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新医改”。
浅析新医改政策
一、“两票制”和药品零差价
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压缩流通环节、减少中间加价,降低虚高药价。
药品零差价:取消医院药品加成,药品价格平进平出,杜绝医生乱开处方、开大处方,赚取中间回扣的行为。
弊端:药品价格降低了,但是医院其他服务价格提升了比如:诊疗费、护理费、床位费等,老百姓实际的花费并没有降低,反而有可能提高。
二、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模式: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首先,分级诊疗要对疾病进行细致分类,譬如急病就近治,慢性病根据轻重缓急给出不同的医疗指导;其次,要通过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打破医院间的信息孤岛,医联体的上级医院可以看到下级医院的病历和病人资料,反之亦然,为会诊与双向转诊提供保障。互联网+医疗”的最大功用在于直接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分级诊疗的落实:
一是医联体的建设,把基层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一家三甲医院、一批基层医院,加上互联网手段,是医联体通用的模式。二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就是要把健康责任实行连续性的、责任式的管理。这种服务模式必须建立。现在医患关系是短暂的关系,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关系,它是不连续的,没有责任制的关系。实际上,真正整合型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国际改革趋势,就是要变短暂关系为连续性的、责任制的关系,就是签约。
三、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包括五大内容
1、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实行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的特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
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
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
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
2、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
原则上对诊疗方案和出入院标准比较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逐步将日间手术以及符合条件的中西医病种门诊治疗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
建立谈判协商机制,合理确定中西医病种付费标准。
3、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
按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复杂程度和实际资源消耗水平等进行病种分组,坚持分组公开、分组逻辑公开、基础费率公开。
4、完善按人头、按床日等付费方式
推进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可从治疗方案标准、评估指标明确的慢性病入手。
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可采取按床日付费。
5、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
完善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全面推开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监管从医疗机构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实现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新医改政策下的应对办法:
一、医院运营
根据新医改的政策要求,公立医院的营运饼图应当是:药占比30%,这一块都是零差率,医院没有运营收益;卫生材料5%-10%,这一块医院运营收益只有1%左右,几乎也可忽略不计;医院检验检查收入20%以内,这一块的收益率约为15%;而医疗收入则要达到40%-50%,才能构成这个饼图。
1、医院运营结构好的科室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药占比加卫生材料的收入结构可控在40%以内;二是医疗收入结构要达到40%左右为好;三是检验检查收入结构在20%左右。这些科室也是未来医院要注重发展的重点专科。
2、医院运营结构中等的专科,医疗收入结构一般可达30%-40%左右,药品与耗材的零差率收入结构一般可控在35%-40%左右。这些科室大多可保本运营,通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还能有所提升其管理绩效。
3、医院运营结构中的问题科室:一是耗材大户,二是药品使用大户,三是药剂科。药品零差率后,他们存在着难以维持和运营的问题。一个医院的药剂部门如果在全部实行零差率后,应当享受公共卫生全额拨款卫生政策待遇,否则单靠医院是养活不了的。如何申请政府公共卫生扶持,资金如何到位,是解决的必要问题。
4、医院的辅助科室和护理部门等,需要寻找到人员配置与降低成本的科学的、合理的平衡点。
二、医院管理发展的探索
医改涉及多的北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3600多所医疗机构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所有药品实行阳光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医院管理做到基本的几点:一是保证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病源,二是合理诊疗,减少医保拒付,三是精细化管理,控制运营成本,四是应用大数据,优化服务流程,五是培训药剂科人员,让其从拿药人员变成技术人员。
1、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便民健康服务平台,完成实名预约,备案处理,就诊转诊记录工作。(健康四川: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项制度)。
2、规范药品价格
药品实行阳光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并适时公开招标信息和药品价格,扩大影响力和取得居民信任。
3、创新服务
提供个性化服务(近期);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意味着将健康的关口前移到生病之前,不仅要治疗已经生病的人,还要关心未有症状的人。涉及预防,公共卫生,宣传教育,以社区辐射产生效果(长远)。(调查分析需求)
4、加强员工培训
加强医技人员的培训,加强医药卫生人才的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
中国医改计划的出台会为我们实现保民生这个目标提供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原则做工作,必须逐步地进行更多制度的改革,能够在近期内完成......
医改要咬定公益不放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医改始终伴随着不同观点的争论。医疗卫生是公益事业还是产业?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是什么关系?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在哪里?能否......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对新医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通过大学生在新医改方面的了解程度,我们对其作出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当代大学生对新医改......
有关新医改的几点思考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意见》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
在12月26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受国务院委托,作了题为《国务院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