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主要内容_小学文学作品鉴赏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0:23: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第六章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主要内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文学作品鉴赏”。

第六章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一:小说的表现手法

(一)解读故事,分析人物。小说世界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物形象、一个一个的情节事件、一个一个的环境景物有机组合而成的艺术世界。我们在欣赏小说作品时,首先要通过总体阅读,迅速把握这篇小说故事的基本轮廓和情节的基本类型,感受情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二)把握环境,感受氛围。小说是以写人为核心的,人物的存在离不开环境。小说中的环境对主题意蕴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动、情绪氛围的营造等都有重要作用,所以,有经验的读者在欣赏小说时就很注意对环境的把握。

(三)理解主题,欣赏技巧。主题是蕴含在艺术形象体系中的情感和思想。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构成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主题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小说作家在创作时设计情节是有意的、机智的。哪些细节有序地组合为情节链,哪些没有时空联系的事情连接在一起,完全受其创作意图制约。小说作家这种有意的、机智的组合,使得细节与细节、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了一种因果关系。我们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了这些有着因果关系的细节和事件,就能看出作家对生活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重点二:散文的演变

散文的发展有着极其悠久的发展历史,讲解中要重点弄清楚以下几点。

1.重点了解《春秋》是怎样的一本书。《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成为后世叙事写人散文的典范。

2.重点了解诸子散文的相关知识。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荣,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

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3.重点讲解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发展。中国现代散文在吸收外来思潮和接受固有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四初期,白话散文成就较为突出,特别是适应当时战斗需要而产生的文艺性短论-----杂感(随感录)。鲁迅、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和刘半农等都是这时期杂感的重要作者。

当代散文中,虽然在1949至1966的十七年中,散文留下许多遗憾。但新时期“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就像墨色苍穹上的点点繁星,璀璨异常。当代散文大家金克木、冰心、秦牧、汪曾祺、余光中、季羡林、张中行、林清玄、余秋雨等,他们的一片匠心,昭然可见,或灵妙恢宏,或淳朴恬静。

重点三:散文的语言

语言对散文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它成为保持散文体裁艺术魅力的极重要的部分,所以品评散文的语言,是鉴赏散文艺术特色的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简洁明快、朴素自然、声调和谐,是散文的三大特点,也是评价作品的主要标准。

(一)简洁明快。语言的简洁明快,虽然也是对一切文学的要求,但对于散文来说,简洁而笔意丰润,明快而无冗词赘句,行文繁简得当,长短句错落有致,使语言更接近于自然状态,这就是散文语言特有的风致。

如“今年这两棵枣树,结满了青青的枣子,风起的半夜里,老有熟透的枣子辞枝自落。女人和我,睡在床上,有时候且哭且谈,总要到夜深人静,方能入睡。在这样幽幽的谈话中,最怕听的就是这滴答的坠枣之声。”(郁达夫《一个人在途上》)

语句短促、简洁、集中,语气一波三折,又一气呵成;哽咽中,蕴涵着失子之痛楚;担心中,折射出念子之悲情。可谓长歌当哭,痛定思痛。语言更接近于自然状态,增添了行文的悲悯之情感,一曲慈父怀子的悲歌不禁随“滴答的坠枣之声”弥漫开来,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二)朴素自然。散文语言的朴素自然,是一种近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作品语言是作者精心加工的结果,但并无雕琢的痕迹;虽然也有不少形容和修饰,但平实而自然,形容得当,修饰适度。古代散文中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文章开头一段写他少时修葺旧屋为书室、在其间读书坐卧的无限的情趣,语言明快而流畅,生动而自然,朴而不拙,华而不俗,尤其是对修葺以后项脊轩清幽和静谧的环境的描写更是清新动人。

(三)声调和谐。散文语言在声调和节奏方面的要求是和谐而富有韵味。虽然散文完全可以不讲音韵和对偶,但是所有好的散文作品,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的,尤其是文句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和谐的篇章,使人时时感到有一种自然的韵律存在。

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难点一:散文的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怎样去鉴赏?

(一)了解背景,感同身受。要鉴赏散文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想办法弄清作品是作者在怎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社会环境怎样等,是我们探索散文的重要途径。

(二)揣摩语言,合旨适境。揣摩语言是在客观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富有警策作用或者能够代表作者风格或者对文章主旨表达有决定作用或者意蕴丰厚或者运用修辞的重点语句和语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赏析,体会其象征义、比喻义,寻觅出文章各部分之间在言情表意上的内在联系。

(三)明确意象,建构意境。赏析散文的意境应缘景入情。在把握语言的基础上,将语言符号所代表的内容转换成具体可感的物象,融入作者和读者的双重感受后,明确清晰的意象,然后找出意象构成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和意象群之间的内存关系,结合作者情感、创作背景、读者的真切体验,建构起符合文章主旨又体现读者个性的意境来,使读者与作者在一定层面上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展开联想,丰富想像。所谓“联想和想像”是指读者选定了主要的鉴赏切入点后,随着作者的行文思路,面对文章中的情与景,事与理,进行主观的体验与感受,要么由此及彼,要么由表及里,要么由现实到未来,要善于通过比较,进行发散思维,从而使阅读内容经过读者自己的再创造而得到拓展和丰富。

(五)不同作品的比较鉴赏。“观于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在平时的散文鉴赏中,注意联想和思考,同样的题材和主题,别的作品是怎么表现的;同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与自己接触过的别的作品相比,那一个更能打动人。比较是鉴赏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对散文的单篇鉴赏,进入到一定层次后,必须进行同类或不同类单篇作品的相互比较,才能形成有层次有系统的鉴赏能力。

难点二:诗歌的演变

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古往今来曾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这些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要鉴赏诗歌,就要了解诗歌的发展历史。

1.周初,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他们反对剥削、压迫的情绪,描写了那个时代的爱情婚姻生活。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产生了由他开创的新诗体“楚辞”。楚辞的内容深刻、广泛。从创作方法上说,它是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先河。

2.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光辉灿烂的时代,诗坛上盛况空前。从诗歌流派上说,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有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创作方法论,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从诗歌运动方面说,有初唐陈子昂的诗歌革新运动,有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从诗歌的内容上说,或描写山川田园,或描写边塞战争,或揭露统治者的腐败,或反映人民的疾苦,绘出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画面。从诗歌体裁上说,则古体、近体并盛,五言、七言兼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生动景象。

3.新诗也要作为重点来讲解。五四运动前后,随着革命文学的发生,伴之而出现的“白话诗”,使诗歌沿着新的道路发展。郭沫若、胡适、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诗在当时都有很大影响。

难点三:诗歌的鉴赏

文学鉴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鉴赏既是一种强烈的感情活动,也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活动,诗歌鉴赏更是一种最高级的文学活动。这就要求教给学生方法。

(一)以形象给人的感受为依据。从作品的形象出发,以形象给人的感受作为分析诗歌的依据,这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规律。一切文学艺术,都是诉诸于人们感性认识的,借助于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如果离开了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离开了具体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文学艺术的鉴赏。诗歌尤其是如此。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那么诗歌鉴赏的方式,也主要应当是形象思维。优秀的诗歌,是用生动具

体的艺术形象来感染人的。鉴赏这些诗歌的对候,就要从形象出发,进入作品的意境。由于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受到感动,从中得到教益。

(二)要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鉴赏诗歌,要从审美情趣出发,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只有展开自己的丰富想象,才能把诗人的内在情思和诗歌的深刻内涵体味出来。因为诗歌的构思就是建立在联想的基础上的,如果鉴赏诗歌不发挥联想,那么,多美的诗歌,也会令人感到空洞乏味。

(三)需要真实的情感。鉴赏诗歌要从情感出发,使读者同诗人的情感达到共鸣。诗歌创作需要有真实充沛的情感,鉴赏诗歌也同样需要真实充沛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诗歌的艺术效能和作用。

(四)诗歌鉴赏还离不开比较。比较,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同作家不同创作方法的比较,不同艺术风格的比较,既可以使我们扩大知识视野,又可以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从文学史角度,以发展的眼光进行比较。通过对作家、作品的相互比较,可以看出其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的异同。

难点四:戏剧文学欣赏途径和方法

(一)善于把握戏剧冲突。一般说来,一个好的剧本,必须有强有力的戏剧情境的设置,和特定戏剧情境引发的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否则,就无法形成一系列强有力的动作将剧情推向高潮,人物性格和戏剧主题也就无法得到淋漓尽致的刻划和展示。

(二)了解戏剧的审美类型。戏剧发展至今,诞生了很多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各有其不同的艺术理念和审美特征。戏剧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戏剧的审美类型,就直接影响欣赏者对它的基本态度和审美取向,因而,了解戏剧的审美类型是一个很重要的欣赏方法和途径。

(三)多途径分析人物形象。与小说等叙事文学一样,剧本需要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但受舞台性限制,不可能像小说那样多角度精雕细刻。剧本必须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并且人物的感情色彩更为强烈,从而在很短的时间里能抓住观众。

(四)掌握不同戏剧品类的艺术特性

如前所述,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话剧是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戏曲是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成熟的戏曲——元杂剧算起,历八百年不衰。世界三大古剧中,至今依然存活于舞台并在世界日益扩大影响的,只有中国戏曲。每个剧种在题材内容和形式风格上各呈异彩,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追求。所以,必须掌握不同戏剧品类尤其戏曲和话剧的不同艺术特性,从而更好地欣赏戏剧文学。

第六章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小说分类不是同一类的一项是 【 】

A、武侠小说 B、章回小说 C、讽刺小说 D、言情小说 2.下面剧本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雷雨》 B、《茶馆》 C、《天鹅湖》 D、《屈原》 3.下面关于戏剧和戏剧文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

B、剧本是戏剧得以演出之“本”,但并不等于戏剧,它只是构成戏剧艺术最重要的因素。C、剧本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可供阅读的文学价值。D、一个好的剧本,必须有强有力的戏剧情境的设置,和特定戏剧情境引发的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4.下列诗歌分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其内容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B.按时代划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C.按结构形式和语言韵律划分,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大类。D.按年代远近可以分为旧诗和新诗。5.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战国策》亦称《国策》,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B.五四初期,白话散文成就较为突出,特别是适应当时战斗需要而产生的文艺性短论——杂感(随感录)。鲁迅、李大钊、陈独秀、汪曾祺和刘半农等都是这时期杂感的重要作者。C.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D.古代散文是广义的散文,而现代散文多为狭义散文。

参考答案:

1、B2、C3、B4、D5、C

二、填空题

1.小说塑造人物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心理描写、肖像描写。2.现代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3.诗歌按照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4.戏剧文学人物的,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

参考答案:

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写景散文、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3、叙事诗、抒情诗

4、语言

三、判断题

1.《水浒传》是长篇章回体历史武侠小说。„„„„„„„„„„()

2.在古代,散文指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经传、史书不包括在内。„„„„„„„„„„„„()

3.近体诗是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

4.戏剧文学就是剧本。„„„„„„„„„„„„„„()

参考答案:

1、╳

2、╳

3、√

4、╳

四、简答题

1.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细致而多方面的刻划人物性格;生动而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充分地、多方面地展现人物活动的环境。2.散文形式的灵活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结构多种多样。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做结构中心。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2)表达方式自由灵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3)语言运用自如。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

五、分析题

1.赏析王维《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是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秋天傍晚景色图。作品具体描绘了“山居秋暝”的美丽景色:天色已晚,皓月当空;虽群芳凋谢,但松树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水于山石之上;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一群洗衣少女归来,亭亭玉立的荷叶向两旁披分,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青莲翠竹之中,生活着这样一些勤劳、纯朴、善良的人们。这幅形象美好的生活图景,写得生动而逼真。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第六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A.《离骚》 B.《诗经》 C.《孔雀东南飞》 D.《乐府诗》

2.下列诗歌分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其内容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B.按时代划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C.按结构形式和语言韵律划分,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大类。D.按年代远近可以分为旧诗和新诗。3.下列属于元代著名的散曲家的是()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睢景臣 D.康海

4.下列不属于“山水游记”名篇的是()

A.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B.苏轼的《石钟山记》 C.方苞的《狱中杂记》 D.柳宗元《永州八记》 5.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战国策》亦称《国策》,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B.五四初期,白话散文成就较为突出,特别是适应当时战斗需要而产生的文艺性短论-----杂感(随感录)。鲁迅、李大钊、陈独秀、汪曾祺和刘半农等都是这时期杂感的重要作者。

C.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D.古代散文是广义的散文,而现代散文多为狭义散文。

二、填充题

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根据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宋词中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为代表的__________,其作品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守音律。

4.词,是格律诗的一种样式,句子长短不齐,也称__________。

5.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光辉灿烂的时代,诗坛上盛况空前。从诗歌流派上说,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有岑参、高适为代表的__________。

6.1920年胡适的诗集__________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7.到了唐宋时代,__________的兴起,是我国散文史上的大事。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认为先秦散文朴质自由,更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实际上这是文风的全面改革运动。

8.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__________、__________”。9.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________、________”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10.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豪放派,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广阔,风格多样,旷达洒脱,慷慨激昂。

11.戏剧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戏剧文学__________,可分为悲剧、戏剧和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山水田园诗

2.古体诗

3.九叶派

4.朦胧诗

5.古文运动

6.叙事散文

四、简答题

1.结合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四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简述联想在鉴赏诗歌时的作用。

2.什么叫细节描写?举例说明细节描写的作用。

3.说说戏剧与戏剧文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结合具体篇目简述散文“简洁明快”的特点。

五、论述题

试比较《诗经》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康海是明代)4.D(顾炎武应为方苞)

5.C

二、填充题 1.人物 情节 环境

2.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小小说(或微型小说)3.婉约派 4.长短句 5.边塞诗派 6.《尝试集》 7.古文运动 8.绘画美、建筑美 9.比、兴 10.苏轼、辛弃疾

11.容量的大小 话剧 歌剧 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

三、名词解释

1.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2.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专指唐代以前的诗体。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句子之间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押韵还可以换韵,对平仄和对仗要求不严格。

3.九叶派:九叶派是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诗人群(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是辛笛,穆旦,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80年代出版有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文学史通常认为“九叶诗派”的艺术探求很有价值,拥有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诗人诗作,对新诗的表达方式以及诗学观念都有大的突破。

4.朦胧诗:不仅仅是某个诗人群,或者某类诗作,而是一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创作潮流.因其作品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具有表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而被称为“朦胧诗”.如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等,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

5.古文运动:唐宋时代,一种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认为先秦散文朴质自由,更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实际上这是文风的全面改革运动。因此唐宋时期留下许多优秀的散文。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扭转了六朝以来靡丽浮华的文风,确立了以后的古文地位。

6.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四、简答题

1.(1)鉴赏诗歌,要从审美情趣出发,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只有展开自己的丰富想象,才能把诗人的内在情思和诗歌的深刻内涵体味出来。因为诗歌的构思就是建立在联想的基础上的,如果鉴赏诗歌不发挥联想,那么,多美的诗歌,也会令人感到空洞乏味。(2)我国西北边陲的八月,猛烈的寒风在怒号,铺天盖地的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着,可见气候之恶劣,环境之艰苦了。然而,诗人怀着美好的情思,展开了丰富而奇特的联想,写出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美妙动人的诗句。当我们鉴赏时,就应该驰骋自己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欣赏它的真正意趣,那样我们就能领会到诗人于大风雪中的惊喜心理和他丰富的情感。鉴赏时还要联想到在恶劣的天气里送别友人,应该是感伤的,然而这里为什么是另一番情调呢?显然和他们的长期军旅生活有关,因此并不以奇寒为苦。作品既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又表现出将士们的乐观情绪。

2.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或者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举例略。

3.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戏剧文学,即供戏剧演出用的剧本。剧本是戏剧得以演出之“本”,但并不等于戏剧,它只是构成戏剧艺术的基本因素之一。剧本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可供阅读的文学价值。

4.语言的简洁明快,虽然也是对一切文学的要求,但对于散文来说,简洁而笔意丰润,明快而无冗词赘句,行文繁简得当,长短句错落有致,使语言更接近于自然状态,这就是散文语言特有的风致。例如:“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这口语化的短句,简洁明快,语言流畅,在感情上增添了“秋”的韵味;行文上,明快的短句节奏,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与音乐美。短句的修辞效果简洁、明快、生动、活泼、鲜明、集中、有力,且节奏感强。

五、论述题

两者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们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人民的爱憎,这是共同点。不同点:第一,《诗经》中的民歌基本上是抒情诗,尽管其中有的有一定叙事成分,如《七月》、《氓》等,但仍然是带有叙事成分的抒情诗;而“汉乐府”民歌叙事性很强,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都是艺术性很强的完整的叙事诗。第二,从体制上说,《诗经》中的民歌基本是四言,如《硕鼠》、《东山》、《关雎》、《无衣》,当然个别的也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而“汉

乐府”民歌,虽然个别有杂言诗句,但多数是完整的五言诗。除《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外,还有《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等。

文学作品类阅读鉴赏

文学作品类阅读鉴赏 ——养成规范阅读的习惯教学目标:1、明确散文复习的目标、思路2、学习散文规范阅读的方法3、通过练习,让“规范”成“习惯” 教学重点:规范阅读方法的点播......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有感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课有感多学习一种文化,多开拓一种思维。也许是因为日本动漫或是身边朋友的潜移默化,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日本的一些文化,即使知道日本和本民族有过血海深仇,也......

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金传富老师说:“我个人认为,在开展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之时,从总体上讲还是不要过于讲究文体的划分为好。”如果不“过于讲究文体的划分”,我......

文学作品鉴赏方法指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文学作品鉴赏方法指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对文学作品语言鉴赏的分析

对文学作品语言鉴赏的分析......

下载第六章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主要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章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主要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