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四)11 (3)_初二历史第四单元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5:50: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初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四)11 (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二历史第四单元”。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初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2009-11

一、单项选择题:

1.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到**。你认为前一个“**”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2.有一部反映中国革命的影片叫《开天辟地》,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 3.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上海,你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A.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蒋介石表示:“停止剿共,联红(军)抗日”

4.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那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彝海结盟 D.吴起镇会师 5.“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实业救国”

6.《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7.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下列人物中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是

A B C D 8.“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南昌起义 9.下列关于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B.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下列对遵义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1.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12.—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曾激动的向同学们讲述着几十年前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面。下面地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的讲述中的是

A.湘江 B.松花江 C.乌江 D.赤水河

13.为了解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的情况,你准备采访亲历这一事件的红军战士,假如当时他18岁,今年(2009年)他的年龄应是

A.62岁 B.72岁 C.82岁 D.92岁

14.小华为“建军82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其中与纪念南昌起义直接相关的是

A B C D 15.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6.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参观,那么,游人在纪念馆里看不到的内容有 A.李大钊参加一大时的照片

B.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C.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7.“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与此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进军井冈山

B.长征

C.挺进大别山

D.转战陕北

18.“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 ④井冈山会师 ⑤新四军成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9.从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的胜利,这一历程说明了

①中国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②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其重要历史意义在于

A.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任务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结束了中国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1.“它诞生于白色恐怖中,如同一粒革命的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开始点燃,并将书写中国革命的伟大篇章”,“它”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五四运动

D.长征胜利 22.北伐战争和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指的是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消灭封建军阀势力 C.建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D.没有建立共产党的政权 23.五四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是

A.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奋力抗争

B.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改变中国命运 C.中国无产阶级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D.全国人民全部投入到运动中去 2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开始于

A.中共一大召开

B.北伐战争结束

C.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D.遵义会议召开

25.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中,都起到领导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为穿越世纪风云的青春史诗写下光辉的篇章。请回答:

(1)今年是五四运动多少周年?

(2)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哪一句?

(3)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指的是什么?

(4)你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7.材料一: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未来的革命军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材料二:某学校门口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1)这个学校是什么学校?该校建立于何时?当时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孙中山在学校任何职?校长是谁?(2)这副对联体现了该学校的什么办学宗旨?该学校的办学特点是什么?

(3)我党曾有一位高级领导人物在该校任职,他是谁?任何职?

(4)创办这所军校的意义何在?

28.材料《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回答:

(1)这是谁写的诗?诗中提到的长征起止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2)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

(3)诗中的“三军”是指哪三军?他们会师是在哪一省的哪一地区?

(4)表现出红军怎样的精神?

29.“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曲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请回答:

(1)这是什么时期的歌曲?当时在什么军队中传唱开来?

(2)歌词中说的“军阀”当时指的是哪些军阀?“除军阀”的结果如何?

30.图片:

《大渡河上泸定桥》 《高耸的雪山》

请回答:

(1)你能否根据图片说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除了图片提供的信息外,你还知道哪些?

(2)红军长征途经的很多地点,也是今天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你能说出这些省份吗?

(3)今天的西部大开发还需要发扬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流血牺牲的红军战士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吗?为什么?

(4)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旅行路线,目的是让游客走长征路,忆革命史。如果你是这家旅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路线,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26.(1)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力量从以学生为主转移为以工人为主。

(2)工人阶级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3)青年学生体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就是今天值得我们提倡的五四精神。

27.(1)这指的是黄埔军校,建立于1924年5月。当时国共两党已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兼任学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2)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办学特点是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

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3)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4)作用在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8.(1)毛泽东。1934年10月,1936年10月。(2)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3)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4)表现了红军部队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及团结协作、同敌人斗争到底的集体主义精神。

29.(1)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0.(1)体现了红军面临的两种困难:一是军事上要应付敌人的围追堵截;二是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除此之外,党和军队内还存在着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严重影响红军的战斗力。(2)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四川、西藏。(3)需要。今天的西部地区比较落后,因此,开发西部仍需要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那种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

(4)此题答案不唯一。答出地点及相关的事件或影响即可。如:遵义,在此召开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

七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原创)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40分)1.朱元璋“即皇帝位”是在哪一年?( )A.1366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2.下列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总结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综合测验总结《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角画角;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

四语第三单元

9巨人的花园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教学思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

第三、四单元提纲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课标要求] 1.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2.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

高三历史综合测试1、战国以来,中国只有皇权爵位是嫡长子继承,而家产包括土地的继承,则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古代中国这种土地继承制度客上A.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调动......

下载初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四)11 (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四)11 (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