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产党宣言》看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当今资本主义社会”。
从《共产党宣言》看当今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摘要:虽然当今的世界是资本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寥寥无几,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频发,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彰显,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那样,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必然的。我们通过《共产党宣言》找到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的胜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1848年4月23日,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理论正式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人类历史正沿着《共产党宣言》所指引的方向向前发展。从对人类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来看,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和哪一本著作能够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相比拟。《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两个必然”的结论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恩格斯曾指出:“意大利曾经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于封建社会末期。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及其所代表的生产方式是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内部产生出来的。
1、资本主义的兴起14、15世纪,由于生产和技术的进步以及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增长,扩大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流。许多国家已经从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跨入大机器工业阶段。特别是进入到18世纪后,以蒸气机为动力的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工场制度,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这时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革命,号称“世界工厂”;法国的资本主义大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尾随其后也开始了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规模的扩大、海陆交通的发达、世界市场的形成,不断改变着西欧国家及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社会历史的面貌,从而也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更为马克思、恩格斯审视经济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初步暴露
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特别是在西欧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可是生产资料却为少数私人资本家所占有,结果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继1836年英法经济危机之后,1847年的经济危机几乎波及欧洲各国。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不断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从而也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批判,更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努力透过现象去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努力寻找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这一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出路和途径。
3、工人运动的兴起
“在资产阶级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其中最进步的部分即大工业家还没有获得政权并按照他们的需要改造国家以前,工人阶级运动本身就永远不会是独立的,永远不会具有纯粹无产阶级的性质。”[2]所以,在资本主义早期,雇佣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19世纪以后,随着资产阶级的统治愈趋残酷,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运动逐步高涨。30年代初至40年代初,法、英、德等国的无产阶级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已经带有现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性质了: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直接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使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了它所承担的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
4、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来源
19世纪后,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在自然科学方面,19世纪30——50年代,产生了“三大发现”,即能量守恒和转化、细胞、生物进化的发现。三大发现大大加速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为新的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19世纪初,人类的思想理论达到了新的境界,出现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资本主义的不断兴起,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及他们之间的对立。生产社会化的不断扩大,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断加深等等这些时代条件,客观上呼唤着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共产党宣言》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
二、《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的解析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结果。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尖锐的指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3] 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承认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4]这一矛盾在生产方面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的对立。由于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导致“阶级对立简单化了”,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 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共产党宣言》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社会矛盾
《共产党宣言》一方面论述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又深刻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社会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它用新的经济模式彻底粉碎了封建社会宗法的、田园般的生产关系,“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5] , 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是以牺牲对人的尊重、社会价值、世界文明以及它国利益为代价的。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任何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异常简单,唯有利益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忽视了人的自身价值, 而仅仅将其作为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工具, 抹煞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感、思想、尊严的存在, 而简单地用金钱关系来代替。“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 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6]把人类的信仰、价值观全部纳入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同时使劳动失去了它本身用以满足人的一个需要的作用。劳动者创造出产品的同时, 也使产品与其自身发生对立。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却使人越来越多地为利益所控制, 人逐渐变成自己劳动对象的奴隶, 而自己最终失去了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 人被异化, 并最终“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资本主义的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马克思早就说过: “资本来到世间, 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其在世界范围内疯狂掠夺物质财富的过程。在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的扩张主要是产品的输出、对原料的掠夺和殖民地的争夺。殖民掠夺使殖民地人民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 殖民者的种族灭绝政策, 使殖民地土著劳动力锐减, 又引起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野蛮的掠夺, 给殖民者带来了巨额财富。从1840年罪恶的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各国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倾销鸦片,殖民掠夺,让本不堪忍受封建统治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而在资本主义的扩张过程中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掠夺,还带有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广泛渗透。他们通过传教、商品涌入, 甚至武力侵略的方式传播资本主义文化, 用强势文化打压弱势文化, 以奴化世界人民, 破坏世界的原有文明。[7]
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现状
1、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
资本主义由最初的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逐渐发展到国家垄断,现在进入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在形成全球寡头垄断市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全球霸权。[8](1)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诸要素发生了质的飞跃,经济形态开始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这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当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兴技术群。
现代社会生产力是诸要素按一定比例和结合方式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诸要素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质的飞跃。生产工具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劳动对象不断扩大,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拓宽,劳动者素质日益提高,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工业经济迈向以知识为基础的崭新经济,这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给当代资本主义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巨大变化。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就业结构、生产的组织形式、劳动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危机也呈现新的形态,经济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生产力诸要素的质的变化飞跃和经济形态的深刻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2)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劳动方式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状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形式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每次社会生产技术基础的重大变革和由此引起的生产力的飞跃,都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和资本占有形式的变化。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不仅存在一定数量的国家所有制、合作所有制、职工股份所有制以及其他经济成分,而且私人资本所有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规律的作用,也在不断扬弃自身,显现出新的特点。
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趋势。随着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提高本国的总体竞争能力,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不仅更加重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且更加注重实效。他们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适时对经济进行调控,从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不再具有无政府状态,而是日益呈现出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关系也由早期的按资分配的无限贪欲逐渐变得兼顾公平。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过分追求剩余价值,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为了缩小过于悬殊的收入差距,国家通过累进制税率,对高收入者征高税收,并用转移支付手段,把钱给弱势群体;特别是20世纪中期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系列措施,调节和缓和了社会不公,是资本主义获得一种“平衡机制”。[9]
2、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发展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在不断调整变革,资本的社会化、经济的计划化、管理的科学化、生产的现代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本质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其派生出来的其他矛盾依然存在,即使形式与过去不完全一样,但其对抗性质并未改变,因而并不能改变其灭亡的历史必然。
(1)贫富分化愈演愈烈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 “富人更富, 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非但没有消除, 反而愈演愈烈。新科技革命尽管导致了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但湮没了原有的社会协调, 这种社会协调保障着中产劳动者家庭避免工业资本家滥用权力的反复无常的风险。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相伴的是资本家阶层财富的急剧膨胀:美国工人首席执行官和工人的收入差距,1990年是84倍,1995年是140倍,1999年达416倍。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整个国家将最终分裂成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日益对立的阵营。[10]
经济全球化也把这种对立扩大到世界范围,它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使一些国家和一部分人走向贫穷化。据联合国秘书处公布的资料, 富国和穷国人均收入之比已从1960 年的30:1和1990年的60:1扩大到1999年的74:1,1/5的最富人口现在拥有全世界
[11]86%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占世界1/5的最贫困人口拥有1%的国内生产总值。从而使全世界居民两极分化为两股尖锐冲突的不可调和的势力。可见,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不但没有缓解资本主义国家两极分化的状况,反而呈现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南北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
(2)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职工工资的增加, 是在资本家同工人分配比例不缩小,甚至是在雇主占有比例扩大的前提下出现的。这种情况,在经济衰退,大量工人失业时尤其突出,资方往往借口为保存一些工作岗位而压低工人工资。因此生活状况的改善,并没有消除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更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
部分职工拥有小额股票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关系。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所谓“人民资本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许多企业有计划地推行股份职工化,即让本企业的职工广泛的购置本企业的股票。到80年代,美国的股票持有者已达3000万人以上。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的企业已发展到1万多家,其就业人员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尽管职工持有的小额股票,只占企业发行股票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毕竟把职工的部分收入同企业的经济利益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从而淡化了职工的阶级意识,实际上,这种做法虽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所调整,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尽管职工拥有企业的部分股票,而大多数股票仍然掌握在垄断资本家手中。因此,职工股份所有制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一种巩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改良主义措施,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形式,也就不能改变职工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3)失业率增加,社会福利难以为继
失业问题已成为困扰西方国家的一个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在50-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普遍较低。1961-1965年,欧洲共同体10国年平均失业率为1.5%,1973年为2.5%,1979年经济危机开始时也只有5.5%。但是近几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工业化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大规模的工业换代,使知识和技术陈旧的工人和教育不足的青年都成了这种转型换代的失业者。除此以外,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经济萧条也使创造就业机会的活动减缓,2010年美国前5个月的失业率都在9.7%以上。虽然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失业造成的压力,但效果不佳,高失业率在社会上形成了巨大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也不断增加。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确实缓解了低收入职工的生活困难,帮助了退休、失业工人得以维持生活,从而缓和了劳资矛盾,减少了社会冲突。但是,社会福利制度并未改变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实质。从表面上看,工人通过各种社会福利保障措施,可以获得一份不以劳动为代价的无偿收入或额外补贴。但实际上,这种收入也是来自于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只不过是又经过了某种转化而已。归根到底,社会福利开支都是全社会劳动力总价值的一部分。正是这个原因,近年来,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走进了死胡同。因为,政府的福利支出是一条“单行道”,即增加福利支出以后,再要减少这种支出,就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威胁到执政者的地位,于是,福利开支往往要靠增加国家财政赤字来维持。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唯有采取增加国债的办法。而国债的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再度要求增加福利开支。如此循环不已,使所谓“福利国家”陷于财政上的困境。因此,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目前已陷于一种困难重重,难以为继,而又欲退不能的境地。
(4)暴力、犯罪活动猖獗,人类群体关系淡薄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人们信奉个人至上,因而丧失了对世界的关心,对人类群体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面对工作的紧张,竞争的压力,社会的弊端,生活的窘困时,不是采取理智的态度,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去处理,而是为所欲为的去宣泄。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仅美国在90年代就发生了79起,而2000年到2008年已经发生了83起。吸毒人数也在不断的增长,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还存在着种族矛盾、艾滋病蔓延、恐怖主义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在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社会才可能得到解决。
上述总总社会矛盾不是资本主义自身发展能够解决的,而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问题不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只是目前的资本主义实行一些措施,缓解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是最终这些矛盾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四、《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
无数事实说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到了一定的调整,社会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在一定时期之内,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其社会矛盾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发展规律,仍然闪耀着洞察历史的光芒。
我们也应注意到,《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分析和认识有助于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矛盾的体察和思考。
1、《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人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发展方向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理论基础。
《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基本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等基本理论,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工作中科学的运用,指导我们进行社会改革。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中共三代领导人都非常强调发展生产力。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就曾强调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3]中共八大也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4]邓小平在八大的基础上多次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一项伟大决策,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但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也犯了一些错误。《共产党宣言》中虽然阐述了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只是阶级斗争只存在于阶级社会,并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不是任何时候,阶级斗争都能推动社会的发展,都占社会矛盾中的主要地位。在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即使有少数的阶级矛盾,也已经不是主要的了,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再谈论“阶级斗争”已经不符合实际了,毛泽东却没有看清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一味的进行“阶级斗争”只能给中国带来悲剧,这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只有抓住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才能正确运用其理论来引导我们的实践。
2、“两个必然”的时代价值。
“两个必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带给我们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当今的世界基本上还是属于资本主义的世界,当今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还处在发展阶段,这多少让人有些沮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法用自己自身的发展去克服的,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适当的缓解,他们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引起资本主义的灭亡。而社会主义的矛盾是发展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有本质的区别,都可以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来解决,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社会主义必然会战胜资本主义取得胜利。
但是《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灭亡的具体日程,并且确实对当时资本主义危机的严重程度和革命形势的成熟程度估计过高。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并且这一系列措施缓解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而社会主义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短时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点,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稳步前进。
3、《共产党宣言》让我们在看清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
我们看到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虽然本质上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是不同的,但是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是有一定的共同性。比如说在我国制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下,出现了贫富差距,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这种差距日益严重,这是要值得注意的。其次就是我国在注重生产力发展、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并没有相应的注意社会建设,导致社会建设的脱节,例如人际关系虽然没有资本主义社会那样淡薄,但是越来越注重利益,集体主义精神也不如社会主义所宣传的那样。还有很多中国所特有的矛盾如农民工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等都是非常棘手、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同时,也要认真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也要注意“人”的建设,毕竟社会主义的建设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社会矛盾的解决也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实现“人”的建设,才能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1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7] 曹耀武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国的矛盾体察与思考[J].社会纵横,2009(7):20-21 [8] 刘昀献.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101-146 [9] 刘昀献.论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表现及发展趋势[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1):17-18 [10] 胡伯项,吴晓俊.新经济与当代资本主义矛盾新发展[A].社会主义研究,2006:109 [11] 陶正付、葛桦.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J].社会主义研究,2002,(1)[12] 杨荫滋.简论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与必然灭亡[J].社会主义研究,1994:2-3 [13]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14]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
且从广告看当今国民性作者:李亚兵关键词:国民性、定位、丑恶、批评、改变广告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事物,它总是与其生存的物质血脉紧密相连,广告产生的语境受到人文地理、思想观念......
从《共产党宣言》看我们的中国梦10思政 叶珊珊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任何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只有当物质生产发展向社会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
当今农村社会矛盾的暑期调查报告摘要:随着如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农村矛盾也越来越多,令人不容忽视,农村矛盾直接关系着我......
从利比亚事件看资本主义的本质关于利比亚事件,我想谈谈自己的见解方面来谈谈。这一场战争从本质上来看,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
从当今的国际国内环境看我国的国防建设装备081张大亨010828133[内容摘要] 国家不可无防,国防不可不强,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也是为了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