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_道德修养方面存在问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02: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道德修养方面存在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曾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推动着进步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但随着经济、科学等方面迅速发展,我国社会道德问题却日趋突出,若不及时加以调适和解决,必然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文明进步。本文将着重分析当下我国道德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部分解决的对策。关键词

道德含义

道德影响因素

解决建议 前言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周恩来作过如此评价:“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体现了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一、道德社会化的基本涵义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而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特定社会环境的道德准则好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道德是人们一种社会性的行为,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之 中才涉及到道德问题。道德、不道德的判断不是以某个人的观念为依据,而是以整个社会的观念为准,因此,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认同道德规范、明晰道德关系、形成道德人格。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道德观念的不断变化和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多样化使道德认同成为了当代社会中最突出的伦理问题,并深刻地影响到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道德基础的确立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然而,利益矛盾的存在、社会道德分歧的消解和个人的社会化都要求人们进行道德认同,个人要整合其内在道德准则、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履行应尽的道德义务,社会要确立自己的道德基础、推动道德进步和促进社会发展,同样离不开道德认同。道德认同是生活于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人们对社会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和所提倡的道德规范从理性和情感上予以认可并内化的过程。它表现为一个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其层次的动态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实际上是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离开了人与社会的互动,道德认同就不可能发生。这决定了道德认同既需要社会条件又离不开个人条件,也意味着道德认同的内容和程度会受到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制约。道德认同就是主体利用这些因素和条件的构建过程,有其相应的构建机制,并且正是在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道德关系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见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它的形成和维系都受人的道德价值观念支配,并以处于这种关系中的人们有无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为转移;它又由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它所涉及的那种作为既成的社会法则的道德准则和道德活动,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通过相应的道德活动所体现的人们之间特殊利益的关系。广泛存在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中,遍及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维系依靠社会舆论、宣传教育和个人自觉,以至必要的自我节制和自我牺牲。

近年来,知识性电视节目在内地颇受欢迎,就连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也凭借知识性很强的综合素质测试吸引了很多观众。这种状况固然反映了国人对知识的偏爱,但是如果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人格的养成,也是一种不正常的倾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它主要靠记忆来实现,是一种层次较低的智力活动,所以人们把长于记忆、懒于思考的人讥为两脚书橱;但是人格的养成却相当复杂,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教养、广泛的兴趣、高尚的情操和真正的智慧。因此健全的人格应该是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诚实作风、仁爱品德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有知识的灌输而没有人格的养育,所谓知识就很可能成为争名夺利的武器,危害社会的工具。对于这个问题,前人早有申述。比如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便认为既然革命已经成功,所谓爱国精神就“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之人格。”可见,不论是个体,还是一个民族,培养健康的道德人格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国道德社会化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许多出生于上世纪中期的人至今仍怀念当时“夜不锁门”的场景。尽管物质匮乏,精神层面却充足。街坊邻里相互之间的那份淳朴,那份以诚相待的心相互温暖彼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浓厚不分彼此,诚信问题也毫不突兀。自我防卫的心浅,互帮互助的意识强。无需大口号般的宣扬美德规范,社会环境仍良性的相互影响着。

(二)家庭环境。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结构状况、情感气氛、人际关系、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每个人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育环境。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个体进人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互动的机会。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学校教育教学风气、水平,及教育工作者个体专业水平、教育水平、职业道德等都直接影响着学员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其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这种影响往往是深刻的,教学质量越好,接受的教育时间越长,一般而言,是有利于个人身心成长,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三)传播媒介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互联网广泛进入了社会各个领域,逐渐成为当代影响人们学习、工作、休闲、通信等方式的最有效、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体,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大众传媒的社会化作用与日俱增。现代社会心理学十分重视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四)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空间。参照群体的作用是规范和比较,前者向个体提供指导行为的参照框架,后者则向个体提供自我判断的标准。

三、道德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相比,道德建设却相反的出现了退化现象,社会中各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人逐渐沦为金钱的奴隶,许多人唯利是图。著名相亲节目中嘉宾马诺就曾发出轰动一时的拜金言论“一位爱好骑自行车且无业的男嘉宾问马诺:你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么?马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是坐在宝马里边哭吧。。” 2012年4月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社会诚信严重缺损,假冒伪劣行为比比皆是,主要变现为极端利己主义、价值取向物质化、道德规范模糊化。

1、道德权威弱化

近年来,人们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关注市场经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对道德建设有所放松,导致社会个体道德失范的行为有上升的趋势。道德调控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一个的重要方式,在帮助社会成员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归根到底要实现主体意识的道德自觉,没有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道德调控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高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加强公民的道德自律能力是必经之路。2006年江苏南京市的那起“见义勇为与肇事者”两种身份的莫名互换民事诉讼案曾引起极大争议,当地法院根据荒唐的判断依据得出的荒唐的判决结果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新一轮的言论骚动。如果说当事人对彭宇的诬蔑还属于道德层面的错误,应该受到良心谴责,那么当地法院的裁决就是公然和我们的社会公德宣战了。平民的不诚信不可怕,司法不诚信才是最可怕的。

2、团体观念淡薄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个人甚至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医疗、失业、养老、救助等,个人为保障生活,应对生活中不可预料的危机,不得不倾向于储蓄财富,同时集体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导致个人信仰危机加深,从而促使利己观念横行。

3、对美德的宣扬严重匮缺

伴随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已凭借政治、科学、经济、体育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跻身国际大国行列。但传统文化的宣传似乎又落了下来。从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对道德的重视是首当其要的。

目前却演变成大部分人“笑贫不笑娼”的意识。反复纠结道德社会化这个论题似乎成了一个不符合当下“新价值观”的话题,更有些冷饭热炒的不适宜。宏观社会的不重视,加之新生代成长过程中缺乏的不断灌输和矫正过程,使得道德社会化的脚步停滞不前。

四、解决道德社会化问题的措施

1、为道德社会化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道德滑坡之际,法治更需要爬坡。只有在一个公正的法治社会,道德才不会被老是拿出来当万能挡箭牌。法律面前,没有避风港没有特区。谁胆敢触线,谁就要做好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准备,再无自由裁量的道德盲区。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如何改变当前社会中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需要法律、公益宣传以及国民的全体努力。一定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道德建设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是道德建设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为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公益宣传

尽管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很大方面的缺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相关机构也经常通过报章杂志、公益广告、纸质倡议书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传达对道德理想的一份坚持,努力唤醒沉睡人心的公德。而这种宣传不仅要坚持,更要加大力度,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

3、为培养青少年道德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补位”功能

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正是道德社会化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榜样,青少年是观察者,青少年是通过观察家长的道德行为表现及其强化结果而学习新的反应,或是他已经具有的不良道德行为反应得到矫正。这就需要家长为青少年做出道德人格的表率,并以此来充分发挥其道德示范和纠正的功能。而学校教育又起到扩展学校人格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可以通过在班级建立留守青少年的人格教育档案,在学校中成立留守青少年的“成长互助小组”,及时了解留守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开发以促进留守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为目的的特殊课程和教育实践活动等方法清除青少年思想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参考文献:

[1]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2001年9月20日

[2] 李萍.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厦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3]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4]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5] 朱敬先.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m].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2002.3.[6] 肖川《教育的世界》岳麓书社2003年1月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摘 要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但如今人们在追求社会物质水平的同时,却淡忘了古今圣贤的谆谆教诲,追求精神文明......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学 生 专 业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方向) 层 次 批 次 学 号学习中心......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摘要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社会价值观趋向于多......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内容提要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但如今人们在追逐社会物质水平的同时,却淡忘了古今圣贤的谆谆教诲,追求精神......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摘要: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鲜明的社会转型期特征。正视这一点,是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治理道德问题的必要......

下载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