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的变迁(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日本的企业经营”。
日本企业的变迁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各国企业文化的形成。日本企业受东西方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极大推动了公司的发展。
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但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他们更重视管理的软性因素,更重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更重视培植企业自身的“社风”、“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
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家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这种国民团结一致的精神表现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日本的经济崛起过程中,重视企业文化成为保持企业凝聚力、强化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原因,企业文化成为日本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日本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些特点,并成为日本企业文化的特色。如果把独特的文化氛围比喻为日本经济的腾飞肥沃的土壤,那么良好的企业管理则相当于对每一棵幼苗的精心培育,是日本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因素。从微观层面来看,国际经济学界通常认为日本的企业管理有三大“神器”:终身雇用制度、年功序列工资制度和企业内劳动组合。除此之外,日本企业内的教育培训往往不为外人所重视,其实这是推动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又一秘密武器,即第四种“神器”:独到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日本企业积极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日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突出强调: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切实实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外在表现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四是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的公开和透明。五是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贫富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社会矛盾并不突出。日本企业通过强化共同体意识、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等,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杰出的企业家的积极倡导和实践,形成了日本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引领着日本企业的发展方向,使日本拥有一大批历经百年长盛不衰的企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日本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
日本企业倡导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统一起来,特别注重建设人企合一的发展团队。
19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处于缓慢增长期,即使在企业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仍然坚持以“年功制”为主的分配模式,较好地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这种精神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等企业制度基本不变,努力做到不裁员,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保持员工福利待遇基本不变;二是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海外市场,为员工发展创造更多空间;三是不断优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
日本企业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在40年以上,有的长达百年。如资生堂株式会社已有133年历史,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已有87年历史。这些企业长寿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同时,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企业发展既植根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中,又能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创新,把企业建成命运共
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好地继承了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如协调配合的团队意识、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并通过创新,把企业建成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二是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注意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财富。三是通过建立资料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使企业创造的文化成果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通过免费向社会开放,使之成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成果,达到了用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
日本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把宣传产品与经营“文化”相统一,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本企业在宣传产品的同时开始经营“文化”。一是非常重视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设有规模较大的宣传部门、企业文化部门或形象策划部门。二是对文化进行战略投资。资生堂早在1919年就在东京的商业中心设立画廊,免费为世界各地的未成名青年画家、摄影家提供展出作品的场所,并聘请一批艺术家到公司从事形象设计与宣传工作。目前已有5000多位艺术家在此展出并留下大批作品,资生堂也在形象宣传中创造了一大批作品,这些作品已成为资生堂的文化资产,并随着这些艺术家知名度的扩大而不断增值。
日本企业注重企业家高度文化自觉与员工自觉践行文化相统一,确立了上下同欲的文化追求。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确立共同的文化追求为目标,把企业家的文化自觉与提高员工的文化执行力统一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
日本企业家的文化自觉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确立了文化主导企业发展的意识,自觉用文化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二是具有崇高的文化追求,深刻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文化自觉程度。三是这些企业的企业家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性人物,起着倡导、实践、推动和变革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四是普遍把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为企业的重要使命。五是具有敢领风气之先、不懈创新的可贵品质。
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国土资源匮乏;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以村落为单位的农耕社会里对集体有严重的依赖传统。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要想获得生存,单靠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
日本企业文化包容面很广,但主要内容是有关“和”的观念。“和”是日本企业管理范畴中的哲学概念和行动指南。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是日本高效能团队精神的基础。“和”的观念其实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但在日本又发展了儒家思想。中国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礼、义”而在日本则强调“和、信、诚”,由此使得日本企业文化中包括着“和、信、诚”的成分,使得人们注重共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时刻约束自己,所有日本的企业都依循“和”的观念行事。
在日本人看来,一个团体或企业如果失败,多半由于缺乏“和”的精神。真正实行了“和”的团体,势必带来和谐和成功。理想的工作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使得人找到人生的归宿,达到幸福的境界。“和”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引导着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日本企业实行的自主管理和全员管理、集体决策和共同负责、人与人之间的上下沟通,乃至于情同手足,这些都与“和”的观念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现今的日本企业还有很强的节俭意识。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小物稀,这培养了日本民族节俭的观念,“勿暴殄天物”是许多日本人的口头禅,这深深地影响着日本的企业文化。日本的汽车产品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就在于它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低,这不能不说日本民族的这种固有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曾经历过全盘西化的维新,东方文化还是对他有深深影响。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的定位。西方文化,可以被归结为一种个人主义文化,而受儒家精神濡染的东亚诸社会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社群文化。东亚的社群文化主张企业、经济和社会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的运作。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视角来看,东方文化下的人简直就是“无我”。与这种精神资源中的“无我”意识联系的是在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中的“克己”即“自我舍弃”。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的个人“人格”,从而变成了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上的一个“结”。社会秩序已把人的“人格”甚至“人性”内涵于其中,从而变成了这些社会中注重人事关系、人互相牵制的秩序网络。这种“无我”在日本经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中强烈的团队本位主义。日本人重视他人的评价、暗示、期待和赞许,即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中行善。这在企业中,就表现为鼓励员工
之间的公开竞争,并把企业的诚信摆在首要位置。
一个地域狭小、自然资源奇缺、人口密集度如此高的岛国,何以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出人意料的在短短不到30年时间内异军突起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这对中国企业发展模式也提供了启示。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是经常变化的,但是,立足于按照人的本质或自然规律而得出的正确的经营理念,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是国内国外都是适用的,企业应当坚持一贯地奉行这种正确的经营理念。这种经营理念也包括用生成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所谓生成和发展,简单说来就是日新,又日新。这就是宇宙万物运动的自然规律,从这个观点来看企业的经营,可以认为各个产品或各个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寿命,原则上必须不断地进行新的开发、新的投资,而企业形象、企业战略也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要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罗长海.陈小明.企业文化建设个案评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华瑶.企业文化与评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4]王东.现代美日企业制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李智.日本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创新的几点启示[J].清华同方数据库.
日本金融制度的变迁日本的近代金融制度始建于明治时期,从初期效仿英国到二战后美国主导,日本金融制度的政府管制色彩较为浓厚。经过不断发展,日本形成了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模式......
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更新日期:2003-12-16 9:38:16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已经历了1946-1954年引进和推广美国的统计质量管理阶段(SQC),1955-1970年推行全面质量控制阶段(TQC),1970年......
日本企业的DNA作者姓名:鹿洪蕾(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省,长春市,130117)[摘要]:二战后的60多年来,日本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而且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百年企业数......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下面几点,供大家参考:1.-----时间控制下班——滞后思考原则下班时间——滞后思考原则:在办公室,下级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在生产现场,上司随时处于保障状态。在日......
变 迁许人可祖国60岁生日到了!祖国从昔日的一穷二白成长为现在的东方巨龙,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变化太大了!变化首先反映在吃、穿、住、行上。听妈妈讲,刚解放的时候,由于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