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就是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主义带来的深重灾难。从1966年开始,中国爆发了一场 “文化大革命”。十年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政治上处在动荡的状态,经济上到了崩溃的边缘,以至于人民不得不 “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 恰恰在这一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在西方发达国家展开,资本主义开始了又一次经济结构的调整,进入到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结果,社会主义的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西方生活水平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了 因此,中国从 “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中走出来时,就不得不思考:这是为什么?
文化大革命,不仅使邓小平个人受到了冲击—— “三次被打倒,三次又复出”,更使中国人民遭遇了灾难,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受到巨大挫折。痛苦使人思索,这一切到底错在哪里?错误怎样才能得到纠正?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 1978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和提高。因此,邓小平由反思 “文化大革命”,又进而反思了整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从1957年开始我们主要错误是 “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 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也不行 邓小平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理论思考的 思考的结论是: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要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邓小平一直是从批判 “贫穷的社会主义”这一观念如果说1957年到1977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那么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新启动,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总体上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午党的十二大.这是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的形成时期.具体地说,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关于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观点等等,部是在这一时期先后形成的 以此为基础,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2、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 1987午党的十三大这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形成轮廓的时期一这一时期邓小平围绕着在理论上阐述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规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阐发了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提出的十二个理论观点 这些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3、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这是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鲜明标志,就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在南方谈话,邓小平对台阶式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和革命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践标准和三个 “有利于”标准的关系等等.都从理论上作了新的深刻透彻的概括和阐发,从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灵魂的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较为完善的科学体系 从党的十四大开始,邓小平理论进入新的捡验、丰富和发展时期:
摘要: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首先,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物质条件。当时,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欧洲已得到广泛应用,资......
企业文化热潮企业文化作为一门科学的人本管理理论,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科学阶段,传入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最初的引进、启蒙,到质问、裂变,到整合、本土化,走过了一段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