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听后感.4(郑华凤)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千课万人学习心得体会”。
走近“千课万人”,感悟语文魅力
梅列区东新小学 郑华凤
4月17日,梅列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在进修学校马昌明校长的带领下,一行二十人远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 “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会。作为工作室成员的我有幸和来自全国各地近四千名小语教师济济一堂,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共同享受了四十多位全国小语教育专家、名师的精神盛宴。
置身于“千课万人”的现场,那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听课是从早上的8点开始一直到下午的17点30分结束,中间除了吃饭的时间之外,其它时间基本上都是坐在硬塑料椅子上听着一节又一节的课,的确腰酸背痛,辛苦得很!但是,名师课堂的精彩纷呈,又让我一次次地忘记了疲惫,忘记了酸痛,留下的恰是多么美好的一种享受!
最有魅力的是大家熟悉的窦桂梅老师,窦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共学的是苏联——布霍夫的《魅力》,一节课中抓住两个聚焦点,即“预学—共学”来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思路清晰、简约。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学习。但又不放任,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探讨,适时以评点的方式将孩子们的答案串联起来,交给孩子们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看似简简单单的三个问题,处处充满了知识。而且窦老师在给学生示范读“使她那颗隐藏在咖啡色外衣下的幼小心脏似乎一下子停止了跳动。”时我彻底被她朗读的魅力所深深的折服了,原来语文范读也可以这么饱含激情,学生的朗读情绪一下子被她带动起来,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自发的鼓起掌来。
最欣赏的是薛法根老师的课。听薛法根老师的课不是第一次,他那“简单”的课堂总能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思考。这次他执教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薛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叠词的节奏之美,品味表达的意境和效果;在读中感悟每个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同的。在读中感悟关键词表达的意境;在读中感悟表达的感情基调。将美读上升为艺术的展现!薛老师教会学生提炼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是对学生概括力的训练。这样的课堂,大家都能效仿,大师的课堂,往往都是去尽繁华,留下朴实。“美读是艺术,语文课是品味语言”,薛老师带着学生逐段、逐句的品读,在美读、品味中师生与朱自清得以情境交融。简约的课堂去掉了许多浮华和急功近利,语文非本质的东西少了,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语文本质的东西——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最有诗意的是王崧舟老师的《去年的树》。王老师一如往日的儒雅,一如往日的诗意,他的风范显然已经震撼住了浙大偌大礼堂里的近千位听课老师,全场寂静,只有埋头急笔记录的身影。走进王老师的课堂,一股浓浓的诗意油然而生,课堂上王老师的声音娓娓动听,带着优美的音乐,轻轻吟诵:去年的树,从大树和小鸟在旭阳初升的早晨你唱歌我聆听,在阳光灿烂的午后你唱歌我聆听,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你唱歌我聆听„„“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场面?”“你想说些什么?”“你能写下来吗?请记住用‘树啊树„„’的句式”,他把小鸟与大树的约定变成了春天的约定,变成了心心相印的约定,超越时间,超越语言,让在坐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学生体会了生命无常的哀歌,感动人,温暖人„„王老师的每一句导语就是一句诗;学生的每一次回答就是一句诗;文本的每一个小情节就是一句诗„„把这一句句诗汇集,整堂语文课就是一首完美的诗。
最与众不同的课是由孙双金执教的《小偷罢工》。这节课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老师不是去教故事,而是带着学生去“编”故事。孙老师一边娓娓动听的讲述,一边与学生一起去创编故事,把学习童话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的用语言去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打开学生思想的禁锢,释放学生心灵的自由,在一个个大胆而新奇、精彩而绝妙的情节创设中让学生体会创编的快乐,感受童话的魅力。更从中让学生明白故事精彩之处在于有着曲折的情节、幽默的语言和奇妙的结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孙老师的这堂课正应证了他说的一句话:语文课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最令人钦佩的是赵昭老师,他是全国第九届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这是一位年轻、幽默、有魅力的老师。深深记得在他的《乡愁》一课上,师生手中都没有教材,整堂课是在赵老师深情的朗诵和学生的记诵中度过,“余光中曾说过:‘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赵老师深情说出这段话,这让孩子们加深理解作者和母亲之间骨肉情深,同时也加深理解“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句诗的含义。我的眼眶湿润了,而从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更深情地朗读声中,我听出他们也被感动了。像赵老师这样投入感情地教书,想来真的不需要教材,这是一场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碰撞体验。此外,还有擅长吟诵的戴建荣老师,擅长游记教学的林莘老师和甘密老师,擅长将作文教学融入课文的管建刚老师„„此次学习,令我折服的除了名师们那充满灵性的课堂教学艺术之外,更有他们那极深的文化底蕴及语文素养,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而且感情饱满。某些方法可以加以修改,创造性的拿来为我们所用,可那种深厚的语文功底和文化底蕴以及基本功却不是学来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感悟、磨练,需要我们怀揣对教育的热爱,驾着求知的小船去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年4月
2013
秋意浓浓送寒意,名师课堂暖人心————听《千课万人》有感马鞍镇中心小学(滨海校区)王孙芳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里,我再一次参加了千课万人的课堂观摩活动,心中仍然有些小小激动。......
聆听课堂,历练成长——赴杭“千课万人”听后感2012年11月聆听课堂,历练成长非常有幸与我校其他数学教师一行7人于11月9日至12日去杭州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千课万人”暨新课标......
千课万人千锤百炼——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导” 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柯灵小学徐国彪2012年的4月13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的“千课万人”第二届全......
千课万人千锤百炼——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导” 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柯灵小学徐国彪2012年的4月13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的“千课万人”第二届全......
建兰中学千课万人的听后感建兰中学千课万人的听后感12月8日 ,我们一行4人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建兰中学,有幸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大数据时代下的“未来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