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业务核算方法(小编推荐)_贴现业务的核算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5:55: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贴现业务核算方法(小编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贴现业务的核算”。

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核算

2009-01-04 来源: 作者:

(一)应设置的主要会计科目

为核算金融企业票据贴现业务,一般需设置“贴现”、“票据融资”、“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递延收益”、“递延支出”等科目。

“贴现”科目核算金融企业向持有未到期票据的客户办理贴现的款项。金融企业为客户办理贴现时,借记本科目;贴现到期,贷记本科目;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贴现贷款实际金额。本科目按性质和贴现申请人进行明细核算。转贴现、再贴现业务,可在本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科目核算。

“票据融资”科目核算金融企业以客户贴入的未到期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向其他金融企业办理回购式转贴现而获得的资金。办理再贴现或转贴现时,贷记本科目;再贴现或转贴现到期时,借记本科目;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回购式票据融资金额。本科目应按再贴现或转贴现进行明细核算。

“递延收益”科目核算金融企业取得的应在本期和以后各期内分别计入损益的各项收益,如贴现利息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等。发生各项递延收益时,借记“活期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分期计入损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等科目;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未实现递延收益金额。本科目可按“未实现贴现收益”、“未实现转贴现收益”、“其他”等设置明细科目。

“递延支出”科目核算金融企业取得的应在本期和以后各期内分别计入损益的各项支出,如转贴现利息支出等。发生各项递延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分期计入损益时,借记“金融企业往来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未确认递延支出金额。本科目可按“未确认转贴现支出”、“未确认再贴现支出”、“其他”等设置明细科目。

(二)票据贴现业务的基本账务处理

1.发放票据贴现款时,按票面金额,借记“票据贴现”科目,按实付金额,贷记“活期存款(贴现申请人户)”或有关科目,按贴现利息,贷记“递延收益”科目。若为买方付息票据,收取买方付息人贴现利息,按票面金额,借记“票据贴现”,贷记“活期存款(贴现申请人户)”或有关科目;同时,按贴现利息,借记“活期存款(买方付息户)”或有关科目,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贴现收益)”科目。

2.每月结息日及贴现到期日按贴现天数计算结转利息收入时,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贴现收益)”科目,贷记“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等科目。

3.贴现申请人提前赎回票据时,借记“活期存款”等科目,贷记“票据贴现(未实现贴现收益)”科目。若合同或协议规定提前赎回票据退回贴现申请人相应贴现利息时,按其未实现票据收益,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贴现收益)”科目,按退回贴现利息金额,贷记“活期存款”等科目,按不退回贴现利息金额,贷记“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科目。

4.到期收回贴现票款时,按票据金额,借记“活期存款”等科目,贷记“票据贴现”科目。

5.到期未收到付款人的票据款时,借记“活期存款”、“贴现垫款”(付款人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等科目上,贷记“票据贴现”;按规定向贴现申请人收取逾期利息时,借记“活期存款”等科目,贷记“利息收入(逾期贷款利息收入)”科目。

6.受理同业转贴现申请时,按票据金额,借记“票据转贴现”科目,按计算的转贴现利息,贷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转贴现收益)”科目,按实付转贴现金额,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每月结息日及转贴现到期日,按贴现天数计算结转利息收入时,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转贴现收益)”科目,贷记“金融企业往来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科目。转贴现到期,收回票款时,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贷记“票据转贴现”科目;转贴现到期,未收到付款人的票款时,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贴现垫款”(付款人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等科目,贷记“票据转贴现”科目。

7.金融企业向同业申请转贴现融资,应区分买断式和回购式两种情形进行账务处理。

第一种情形:买断式。金融企业向同业申请以票据转贴现方式融资时,按实收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按转贴现利息金额,借记“金融企业往来支出(转贴现利息支出)”科目,按票据金额,贷记“票据贴现”科目;同时,将未实现递延收益转入利息收入,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或“金融企业往来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科目。

第二种情形:回购式。金融企业向同业申请以票据转贴现方式融资时,按实收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按转贴现利息金额,借记“递延支出(未确认转贴现支出)”科目,按票据金额,贷记“票据融资(转贴现融资)”科目。每月结息日及转贴现到期日,按转贴现天数结转分摊未确认转贴现利息支出时,借记“金融企业往来支出(转贴现利息支出)”科目,贷记“递延支出(未确认转贴现支出)”科目。转贴现到期,金融企业收到票款时,借记“票据融资(转贴现融资)”科目,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贴现到期日前及到期日的相关会计处理,与前述的“票据贴现”相同。

8.金融企业向人民银行再贴现融资,应区分买断式和回购式两种情形分别处理。

第一种情形:买断式。金融企业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按实收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按再贴现利息金额,借记“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再贴现利息支出)”科目,按票据金额,贷记“票据贴现”、“票据转贴现”科目;同时,将未实现递延收益转入利息收入,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或“金融企业往来收入(转贴现利息收入)”科目。

第二种情形:回购式。金融企业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按实收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按转贴现利息金额,借记“递延支出(未确认再贴现支出)”科目,按票面金额,贷记“票据融资(再贴现融资)”科目。每月结息日及再贴现到期日,按再贴现天数分摊未确认再贴现利息支出时,借记“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再贴现利息支出)”科目,贷记“递延支出(未确认再贴现支出)”科目。再贴现到期,收到票款时,借记“票据融资(再贴现融资)”科目,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有关贴现到期日前及到期日的会计处理,与“票据贴现”相同。

票据融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及统计方法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q 日期:10-06-05

票据融资与贷款在可流通性、要式性等金融工具的法律要素上虽有所不同,但它是金融机构向社会提供的真实信贷资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票据融资的业务流程和统计制度谈起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张涛

票据融资由于其具有“速度快、风险小、收益高”的业务特性,日益受到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重视和青睐。近年来金融机构在传统票据融资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开发了回购型、卖断型等新型票据融资业务,并推出了风险参与、准证券化等创新产品,其规模也迅速扩大。截至2009年1月底,我国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25559亿元,1月份增加6237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的40%,票据融资快速发展。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票据融资业务较为复杂。社会上关于票据融资增长的真实性、统计上是否存在重复计算等方面有所疑问。我们从票据融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与统计方法谈起,解答这些疑问。

票据融资业务的流程与相关核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票据在商品结算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一方面企业为了增加票据的可接受性,一般要求银行承兑,另一方面企业又持有大量未到期票据,在资金紧张时,需要贴现票据融入资金,而银行也可将持有的商业汇票向其他金融机构转贴现或向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融通资金。目前我国票据融资方式主要有五种:

贴现。贴现是传统的票据融资方式,指持有票据的非金融机构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资金,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后,以背书方式所作的票据转让。金融机构办理票据贴现时,以票面金额增记“贴现”资产,以融出资金额减记资金头寸资产,两者差额确认递延负债,并按权益核算原则分期摊销。

转贴现。是指银行间(中央银行除外)将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进行转让融通资金的行为。目前,转贴现业务有回购式转贴现和卖断式转贴现(买断式转贴现)两种形式:

回购式转贴现是指票据持有银行为获得资金以贴现方式向其他银行转让票据,同时承诺在约定日期按票面金额购回相同票据的转让行为。这种转让实质是银行间以票据为抵押品的同业拆借,与票据融资无关,转入方、转出方均不调增、调减票据贴现额,只是新增加回购协议下的资产或负债业务。票据转入方以票面金额增记“买入返售”资产,以融出资金额减记资金头寸资产,两者差额确认递延负债,并按权益核算原则分期摊销。票据出让方则以融入资金额增记资金头寸资产,按票面金额增记“卖出回购”负债,两者差额确认递延资产,并按权益核算原则分期摊销。

卖断式转贴现指票据出让方为获取资金,在向票据转入方贴付一定的利息后,将持有的尚未到期票据进行背书转让的行为。这实质上是一种债权转让行为,但由于《票据法》的限制,存在两种认识:一是认为风险并未完全转让,转出方不减少票据贴现额,而增加一笔负债“转贴现款”;而转入方增加票据贴现额。二是认为实现了资产转让,转出方减少票据贴现额,转入方增加票据贴现额。相应的在当前实务中,对“卖断式转贴现”也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是认为风险并未完全转让的会计处理方式。部分金融机构认为根据我国《票据法》关于票据贴入方对票据背书前手拥有追偿权的规定,票据的风险和收益仍保留在票据出让方,票据出让方只能确认负债的增加,不能确认资产的减少。具体核算是票据转入方以票面金额增记“卖断式转贴现”资产,以融出资金额减记资金头寸资产,两者差额确认递延负债,并按权益核算原则分期摊销。票据出让方则以融入资金额增记资金头寸资产,按票面金额增记“转贴现款”负债,两者差额确认递延资产,并按权益核算原则分期摊销。二是认为实现了资产转让的会计处理方式。还有一部分金融机构认为在我国票据贴现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中,票据出让方被追偿的可能性极小,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应确认资产的减少。具体核算是票据转入方以票面金额增记“卖断式转贴现”资产,以融出资金额减记资金头寸资产,两者差额确认递延负债,并按权益核算原则分期摊销。票据出让方以融入资金额增记资金头寸资产,按票面金额减记原贴现资产,减记尚未摊销完的原办理贴现业务产生的递延负债,将它们的差额确认当期损益。

再贴现。指金融机构为获取资金,在向中央银行贴付一定的利息后,将持有的尚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背书转让的行为。实务中再贴现的会计处理是以融入资金额增记资金头寸资产,按票面金额在负债方增记“再贴现款项”,两者差额确认递延资产,并按权益核算原则分期摊销。

票据买卖。指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将未到期票据以无追偿权的形式转让,实现资金融通的票据行为。票据买卖业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简单的直接的票据买卖业务;另一种则是将未到期的若干张票据进行打包出售给企业或打包成理财产品进行出售,其实质是票据资产的证券化。当银行机构作为票据出让方时,其以融入资金额增记资金头寸资产,按票面金额减记原贴现资产,减记尚未摊销完的原办理贴现业务产生的递延负债,将它们的差额确认当期损益。当金融机构作为票据转入方时,以票面金额增加“买入票据”资产,以融出资金额减记资金头寸资产,两者差额确认递延负债,并按权益核算原则分期摊销。

票据风险参与融资。指银行机构之间通过签订风险参与协议,票据持有方将票据项下的部分风险转让给风险参与方,风险参与方按所参与的份额,将资金支付给票据持有方,交易双方一般不办理票据背书。票据到期时,由票据持有方收妥款项后支付给风险参与方。如票据到期出现收款损失,风险参与方按约定份额承担损失。在会计处理方面,票据持有方同票据买卖的票据出让方,风险参与方同票据买卖的票据转入方。

票据融资总量的统计

目前票据融资总量主要由人民银行进行统计并对外披露,人民银行根据不重不漏、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票据融资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统计,并根据合并的目标对不同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数据报送方式。

统计的基本思路

在统计实务中,将“回购式转贴现”视为同业拆借,在信贷收支表的“同业往来”项目内反映;将“卖断式转贴现”视为资产转让业务,在“票据融资”项目内反映,并要求那些认为风险并未完全转让的金融机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票据贴现额扣除“转贴现款”后,纳入“票据融资”反映。同时将“再贴现”业务视为贷款进行统计处理。这样最终的票据融资总额就真实准确地反映了金融机构通过票据贴现方式所提供的信贷资金。

相关项目内容

票据融资项目。在报表中“票据融资”是“各项贷款”的子项目,其反映的内容,一是金融机构通过办理票据贴现、卖断式转贴现以及票据买卖业务持有票据的票面金额;二是金融机构作为票据风险参与融资业务的风险参与方而获得相应票据份额的票面金额。

同业往来项目。由于认为回购式转贴现业务为以票据为抵押品的同业拆借业务,所以在报表中“同业往来(运用方)”项目包含金融机构的回购式转贴现业务融出的资金,“同业往来(来源方)”项目则包含了回购式转贴现业务融入的资金。在合并统计报表中,合并范围内机构之间发生的回购式转贴现业务数据相互抵消,既不在来源方反映也不在运用方反映。

再贴现项目和向中央银行借款项目。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金融机构形成一笔负债的同时人民银行形成一笔资产。在单家机构的统计报表中,负债反映在金融机构的“向中央银行借款”项目中,资产反映在人民银行的“再贴现”项目中。在最终的金融机构统计报表中,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开展再贴现业务形成的资产、负债相互抵消,不再反映。

综上所述,票据融资是金融机构向社会提供的真实信贷资金,在当前金融统计制度下,只要金融机构严格按会计制度、统计制度的要求报送统计数据,既不会存在重复计算票据融资的问题,也不存在漏统票据融资的问题。票据融资与贷款在可流通性、要式性等金融工具的法律要素上虽有所不同,但它是金融机构向社会提供的真实信贷资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近期票据融资快速增长的原因

近期票据融资额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条:

一是企业具有票据融资的需求。由于企业2008年盈利水平下降,资金较为紧张,企业申请短期贷款获得下浮优惠利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但票据贴现利率随货币市场利率走低,加之与申请短期贷款需要评估、抵押等措施与流程相比,票据融资相对于一般贷款更具低成本和便利优势,也使得企业融资需求出现票据化趋势。

二是金融机构具有多做票据的动机。目前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0.72%,央票和债券的收益率普遍较低。在货币市场缺乏较好投资产品的背景下,只要票据贴现收益高于上述资产收益,商业银行就有动力从货币市场转入票据市场,使票据融资成为短期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票据融资先做大贷款规模以达到考核要求,以后遇有好的中长期贷款项目时,可以随时调剂压缩票据融资,搭配一般贷款的规模。

总体看,当前票据融资增加较多是银企双方市场选择的结果。

票据贴现业务商业银行核算

票据贴现业务介绍及其核算1.概念:票据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得资金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所做的票据转让。(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2.票据贴现同一般贷款的差异票据......

贴现业务管理办法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业务风险,促进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稳健发展,根据《辽......

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管理办法

宁夏永宁汇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宁夏永宁汇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实现资产多......

转贴现业务定义

转贴现业务包括买断式转贴现和回购式转贴现。回购式转贴现应注明赎回开放日及赎回截止日。– 赎回开放日是指转贴现双方约定赎回票据的第一日,该日应先于或等于赎回截止日。......

商业汇票贴现核算规定(版)

商业汇票贴现核算规定(试行)一、基本规定(一)本规定核算本行以直贴方式办理商业票据贴现和买断式转贴现业务。(二)贴现和买断式转贴现分别通过“贴现”和“转贴现”一级会计科目核......

下载贴现业务核算方法(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贴现业务核算方法(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