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历史背景_抗日战争历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4:37: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抗日战争历史背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抗日战争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

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战争起因

慈禧太后与洋人之仇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慈禧镇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于瀛台。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义和团起事

义和拳,为山东省学习神功的拳民组织,为山东巡抚毓贤利用来抗衡教会,威吓教民脱离教会之用。后由外国所迫,派袁世凯到山东取缔,拳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

当时,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竟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借助义和团排外。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

拳民到处杀害外国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联军进犯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亲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干涉。5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俄国、美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

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在此前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行凶被守军击毙。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数度占领车站。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14日,天津为联军攻陷。

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13日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扼杀了。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9月,俄军在侵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侵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残遭杀戮。

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投降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辛丑条约》保住了清政府权位,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附: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的影响

凡事都有两面性的,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对战统计 时间 1900年

地点 中国

结果 八国联军胜利,签订辛丑条约

参战方 义和团 对方:英,美,德,法,俄,日,意,奥。

指挥官 慈禧太后 对方:爱德华〃西摩尔(英)阿尔佛雷德〃冯〃瓦德西(德)

兵力 义和团1500人 对方:50000人,50艘军舰

死伤 义和团1500人 对方:600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8月14日,是北京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这一天,由世界上八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英、美、德、意、日、法、俄、奥组成的侵华联军占领了北京城。

当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得正加紧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惊慌失措,他们一面威胁清政府加紧出兵镇压义和团,一面策划直接出兵干涉。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7月14日攻占天津,对天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随后这支兵力达两万人的侵略军,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逼。在这危急关头,腐败的清政府不但不全力抵抗侵略,反而任命奕和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向侵略者乞和。8月13日,八国联军进攻通州,当晚日俄军队抵达北京城下。日军进攻朝阳门,俄军进攻东便门,守城清军和义和团顽强抵抗。14日,英军攻破广渠门,俄、日等国的侵略军也相继入城,北京终于失陷,落入八国联军的手中。同日,慈禧太后接连五次召集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但毫无办法。第二天清晨,她便带着光绪皇帝和亲信仆臣,仓惶逃往西安。

八国联军一进北京城,就疯狂地烧杀抢掠。凡是义和团设过坛的房屋,都被焚毁。侵略军还到处屠杀中国人民,见人就开枪,以致“死尸遍地,腐烂熏蒸惨难寓目。”侵略军公开准许军队抢劫三天,而实际上直到其撤离之日,可耻的侵略者从未停止过抢劫。大量历史文物惨遭毁坏和掠夺。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几乎全部散失,其它经史子集等珍本图书,一共损失4.6万多册。经过这次洗劫,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沙俄侵略军在这次洗劫中特别凶暴残忍,皇宫中凡是拿得走的贵重物品,一概拿走,凡是拿不走的便一概打碎,据估计,八国联军所掠夺的财物总价值不少于数十亿两白银。

继对北京的疯狂洗劫后,帝国主义列强又强迫清政府于1901年9月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1月,侵华联军总司令、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抵达北京。此后侵略军增至10多万人,分路侵犯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省境内。沙俄又单独调集步骑兵六路,侵占中国东北,企图吞并东三省。

共产党宣言历史背景

《共产党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目的:《宣言》的问世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欧洲主要国家已占居统治地位。产业革命在英国已......

历史背景[全文]

背景——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来陕西,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

反腐历史背景

反腐败的历史抉择乔新生|文当前中国执政党正在以雷霆万钧之势掀起反腐败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正在改变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思维定势。这场斗争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

《抗日战争》

新课标必修1《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关瑞玲 广东省江门市杜阮华侨中学 529075一、背景分析(一)课改特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

下载抗日战争历史背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日战争历史背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