三说明了要学会探究。
(2)①自主学习使我们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腈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能够使我们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②合作学习有利于我们将各人的智慧和长处集中起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③在学习中,我们只有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才能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4.我们应培养看、听、想、讲、做、读、考等的好习惯。
看的习惯:认真看书,注意姿势,看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提示语、关键词、注解、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同时还要看懂课本上的示意图、线段图、插图,为分析课本做准备。
听的习惯:要求上课思想集中,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能抓住重点,边听边思考。
想的习惯:认真思考问题,并善用经验,有序分析问题,从多角度去思考,并总结解答方法。
讲的习惯:根据老师要求积极争取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力求有条理、简明扼要、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体态大方。
做的习惯:一是能正确、及时做好笔记,二是按时完成作业训练,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计算细心、做后检查。
读的习惯:预先浏览,抓住重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最后做到复述或复习。考的习惯:先浏览全卷,先易后难答题,不忙交卷,有时间应进行检查。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综合测验总结《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角画角;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9.作业安排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1.自我问答1、教学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苏版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上册测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苏版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上册测试题一、你能在3分钟内完成吗?来试试吧!4+5=10-2=3+6=8+1=7+3=0+5=6十3=9-4=1+9=10-8=10-6=5+3=7-0=9-6=3+4=9-5=7-3=8-8=5+5=10+0=二、请你在......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40分)1.朱元璋“即皇帝位”是在哪一年?( )A.1366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2.下列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