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新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中心课题。邓小平作出了和平与发展已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折点。经过这次会议,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作了初步的理论上的概括,提出了这条正确道路的主要的理论要点。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较全面地概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把这一理论概括为十二个基本观点。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以当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同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基础,对邓小平理论从九个主要方面作了更为全面的阐述;并提出要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以及中国跨世纪的目标、纲领等作了深入论述,从多方面进一步深化了邓小平理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开始实现两大历史性转变——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乃至于人类历史上的崭新实践。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邓小平集中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形成了独特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的具体含义。第一,邓小平理论不仅体现在他本人的著作、文章和讲话中,而且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基本思想观点所制定的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实际上也都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邓小平理论本身也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它必然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而发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因为邓小平理论本身就来自于党和人民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首先分国内与国外,再分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
国外经济与政治格局变化:
1经济全球华
2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国内经济与政治格局变化:
1中国的改革开放
2*的结束,各种平反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⑵、1957-1977年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⑶、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⑷、对当今世界特征和主题的观察、分析、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①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后半期,时代主题逐渐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时代主题的变化,及时正确地回应了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和理论首先与他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有关。
②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所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积极理论成果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在探索中的错误所提供的教训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也是在总结苏联模式的弊端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③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的诞生提供了土壤,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也需要新的理论的指导。邓小平理论正是在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提供的新鲜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党的十四大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论证了它的历史前提,阐明了它的基本特征及其长期性,揭示了它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途径,并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十四大报告中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提法,第一次概括了这个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贡献。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并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 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邓小平理论正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就是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主义带来的深重灾难。从1966年开始,中国爆发了一场 “文化大革命”。十年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政治上处在动荡的......
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源:www.daodoc.com 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又被称为动力心理学(dynamic psychology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末。1900年,......
数学归纳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5-10 11:12 | 提问者:ZLXM1026最佳答案数学上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的一种特殊方法,它主要用来研究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
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摘要:新制度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制度分析有一定关联,却又有独立的研究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以科斯《企业的性质》为标志兴起,在20世纪70、80......
论自由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杜炜 0944023020 工商管理学院)摘要: 自由主义(Liberalism)、自由主义始于17世纪、反对压制迫害、早期的自由主义、立足于人的权利、法国大革命、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