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可持续性评估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可行性报告评估报告”。
山西省孝义市 古城历史文化街区 可 持 续 性
评
估
报
告
二〇一四年四月五日
孝义古城历史文化街区
可持续性评估报告
孝义古城始建于北魏太和17年(493年),时称“永安县”,县治即在今日之旧城。唐贞观元年(627年),因邑人郑兴“宛四股疗母”的孝道行为闻名天下,唐太宗下旨改名为“孝义县”。从公元493年开始,至1975年,孝义旧城一直为县级政权所在地。孝义旧城虽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但仍然保持了“内城外郭”、“面朝后市”、“内坊外厢”、“一主二副”、“三坊三厢”、“三口九坊”、“六门八楼”、“九街十巷”的基本格局和肌理,至今未有大的变动,已有1518年的历史。纵观古城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只有尊重科学,顺应规律,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思路,在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合理利用方式,才能为千年古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古城保护状况
孝义旧城俗称“凤凰城”,呈“内城外郭”格局,内城曰“坊”,外郭曰“厢”。
1、内城历史格局
内城方正,由宣化坊、悦礼坊、尚义坊三坊组成。城墙周长4里13步,高2丈7尺至3丈余,基厚1丈9尺至2丈余。四面建门,南为“响明”门,北为“拱极”门,东为“宾阳”门、偏城北,西为“秩成”门、偏城南,门上皆建有城楼。东、西、北三面筑有瓮城,北瓮城东出,东、西瓮城南出,南门直出。城墙上面砌筑女儿墙,高6尺至8尺余,有垛口752处。城墙四角筑有角楼,其中东南角为魁星楼。角楼之间隔数步建有戌楼,共计33座。城墙内、外筑有驰道,各宽1丈余。内城四周建有护城河,宽2丈、深7尺,其中东、西、北三门在河上建有吊桥。据光绪6年孔志记载,内城主要有北门街、南门街、西门街、楼西街、楼东街、东沙姑巷、西沙姑巷、后巷、仓巷、仁义巷等10条大小街巷。其中,北门街分布有真武庙、节孝祠、霍姓升平人瑞坊、再南为中阳楼;东沙姑巷分布有王侯氏节孝坊、王姓进士坊;楼西街分布有城隍庙、土地祠、龙王庙;楼东街分布有李宋氏节孝坊、太子寺、三皇庙、李姓翰林坊、三义庙、文昌阁,阁后有蓄水池12亩;南门街从中阳楼始数十步有霍姓三世尚书坊、又南有霍姓进士坊;西门街分布有赵姓进士坊、外委署(察院)、鼓楼、县衙;后巷分布有关帝庙、魏文侯庙;仓巷口有梁姓进士坊、又东巷北为中阳书院、常平仓、巷南为文昌阁、南公馆、文庙等。
2、外郭历史格局
外郭俗称“关”,呈不规则布局,由城西厢、桥北厢、桥南厢三厢组成。外郭如同外城,筑有土墙。西、南、北三关俱有稍门,门上建楼,唯独东关无门。“响明门”南数十步有东西向的“润民渠”,渠上建桥楼,俗称“望胜楼”。桥北曰“桥北厢”,桥南曰“桥南厢”。出“秩成门”,西为“城西厢”,出西稍门有“义虎亭”。外郭不远处由西向东南横亘着7里长的护城大堤,高厚2丈不等,用以屏障孝河洪水泛滥。外郭分布有桥北街、桥南街、西关街、窑上街、铁匠巷、东巷、西巷、东河柳巷、西河柳巷等大小9街巷条。窑上街东尽头,面向护城河建有“观音庙”。桥南街南稍门北不远处,建有“解阜楼”,民间俗称“花楼”。历史上,内城西南方向的外郭房屋鳞次栉比、人口稠密众多,一直到今天,依然如故。
二、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存现状
1、历史城区
历史城区面积计0.806平方公里。格局完整,肌理可辨,但传统风貌破坏严重。除中阳楼外,城墙、城门、角楼、鼓楼、桥楼、花楼等城区边界或标志物,荡然无存。护城河及西南护城堰保存完整,历史文化遗址依迹可寻。
历史城区尤其是内城的规划布局完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礼制和习俗,整个城池以市楼为中心,构思巧妙,结构严谨。以南北中城大街为轴线,采取对称布局,反映了当时人神共治和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表现了明清时期纯熟的营造技术和精湛的建筑艺术。近似于“干”字形商业街两侧店铺林立,古风古貌。至今仍有“聚源通”、“晋源通”、“同仁堂”、“翰墨斋”等一批规模较大的老字号店铺,庭院建筑保存依然如故,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孝义旧城市井繁华,商贾云集的历史风貌。
2、历史街区
拥有南门、桥南街;楼东、楼西街;西门、西关街三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南、北门街长达2公里,保留完整、脉络清晰、景观连续、存之不易、实属罕见。
孝义旧城街道,明清时期布局与现状基本相同,主要街道都是规整的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民国三十五年(1946),境内有南北街12条,东西街21条。其中旧城区南北街有中城大街、东门南北大街、李家巷、东窑巷、霍张巷、南大街、五福巷、吴家巷、仁义巷,常家巷、后巷、铁匠巷等;旧城区东西巷有东沙姑巷、西沙姑巷、东门东西大街、楼西街,西门街、西河柳巷、东河柳巷、东城墙巷等。街道基本保持了传统风貌,空间格局、形态尺度都没有受到较大的损害,但局部地段有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乱倒、沿街商铺立面标新立异现象。
3、历史建筑
孝义旧城现存历史建筑总面积达7.94万平方米。
拥有中阳楼、桥南孙宅、任宅三处文物建筑。其中,中阳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后二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孝义旧城自古为县治所在,古建筑文化异彩纷呈。明清时代孝义有祠庙坛20余处,楼阁、牌坊10余座。城内西北隅之城隆庙、城中心的中阳楼,建筑结构严谨,风格独特,远近闻名。城隍庙毁于50年代,中阳楼几经修缮,至今保存完整,为旧城之象征。
此外,城区分布着134处保存较好的民居、店铺、霍尚书学堂等历史建筑。5处宗教建筑,包括白衣观音阁、吕祖庙、观音庙、基督教堂与天主教堂。这些建筑大多数为明、清时期风格,少部分为民国、建国初期兴建,历史文脉清晰,传统风貌独特。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维妙维肖,栩栩如生,达到了使用功能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还有相当大量的建筑群体,虽然在*期间已经损坏严重,但历史遗迹尚存,清晰可见,比如城隍庙、县衙、文庙等建筑群,通过相当丰富的文字资料记载描述,我们不禁浮现在脑海中一幅幅清晰的画面。
4、空间特色
空间格局保持相对完整,城区中心、轴线、街巷、街口、边界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城镇整体布局的理念。
5、特殊功能
孝义旧城东距汾河二十余里,距离遥远,城周河渠不足以泄洪。历史上多次被水淹没。故以以北堰障义河水南流,以西堰障孝河水北流,以南堰迫使孝河南绕趋东。所有构成旧城历史环境的其它要素均具有特殊的水利功能。
6、历史名人
宋至明清时期,孝义县考中进士的计有28位。尤以明代最为突出,计15位。其中,最
有名的是宋代赵昌言,其事迹《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传。最有贡献的是嘉靖甲辰科进士霍冀,曾任兵部尚书,主持编撰《九边图说》一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是众多长城研究学者的必读文献。
7、历史事件
唐武德2年(619年),尉迟恭镇守永安县白璧关,举介州、永安二城降秦王李世民。唐贞观初年(627年),邑人郑兴的孝行闻于朝,唐太宗敕改“永安县”为“孝义县”,“剜股疗母”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礼制“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由于独有的区位条件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孝义旧城从清末至民初,分布在县城的店铺185家,大小商号130家,成为闻名遐迩的商贸集散重地。
8、文化特色
拥有“皮影”、“木偶”、“婉婉腔”、“剪纸”艺术以及具有千余年历史的“狮子舞”、“孝义秧歌”、“背棍”、“跑竹马”、“威风锣鼓”等民间表演节目。拥有“剜股疗母”、“郭巨埋儿”、“三尺仁义巷”、“义虎救人”、“火烧中阳楼”等千百年来美丽的传说、神话、故事。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义”是最重要的伦理规范与道德传统,它们在传统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积淀,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评判人德行的标准。某种意义上而言,传统的中国文化可以称为“孝”与“义”的文化。而传统的中国社会,也是奠定于孝义之上的社会。自古以来,孝义文化名人辈出。宋、元、明、清之际,有史可查的进士、举人就有60多人。孝义被世人誉为“戏剧之乡”、“皮影之乡”,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
三、现状问题分析
1、基础设施落后,环境状况不佳。
城内5米以上的主要街道有6条,全长4230米,为明排水,雨污合流,青石路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城市地貌的变化,旧的排水格局己经破坏,新的排水系统尚未形成。截止目前旧城内还有一大部分道路没有硬化,没有设置给排水设施。公共厕所数量极少,垃圾处理设施简陋。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状况不佳,直接影响着孝义旧城声誉和旧城风貌的保护。
2、人口密度过大,居住质量较差。
孝义旧城居住人口3万余人,平均每公顷居住181人,最稠密的地段达258人/公顷。城内的大部分民宅历史在150年以上,不少民居年久失修,加之传统建筑通风差,潮湿,房屋功能混杂,居住面积小,室内缺乏卫生设施、采暖设施和相应配套的给排水设施,室外院落临时棚房拥挤不堪。
3、道路系统不完善。
交通组织无秩序,道路平均宽度5.1米,最宽不过6米,最窄2米,由于没有完善的道路系统,缺乏各种车辆的专用车道,机动车、自行车、畜力车、人行混于一道,加之道路硬化率较低或硬化质量较低,各主要商业街没有停车场,使本来就严重紧张的路面更为紧张,机动车堵塞,自行车相撞的现象时有发生。
4、建设性破坏现象影响古城风貌的完整。
由于过去旧城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因而在整治、维修和房屋改造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出现了一些建设性破坏的现象。影响旧城风貌的洗煤厂、加工厂等数家企业没有迁出,旧城内不少有保护价值的四台院、名宅,也都大院套小院,小院套小房,小房贴磁砖,面目全非。
由于岁月的侵蚀,再加上近百年来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旧城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在有效保护的大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开发,是旧城保护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民生改善的需要。为此,我市组织编制完成了《孝义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并于2013年11月7
日,经山西省住建厅和山西省文物局以晋建规字[2013]248号文联合批复。依据规划,以“明韵清风、晋商家园”为主题,古城将打造成“一环、二轴、三区、四心、八片”的空间结构,在交通规划上坚持城市交通与旅游交通分离、机动车与行人分离的设计理念,同步完善绿地系统、市政实施;保护、复建历史建筑、老字号,完成旅游规划,同时兼收民俗文化、晋商文化、农耕文化、市井文化于一身,呈现文化多元、具有明清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车间(5#) 主体分部工程评估报告 编 制审 核 人:人:**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2013年 7 月 8 日一、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1.2 建设单位:1.3监理单位:1.4勘察单位 :1.5 设计单位:1.6 施......
一、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三堡镇污水管网工程,工程位于徐州铜山区三堡镇三堡村社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外来人口的增加,原有的排水设施已不能满足居......
2009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自然灾害评估分析一、基本情况2009年,我市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134起,其中地质灾害11起,气象灾害(包括水旱灾害)12起,森林火灾111起。地质灾......
神池县妇幼保健站实施两纲两规终 期 自 查 评 估 报 告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评估报告简要一、婴幼儿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二、儿童保健覆盖率明显提高三、推行住......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评估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