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_部编本第三单元测试卷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0:59: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本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姓名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历史上开始设“丞相”与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分别是()A.秦始皇、明太祖

B.汉武帝、明成祖 C.秦始皇、雍正帝

D.汉武帝、乾隆帝

2.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 300多年,考核的科目和内容几经变革。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毛佩琦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引起了观众对朱棣的关注。下列与朱棣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设东厂

B.废丞相设三司

C.建立锦衣卫

D.设六部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5.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的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右图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6.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7.清朝的时候,有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应指()A.紫禁城

B.圆明园

C.颐和园

D.**

8.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0.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1.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1653年顺治册封“*喇嘛” 1690年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君主专制强化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12.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崁楼是我国台湾省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右图为赤崁楼一侧表现郑成功当年接受荷兰人投降的雕塑。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A.1624年

B.1660年 C.1662年

D.1684年

13.清朝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形容的是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回顾历史,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D.“闭关锁国”政策

14.戏曲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昆曲的出现。昆曲在明朝的代表人物是()A.孔尚任

B.马致远

C.洪昇

D.汤显祖

15.“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7.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东厂的设置

B.丞相的废除

C.文字狱兴起

D.军机处的设置

18.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A.“重农主义”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9.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20.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50分)21.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壮举?该壮举始于哪年?(3分)

(2)图一人物的壮举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3)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

(4)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在反侵略方面有什么重大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物?(5分)

22.清朝前期,国力比较强盛,清朝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材料二: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

材料三:五世*朝见顺治帝(右图)

(1)材料一中“康熙二十二年”是哪年?“讨平之”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讲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2分)

(3)材料三中,顺治帝赐予五世*什么封号?后来,清朝哪位皇帝册封五世*?封号是什么?(3分)

(4)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台独”势力有所抬头。面对分裂祖国的行径,你最想说什么?(3分)

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14分)【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①这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②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③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筑的万里长城。

(1)栏目一的三段材料分别是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三项建筑?(3分)

【栏目二】辉煌的文学艺术 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2)“它”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它”作何评价?(4分)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三幅图片中人物的代表性著作。(3分)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的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4分)

24.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明朝、清朝的建立者分别是谁?(2分)

(2)为进一步强化皇权,明朝废除哪个中央官职?清朝在中央增设什么机构?始于哪位皇帝?(3分)

(3)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清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共同危害?(4分)

(4)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显著的社会特征是什么?(3分)

(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凡人小事”。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通用5篇)由网友“lobey007”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篇1: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总结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综合测验总结《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角画角;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

七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原创)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40分)1.朱元璋“即皇帝位”是在哪一年?( )A.1366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2.下列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建议

1.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含义。 2.识记“鲁迅、欧阳修、杨绛、李森祥”的相关文学常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方面整体把握文章的......

下载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