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地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北师大第七单元地名”。
第七单元 地名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地名命名的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多种形式命名。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道路名称比较熟悉,但对于祖国的地理知识比较匮乏,课外书读得不多。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三、单元重难点:
掌握更多的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在学习课文中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时进行圈点的方法;在语文天地中鼓励学生与同学交流,让学生初步学会做重点发言人。
教学策略
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四、单元课时安排:
1、预计7课时完成教学。
2、将“日积月累”中的内容穿插在主体课文的教学之中。
3、自读短文《趵突泉》和《秦皇岛的来历》与金钥匙内容、“畅所欲言”内容结合起来。
早读内容安排
一、阅读自读课本G部分。要求自由大声读课文五遍:
第一遍、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第二遍、再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第三遍、划出优美语句和段落; 第四遍、品读感悟最深的地方;
第五遍、朗读全文,思考收获到什么(语文知识方面、习作方面、做人方面)。
二、背诵。
(一)读一读:(详见课本第70页)
(二)地理山川的成语
巴山蜀水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苍翠欲滴 层峦叠嶂 澄江如练 崇山峻岭 重峦迭嶂 重峦叠嶂 重岩迭嶂 洞天福地 横峰侧岭 湖光山色 襟江带湖 绿水青山 名山大川 气象万千 千山万壑 千山万水 千岩竞秀 千岩万壑 青山绿水 清风明月 三山五岳 山光水色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深山密林 深山幽谷 世外桃源水光山色 水木清华 水色山光 水天一色 水秀山明 万壑千岩万壑争流 汪洋大海 巍然屹立 汹涌澎湃 秀水明山 悬崖绝壁悬崖峭壁 烟波浩渺 一丘一壑
(三)填成语: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最大的泥沙积岛是(崇明岛)
早读小老师负责,先自由读背,而后每个小组成员互背。
午读内容安排
一、复习背早读的内容(组际间对号背诵)。
二、字贴描红。
三、写摘录笔记。
四、字贴描红。
单元集中识字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
1、背诵地理山川的成语。
2、评价背诵情况。
二、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题是()
2、本单元有哪些课文(自读)?
3、你最喜欢的课文是哪一课?为什么?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2)、巧记生字
(3)、易错字、难写字、形近字
四、闯关 第一关、读读想想
1、我会读;
迁 锦 屯 巷 阁 史 港 忠 赵
2、我会比较;
迁()()阁()()千()()格()()赵()()港()()赴()()巷()()锦()()史()()棉()()吏()()享()(哼()(忠()(钟()(屯()(吨()())))))
3、难读字不难 迁 锦 屯 巷 阁 史 港 忠 赵 第二关、读读认认
昼夜不停 永不疲乏 永不退缩 延年益寿 苍松翠柏 芳草如茵
第三关、会记会写
史 港 忠 赵 第四关、读读记记
1、新词快递
龙盘虎踞 风水宝地 巴山蜀水 依山傍水 八荒之外 因地制宜 南辕北辙 南征北战 南船北车 壁立千仞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2、成语
涓涓细流 喧腾飞溅 悠然而下 泉水丁冬 白练腾空 排山倒海 奔腾不息 一泻千里 江水茫茫 水泄不通 江山如画 气壮山河 百川归海 如日中天 风平浪静 水流湍急 水平如镜 横峰侧岭 显山露水 山重水复 湖光山色 白山黑水 高耸入云 绿水青山 翻山涉水 名山大川 大好河山 山河壮丽 气象万千 千山万水 风光旖旎 锦绣河山
五、课堂检测
1、听写
2、同桌对改
3、改错
前置作业:
一、我会读。
1、大声读课文五遍
2、积累优美词句
二、我会写。
1、写字。
变迁 锦绣河山 屯 巷 阁 历史 港口 忠 赵
2、通过自学,我理解了下面词语的意思。
锦绣河山:————————————————————————— 昼夜不停:————————————————————————— 永不退缩:————————————————————————— 延年益寿:————————————————————————— 芳草如茵:————————————————————————— 苍松翠柏:——————————————————————
三、我会总结 默读课文,然后填空。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主要的内容有()、()()和()。
四、我会思考。
探究点一:结合课文说说你发现青岛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并在书上做好批注。)由此你会想到什么(人、事、名言、语句、课文)? ——————————————————————————
探究点二: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如何将这些地名进行分类(在课文中画出相关内容,并做好批注。)
五、学贵于疑
我的问题:把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写下来,等待和同学、老师探究。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一个一个地开始以下探究点任务,遇到困难在小组内探究解决,做好一对一交流,小组中交流,做好展示准备。)
六、我的收获: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1、听写:
变迁 锦绣河山 屯 巷 阁 历史 港口 忠 赵
2、同桌互改。
3、改错。
二、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组内按单元提示轮读课文,思考:本单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组内交流上述问题。
3、小组汇报本次读书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在观察中,我发现了什么? 出示;青岛地图
1、小组讨论:你发现青岛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2、交流:
如:中山路 鲁迅公园 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 哈尔滨路 北京路 上海路等,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达峡 团岛 小鱼山等这是地理的名称
„„
四、以读引研
1、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现在我们将这些地名进行分类:
含有方位词的:
表示颜色的词:
含有和水有关的词:
含有地方特产名称:
人名:
姓氏:
2、我还知道特别命名的城市的名字和外国城市的名字。
3、我在收集、介绍城市名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我这样解决的。
布置作业
预习初显身手
第二课时
一 以趣引思: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
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可以设计以下的形式:)
1、猜城市名
金银铜铁()
倾盆大雨()
四季温暖()
风平浪静()
双喜临门()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天无三日晴()
水边人家()
两个胖子睡一头()
戈壁滩()
2、找一找诗中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4、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____ ____底捞月
人定胜____ ____落石出
语重心____ ____暖花开
金石为____ ____官许愿
难能可____ ____春白雪
人才济____ ____征北战
五湖四____ ____诛笔伐
声东击____ ____如泰山
说东道____ ____死不屈
一步登____ ____津有味
5、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
6、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三、以趣引研。
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布置作业
预习开卷有益
第三课时
一、以读引讲
1、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2、投影(观察)
3、由此我所想到的。
二、以读引研
(一)、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1、齐读第1自然段。
2、“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3、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的进行描述。
讲读第2自然段
1、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2、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活”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活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这段的最后一句话写什么? 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2、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3、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4、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划出。
5、齐读这段最后一句。冬天的泉更美,表现在哪里?谁能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是哪些?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6、“摇曳”换个词说可用哪个词?
7、我会朗读。
8、朗读课文
三、以读引讲: 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1、自由读,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我会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3、我能讲,从这篇文章中我所得到的信息。
四、归纳全文
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趵突泉和秦皇岛喜爱之情?
五、学写摘录笔记
1、文中有一些句子和词语写得特别好,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用波浪线划下来,品读。
2、读 “金钥匙”。
3、组内交流。
六、达标测试
1、我会写。
变迁 锦绣河山 屯 巷 阁 历史 港口 忠 赵
2、我会根据课文填。
昼()不()永()()乏 永()()缩
()年()寿()()翠柏()()如茵
3、我能填写成语、诗句。
山 : 水 : 路 : 布置作业 :预习笔下生花
推荐书目:《100个地方游遍世界》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主编:纪江红
本书汇集了世界23个国家的著名旅游景点,使学生能够方便、快捷的对这些景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书中有壮观的自然美景,神秘的文明遗址,古老的都会名城。阅读本书,孩子们会感觉身临其境,美不可言!
第七单元 地名 作文指导
教材解读:
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例文的基础上,从地名的又来入手,从家乡地名所体现的地方特色,随着经济发展及历史演变,地名的变化,让学生明了地名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学情分析:
学生身边的很多地名都耳熟能详,也能说出一两个地名的典故,但是地名的来历及相关知识还欠缺。教学目标:
1、了解与地名有关的知识。
2、从地名以及演变中了解历史以及祖国巨大的变化。
3、培养学生对家乡及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
围绕地名的相关叙述有条理,有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地名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课前准备:
查阅地名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回忆本单元有关地名的文章和游艺活动。
二、以读引思。
1、回忆初显身手中。
“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的内容。
2、重点指导地名调查报告的写法。
地名调查报告,主要是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变迁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经过分析综合,客观的写出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题目、内容来源、报告内容、附件注释等,在报告结尾写明调查人和时间。
调查报告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3、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
启发学生将调查获取的信息和游艺会上设计的活动内容写下来即可。
三、以思引写。
学生构思,一气呵成。
有根有据(真实); 有情有意(有中心);
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
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把握住衡量的尺度,四、以读引纠。
引导学生学会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要点:内容与中心是否吻合;是否存在病句;有无错别字。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修改作文。
组长要对组员的修改情况作记录:
六、以读引讲。
再差学生也要念,学生习作需要鼓励的,良性刺激和正面鼓励非常重要。在小组内有所记录,每月公布一次,不管长短和质量。笔下生花的意思是:只要写了,就是一朵花。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美丽富饶,蕴藏丰富;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世界的四大文明古......
第七单元解读(总 13 课时)【单元名称】作家笔下的人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教学重难点】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战争》【单元教材说明】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六篇课文: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七言绝句《出塞》、记叙文《小英雄雨......
第七单元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常采取的措施之一。主要目的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D.......
21 老人与海鸥【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