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思考
摘要: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取得了成效但纵观相关文件,有些政策过于宽松,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未有得到很好执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经济,同时也应调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鼓励他们到基层或贫困地区工作。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对策
中图分类号:D 669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16(2009)02-0035--03The analysis of china's current anploym ent policy about university graduates
DONG Y ucyyue(School of PublicAdm inistratior} Zhengzhou L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f}lbStldCt Since 2003, the state has released a series of policies one after another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difficult question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A lthough die progre has beenmade, smie policy of related documents is too loose and lacks the feasibility, and smie policy has not been executed well The basic solution is to c;ontmlgmwth ofpopulation and to develop econmiy v毛onus标 change their miployment view and encourage A t the SF1T1 eth ern to w ork tiiy the state should also he蛛)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to in basic;units or poor areas Key WOrCl
3university graduatey
employment polic;} solutions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 骤增,2003年至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依次为 212万人、280万人、338万人、420万人、495万人、559万人、610万人[‘]。增幅依次为32%.21%.24%.1 >i7o.1 }“/o.13”l0.>i7o,年平均增幅19 4%,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包括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在内的有关部委和社会团体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用以帮 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1当前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变化 11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或贫困地区 就业的内容不断丰富政策越来越灵活 111内容不断丰富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 西部计划’,[2〕,2006年教育部提出了“三支一扶计
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3〕,2008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三支一扶计划’,[4〕。这些“计划’,都体现了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或贫困地区工作的支持,且内容不断丰富,政策越来越灵活。112奖励政策不断量化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在艰苦地区工作2年或2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z}。但因该文件没有明确怎样优先和照顾多少等具体问题,于是2004年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联合明确了十项优惠政策,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总分加10分,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5分[5〕。优惠政策已被转化为明确的分值,这样就更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在 就业与继续深造上进行选择。2009年教育部又联合有关部委推出了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的政策[}l。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 他们的后顾之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1 2自主创业政策2 1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免交行政事业性收费的 年限逐渐延长
2003年,国家发改委在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7〕。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
办公厅又联合发文指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免交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年限从一年延长到三年[8〕,这就使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免交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年限不断延长。
122国家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相关保障
2003年,国家发改委在相关文件中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应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7〕,具体情况由地方政府确定。但该项政策由于其在何谓“有条件的地区”和“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的方式上没有明确说明,使得相关部门难以把握。2006年,教育部发文指出,自愿到西部地区及县级以下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其自筹资金不足时,可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SOIo(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2`x“/0),短期不贴息,比较明确地指出了此类贷款的面向群体及贷款方式。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要求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在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 系手续等方面提供保障。这就使得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问题上,既有资金保障,也有社会关系保障。13选拔公务员政策 131选拔的方法更加公平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党政机关录用
公务员应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z}。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公务员选拔除招考外还有招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发文提出,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地(市)、县、乡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要严格坚持“凡进必考”制度,该项政策规定为高校毕业生公平参与竞争提供了机遇。1 32对公务员招考对象的限制条件不断增加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党政机关录用公务 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z}。对高校毕业生入选公 务员的条件并没有作明确规定和限制。但在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相关文件中却提出了逐步实行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于 是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8〕。该项政策进一步说明,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14多项优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要做好高校毕
业生人事代理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z' 0 2007年,人事部发文指出,要做好困难家庭(主要包括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绝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制定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办法,实施重点推荐、优先安置。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决定,从2007年秋季起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可以享受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的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由省级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教师岗位,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提供便利的入学条件。该项政策吸引了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从而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2对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评价 2 1有利因素
一是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提出要建立健全高校 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机制。拓宽就业渠道,鼓励中 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认真落实关 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监管和就业指导。从政策层面支持大学生就业,一个较为完整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已初步形成。
二是各项就业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实行高 校毕业生人事代理政策,在人事档案和户籍管理上实
行更加宽松的政策,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大学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另外,对一些家庭贫困的大学毕业生,国家采取帮扶政策,体现了对大学毕业生的人文关怀。
三是就业政策逐步趋向法制化。近年来,国家几乎每年都要就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下发专门文件,在鼓励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同时,强调保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特别是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就业促进法(该法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已趋向法制化。2 2不利因素
一是部分就业政策的可行性大打折扣。例如,免
费师范生政策,虽然教育部对其有明确的要求,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学校不愿招收师范生的现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2007年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应当招收12000多名免费师范生,也就是说,这6所部属师范大学必须拿出半数指标来招收免费师范生,而事实
上并非如此,各校均打了折扣。加之一些优秀考生,尤其是东部地区的优秀考生他们并不想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原因,以及北师大2007年并不招收东部地区的免费师范生,华东师大师范专业学生9}/0的指标集中在中西部地区,}/o为上海本地生源,其他学校也
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主要招中西部考生等原因[iz}。这就使得国家的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大打折扣了。
二是就业政策缺乏法律保障。因(4q}C业促进法》 未对大学毕业生这一庞大的就业群体作出特别规定,加之国家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所以,大学毕业生就业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监督机制的缺乏,难以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三是行政性抑制依然存在。户口仍是大学毕业
生就业的一大障碍,很多中小型企业因其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解决不了大学生的派遣、落户、接转档案等问题,且一些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对户籍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就使得一些大学毕业生落户成了问题。虽然不少中小私营(股份)企业急需高水平 的管理人才及技术人员,或因一些企业怕麻烦而放弃
录用大学毕业生或因一些大学毕业生担心自己的身份丧失而不愿去中小企业工作。而使得供需双方均未达到其目的。3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31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经济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控制人口增长,二是发展经济。因此,国家应在强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只要人口控制了,经济发展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决。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扩大招生比例,尤其是研究生的比例,延长继续教育时间也是不可少的,要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32促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均衡让大学生均衡分布
纵观2003-2008年国家已出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只是围绕鼓励、奖励等一些经济利益手段来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贫困地区工作以缓解就业压力。但实际效果又是如何呢? 2008年1月3日,中国社科院举行的“2008年嫩会蓝皮书洲之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有信息显示,在2007年高校毕业生中,仍有100万人未就业。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但绝大部分毕业生仍愿意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工作,一部分毕业生甚至宁愿失业,也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从而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国家应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来促使贫困地区、弱势行业快速发展。当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趋向平衡,大学毕业生自然会有一个均衡分布,就业压力就会降低。
33制定法规和规章改革落后的高等教育体制
当前,国家及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录人员时普遍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一必须是全日制学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统招生”,导致大量考生蜂拥到各类统招学校,即便是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也宁愿到统招学校混个文凭,也不愿到技校或民办高校学一技之长,这
也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国家不应再把“全日制”作为招录人员的限制性条件,消除不公正的就业环境,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酉己置。
参考文献: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zoos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149号)ICI.北京:2003.}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zoos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
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08 1 6号)ICI.北京:
Zoos I 3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则政部.人事部.关于做好2004年人学生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04116号)ICI.北
京:2004 I 41则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切实落实zoos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
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则综}2003148号)
}}I.北京:2003 I 5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
而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ooslls号)}}I.北京:Zoos I 6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135号)ICI.北京:2004 I 71人事部.关于进一步发挥政府人事部门职能作用促进高校毕业
生就业的通知(国人部发}2oo71io7号)I }I.北京:zoo? I 8l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人学师范生
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 I 34号)ICI.北京:zoo?(编辑:兰和群)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近几年来,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60%左右, 昔日被......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在校生和毕业三年的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调研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了就业能力的内涵、作用和内容,并提出高校辅导员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对当前我国腐败问题的思考【内容提要】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让人无不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历史成就备感欣慰,同时,也为反腐倡廉的严峻形势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特别是......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战略转变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一)城镇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供给方面看,以往我国历次就业高峰都是由新增劳动力特别是......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思考与对策【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就业需求角度、供给角度和供求匹配角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大学生仍然存在着“就业难”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