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_道德修养方面存在问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50: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道德修养方面存在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社会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中国进德社会化标准由于外来价值观侵袭和传统遗留观念的脱节,原本传统的社会道德化被打破,在这种状况下社会道德问题日趋突出,若不及时加以调活和解决,必然影响社会的女定团结和文明进步,其后果轻者造成公众方向迷失、信仰危机、社会冷漠、自我逃避;重者会使公众社会认同度降低,亲社会行为减弱,反社会行为增加。因此在当前关注和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促进我国道德社会化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大事。

关键词

道德

社会化

问题

目录

1道德社会化的含义.......................................................................................................1 2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

2.1社会环境影响..........................................................................................2 2.2家庭环境影响.........................................................................................................2 2.3成长教育影响.........................................................................................................2 2.4自我意识影响.........................................................................................................2

3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3 4解决措施........................................................................................................4

4.1让法律味道的社会化出一份力.............................................................................4 4.2加大公益宣传,弘扬传统美德.............................................................................4 参考文献...........................................................................................................4

1.道德社会化的含义

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特定社会环境的道德准则好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道德是人们一种社会性的行为,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才涉及到道德问题。人们用叫道德,表达某种情感和行为的应当。“道德的”即意味着“应当的”。道德、不道德的判断不是以某个人的观念为依据,而是以整个社会的观念为准,因此,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由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尤其是由经济生活决定。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的道德意识的变化。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协调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社会用道德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向社会成员发布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指令,道德就同法律一样,成为某种规范,即道德规范。为了达到用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的目的,社会依靠利用的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途径或手段。

关于道德社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而。进德认知是指个体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其著名研究首推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论。他们设计了经典的道德故事对儿童的判断水平进行研究。道德情感是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我国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怀美等(1989),他们的研究涉及爱国主义、良心、荣誉感、义务感和幸福感五个道德情感范畴。在“五个”水平上考察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趋势。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人的品德最终以道德行为来表现和说明的,道德行为也是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化表现。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看、读或听说别人怎样行动来形成自己的道德行为模式。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道德情感影响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倾向,而道德行为又是道德认知好道德情感的体现,通过到道德行为可进一步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巩固和发展。

2.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自1971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然而随着外来观念融入本上,中国社会分工逐步细化,阶层划分日益明显,以及受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成长教育等因素影响,中国人进德社会化呈现开放性和多元化发展。

2.1社会环境影响

许多出生于上世纪中期的人至今仍怀念当时“夜不锁门”的场景。尽管物质匮乏,精神层面却充足。街坊邻里相互之间的那份淳朴,那份以诚相待的心相互温暖彼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浓厚不分彼此,诚信问题也毫不突儿。自我防卫的心浅,互帮互助的意识强。无需大口号般的宜扬美德规范,社会环境仍良性的相互影响着。

2.2家庭环境影响

研究发现,与你关系最亲密的人对你的身心塑造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也有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什么颜色的染缸,出什么颜色的布”。家庭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是培养新一代的摇篮,也是最初的教育场所。家长就是每个人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与家长接触最频繁,也最容易受家长言行的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及种种有意无意的引导和影响,对下一代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家庭中的各种因素对每个人的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家长的洁身自律、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言行去感化、教育孩子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教育下一代是家长的天职。家庭的结构状况、情感气氛、人际关系、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每个人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2.3成长教育影响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异作用,又因校园的教育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所以在现代社会,个体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校园教育,越来越决定于校园教育。学校教育教学风气、水平,及教育工作者个体专业水平、教育水平、职业道德等都直接影响着学员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其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这种影响往往是深刻的,教学质最越好,接受的教育时间越长,一般而言,是有利于个人身心成长,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2.4自我意识影响

远古行人在追求真理时总在问“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去哪,我为什么在这,这里为什么这样”诸如此类的问题,说明彼时他们已发现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 2

分重要的作用。事实确实如此。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

3.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财富的积累,道德建设逐步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并有退化迹象,社会中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人与物的关系被颠倒,人成为金钱的奴隶,许多人唯利是图;社会诚信严重缺损,假冒伪劣行为比比皆是,主要变现为极端利己主义、价值取向物质化、道德规范模糊化。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个人甚至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医疗、失业、养老、救助等,个人为保障生活,应对生活中不可预料的危机,不得不倾向于储蓄财富,同时集体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导致个人信仰危机加深,从而促使利己观念横行。

近年来,人们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关注市场经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对道德建设有所放松,导致社会个体道德失范的行为有上升的趋势。道德调控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一个的重要方式,在帮助社会成员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归根到底要实现主体意识的道德自觉,没有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道德调控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高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加强公民的道德自律能力是必经之路。

2006年江苏南京市的一起民事诉讼案引起极大争议,见义勇为与肇事者两种身份的莫名互换,而当地法院根据荒唐的判断依据得出的荒唐的判决结果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新一轮的言论骚动。如果说当事人对彭宇的诬蔑还属于道德层面的错误,应该受到良心谴责,那么当地法院的裁决就是公然和我们的社会公德宣战了。为社会公德的加速败坏和堕落提供了法理上的支持。平民的不诚信不可怕,司法不诚信才是最可怕的。人们常说,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可现实就是这样无情,英雄不仅流血,还是要流泪,辛酸的泪,无助又无奈的泪!连法律都没有扶持他们,道德已经被逼到了社会的墙角。

伴随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已凭借政治、科学、经济、体育等方而的卓越表现跻身国际大国行列。但传统文化的宣传似乎又落了下来。从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

可以看出,对道德的重视是首当其要的。目前却演变成大部分人“笑贫不笑娼”的意识。反复纠结道德社会化这个论题似乎成了一个不符合当下“新价值观”的话题,更有些冷饭热炒的不适宜。宏观社会的不重视,加之新生代成长过程中缺乏的不断灌输和矫正过程,使得道德社会化的脚步停滞不前。

4解决措施

如何改变当前社会中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需要法律、公益宣传以及过敏的全体努力。

4.1让法律味道的社会化出一份力

“道德”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字眼。它几乎如橡皮泥一样,在律己和律人时,变化万端,判若霄壤,总是能“宽以恕己,严以律人”。进德式微,法律最该亮剑。进德滑坡,法治更需要爬坡。只有在一个公正的法治社会,道德才不会被老是拿出来当万能挡箭牌。法律而前,没有避风港没有特区,只有罪与非罪。不管你是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还是执法者,谁胆敢触线,谁就要做好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准备,再无自由裁量的道德盲区。

4.2加大公益宣传,弘扬传统美德

不可否认的事,尽管道德有很大程度的沦陷,但国家主体机构却从未放松对道德社会化的宣传。始于2003年迄今已举办第十届的《感动中国》便是最好的举证。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该栏目旨在传递身边的大爱,让观众感受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是官方或民间,仍然在通过报章杂志、公益广告、街道宣传栏、纸质倡议书等更多渠道传达对进德理想的一份坚持,努力唤醒沉睡人心的公德。参考文献: [1]朱敬先.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M].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2002.3.[2]马广海.论社会心态:概念辨析及其操作化[J].社会科学,2008(10).[3]百度文库2011-04-19《关于当前教育,及其对我们将来的影响概论)[4]华西都市报2011-4-19《道德滑坡时,法律更该爬坡》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摘 要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但如今人们在追求社会物质水平的同时,却淡忘了古今圣贤的谆谆教诲,追求精神文明......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学 生 专 业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方向) 层 次 批 次 学 号学习中心......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内容提要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但如今人们在追逐社会物质水平的同时,却淡忘了古今圣贤的谆谆教诲,追求精神......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摘要: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鲜明的社会转型期特征。正视这一点,是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的必要......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在历史长的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但如今人们在追......

下载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