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_大学生就业制度

章程规章制度 时间:2020-02-29 08:06: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章程规章制度】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就业制度”。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

1、建国初至60 年代中期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49-1965)

自谋职业与政府招聘相结合2、“*” 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66-1976)

“工农兵大学生社来社去”

3、恢复高考制度后初期的大学生就业制度(1977-1985)

统一分配制度“抽成调剂、分级安排” 的办法

4、改革开放深化后的大学生就业制度(1985至今)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 《关于改革教育体制的规定》,提出了改革大学招生的计划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要求。大学生就业由国家计委移交给国家教委来分管。

1986年提出“切块计划”(80%国家教委,20%学校),并首次提出“供需见面”。1989年3月2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即“中期改革方案”),自1989年招收的新生执行。核心: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实际是毕业生在“本行业、本地区”所谓的“自主择业”。

1998年,随着高校办学体制发生变化,行业办学逐步取消,同时取消跨地区就业人才流动壁垒。

1999年开始基本实现了“实质”意义的自主择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沿革

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概念及含义

就业指导的概念

就业指导的概念: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过程。狭义:择业期的选择过程;

广义: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以及在职业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概念及含义

2、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3、是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以期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进行的自觉、自主、有科学根据地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

4、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含义

5、a.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理论应用与现实的结合。

6、b.指导大学生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在自己适合的职业领域内去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

7、c.就业指导有阶段性,但并不是一个环节的工作,而是阶段的连续过程。

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沿革

(1)就业指导的产生

1908年美国人帕森斯(铁路工程师、律师)在美国的波士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就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职业局。

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恢复是在80年代中期。

3、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1)职业生涯的规划

把就业指导同学生的学业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较科学地设计职业发展计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是就业指导的中心环节。

(2)个人特征评价

选择职业要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对职业的认识与评价;一个是对自身的评价,是否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

(3)择业心理咨询(4)就业思想教育5)、就业政策导向(6)、就业信息服务

7)、求职技巧指导

三、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机遇

A、我国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和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B、国际经济形势人才的大量需求

C、已建立起来的日趋完备的就业市场和服务体系

D、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E、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挑战

A、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

B、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

C、社会人才需求的相对不足和不平衡

D、社会用人机制不完善

E、毕业生的就业误区

挑战——社会人才需求的相对不足和不平衡

 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机构精简、改制分流、减人增效

 高学历人才热销,低学历人才滞销

 新兴热门专业紧俏,传统长线专业过剩

挑战——社会用人机制不完善

挑战——毕业生的就业误区

职业生涯的特性

一是终身性二是独特性三是发展性四是综合性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环节

分为四个环节1审视自我2、确立目标

3、生涯策略

4、生涯评估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1)子承父业型(2)服从分配型(3)临阵磨枪型(4)未雨绸缪型

五、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一是职业准备阶段二是进入组织(学校)阶段三是职业生涯初期阶段四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五是职业生涯后期阶段

六、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定位

职业定位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技术型

2、管理型

3、创造型

4、自由独立型

5、安全型

八、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1、正确认识自己

2、职业生涯规划的确认

3、职业准备的实施

4、职业规划的调整

5、求职择业的步骤

6、积极竞争、善于竞争7转换职业须知

一 知 识 准 备

一)知识结构的内容

1、基础知识——宽厚扎实

2、专业知识——广博精深

3、复合知识——科学创新

(二)几种常见的知识结构

1、宝塔型知识结构-基础、专业、前沿(自下而上)

2、网络型知识结构-专业知识为中心关联知识为节点

3、T型知识结构-横:专业知识,纵:实践知识

三)知识结构的特性

1、整体性-知识的交融性

2、有序性 -知识的渐进性

3、可调性 -知识的创新性

(四)几种常见职业的知识结构

1、科研类职业的要求——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以致用

2、教育类职业的要求 ——理论坚实,掌握前沿及交叉学科知识

3、管理类职业的要求 ——掌握法律政策,科学与人沟通

4、工程类职业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较高实际经验

二 能 力 准 备

(一)思维能力

1、科学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全面、灵活、独立、理性

2、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不断积累知识、独 立思考问题、加强艺术修养、适时调整改进

(二)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文字阐述观点,抒发思想

(三)动手能力 ——实际操作,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

(四)适应能力 ——适者生存

(五)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心灵沟通的方式

(六)组织管理能力——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其他专业人员也应具备

(七)创新能力 ——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

(八)决策能力 ——对未来行为目标的决断和选择

一、就业信息

1、就业信息的含义

所谓就业信息就是指与就业有关的消息和情况,包括宏观就业政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社会就业、人口资源等。

2、就业信息的分类

 政策信息——包括国家、地区、学校不同的政策规定

 职业发展信息——指明职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和趋 势

 咨询信息——职业指导机构和人员的评价和建议

 职业参考信息——普遍意义的就业指导理论、方法和技巧

 需求信息——用人单位的年度招录毕业生计划

3、就业信息的特征

 鲜明的实用性——指导就业选择,提高就业效率

 快速的传递性——传播渠道多样化、不可控

 广泛的共享性——多人掌握、同等效力

 一定的时效性——特定时间有效、录用后失效

4、就业信息的收集途径

 学校主管部门——针对性强、准确、权威

 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利于横向交流、二次就业和劳务结合 各种传播媒介——量大面广,需严格甄别

 就业市场——集中交流,与面试相结合 社会实践和实习单位——直接接触,可靠性强

 各种社会关系——来源便捷,成本较高

 直接获取信息——毛遂自荐,偶然性强

5、就业信息的分析

 信息过滤,为我所用2分析鉴别,去伪存真3分类排队,分清主次

 选择决策,反馈调整

二、求职信书写技巧

1、求职信的格式及内容

称谓——尊敬、准确、恰当

1正文——基本情况、具备条件、特长能力 2结尾——希望答复、表示敬意3署名——称谓一致、表示谦虚4 日期——时效性、完整性5附件——列举清楚、主从一致

2、求职信的礼仪规范

1称谓要得体2问候要自然3内容要简约4祝颂要真诚5封文要准确

三、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的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2求职目标和任职资格3受教育经历4实践经历5爱好与专长6荣誉与成就

一、面试的基本形式

1个别面试——一对一2小组面试——多对一3成组面试——多对多4无领导小组讨论—应聘者平等讨论,考官局外中立

二、面试的种类

一)、按照提问的方式分

1模式化面试——程序化2问题式面试——定时解答3非引导式面试——讨论交流 4压力式面试——压力应变5综合式面试——全面考察

二)、按面试发展的阶段分

1初试-人员筛选2复试-综合考察3录用面试-实质录用

三、面试前的准备

(一)、可能要求职者回答的问题准备

1教育培训类的问题2求职动机类的问题3相关经历类的问题

4未来计划和目标类的问题

(二)、自己将要提问的问题准备

 把问题限制在询问应聘单位职位的范围内

 回避敏感性的问题

 不要问特别简单或复杂的问题

四、面试礼仪

一)、基本礼仪

1准时赴约-提前5-10分钟2入场-敲门、关门、介绍、握手3入座-获许、坐姿4倾听-听记结合5注意力集中-不左顾右盼、注视对方6举止文雅-不乱动、不乱看7谈吐文明-声音适量、吐词清晰8适时提问-把握时机、不宜过多 9礼貌告辞-表示感谢、希望答复

二)、服饰礼仪

1服装-干净、大方、协调,不新奇2鞋袜-与服装配合3修饰-发型适当、五官协调 装饰-简洁实用

五、面试技巧

(一)、语言表达技巧

1简明扼要2通俗朴实3语言含蓄、幽默4注意听者的反应

二)、回答问题的技巧

1把握重点,条理清楚2讲清原委,避免抽象3有个人见解和特色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一).就业协议的概念与作用

1、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面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2、就业协议的作用:一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二是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制定就业计划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三是明确就业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二)、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确定劳动关系时,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劳动合同期限;②工作性质和内容; ③劳动合同保护和劳动条件; ④劳动报酬; ⑤劳动社会保险;⑥劳动纪律; ⑦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⑧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在有些单位,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还可以有下列约定的内容:

① 用期;②培训 ;③保守商业秘密;④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⑤其他相关事项。

三)、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异同?

1、相同点

(1)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都是合同文本

(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都是解决的建立 劳动关系的表达

(3)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都受《合同法》约束

2、不同点

(1)适用的具体法规不同。2)适用主体不同。3)内容不同。

(4)适用的人员不同

四)、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融合

1、劳动合同的条款写入就业协议。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服务期限

等方面有事先约定,可在就业协议的约定条款中注明。

2、就业协议发展的趋势是逐渐融合于劳动合同,最终劳动合同取代就业协议。

五)、劳动争议的处理的基本形式

1、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2、依法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大学生创业

(一)、大学生创业的含义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二)、创业准备

1、创业知识准备

1管理知识2营销知识3财务知识

2、创业能力准备

1专业技术能力2经营管理能力3综合性能力

3、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准备

1坚定的创业信念2积极的创业心态3顽强的创业意志4鲜明的创业个性

5独立的创业品质

三)、大学生创业的环境

1、政策环境

2、孵化环境

3、融资环境

四)、创业实践

1、确定目标

2、制定创业计划实施计划

1资金筹措2场地寻址3工商注册4生产许可证申请5企业日常管理3发展壮大

二、大学生角色转变

一)、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差异

1、社会角色不同

2、人际关系不同

3、生活管理方式不同

4、对社会认识的内容、途径不同

二)、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环境

1、认识新的工作环境

2、了解单位的架构

3、适应办公室这个小社会

4、注重上班礼仪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待业人数约为34万,占总人数的30%。到2005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万,比2001年增加了近两倍。而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摘 要: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由此相互交织而引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关社......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一.分析当今就业形势:大学生是就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来源。他们具备相对全面和完善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国家......

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供求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供求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

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推荐)

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前言:如今我们已是大二的学生,现在的我们在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知识、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还应该做的就是看清毕业后的就业情势。因为现在全国正面临着就......

下载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