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如何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销售公司
当前我们国家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管理方式滞后、社会矛盾复杂多样以及国际对敌斗争尖锐复杂等情况,就必须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社会矛盾是引发各类案件的主要因素,案件是各类矛盾发展的结果,是最突出、最严重的矛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基层调解组织,深处基层群众第一线,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排头兵”。但是,社会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全部解决的,还会出现新的社会矛盾,如何从源头预防来化解社会矛盾,就成为了基层调解组织的重要使命,怎样才能预防和化解好社会矛盾呢?
一、建立1+X立体化解格局,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
为切实化解社会矛盾,应建立以基层调解组织为主,基层调解组织、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和行政执法单位参与的1+X立体化调解格局,让诉讼调解与基层民调调解、司法机关调解相对接,构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立体化解格局,让社会矛盾无论到任何环节都能及时化解,防止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大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1+X立体化解格局不仅能化解民事纠纷;也可以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进行调解,达成民事赔偿协议,促使被告人能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使双方仇恨予以化解,也使得被告人能够得到从轻处罚;还可以参与到行政诉讼之中,达成行政赔偿协议,消除官民之间的矛盾。为此,建立1+X立体化解格局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石,建立一支高效的基层调
/ 5
解组织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
二、创新工作方法,排查矛盾抓苗头
面对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出现的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必须不断创新方法,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主动排查,超前防范,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各种矛盾纠纷的详细情况和动态,做到未动预知,异动先知。以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问题为重点,详查基本情况、诱发原因、性质类型、表现形式、危害程度、化解难度和潜在趋势,做出分析判断。以血缘、地缘、业缘、亲缘、情缘为延伸点,详查流动人口、外出打工人员和社会闲散人群等不确定对象的情况并做好登记,防止“盲区”和“死角”。要注重专项排查,做好辖区的群众宣传和防范教育工作,准确了解各种矛盾纠纷的特殊情形。对一些涉法涉诉、多年上访等容易反复的矛盾,要采取措施防止扩散蔓延,在查明历史背景、摸清来龙去脉、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予以解决,失去条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相关解释说服疏导或救助工作。在处理社会矛盾时要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向,切实履行基层调解组织的职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健全长效机制,预防矛盾走前头
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必须着眼于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 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建立完善超前预警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群体性事件等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重要紧急信息,实行每天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报送、处理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坚持调解
/ 5
优先原则,积极推行诉前告知、诉中委托制度,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衔接配合机制,努力做到能够在人民调解中解决的问题,力求不上升到行政调解上来;能够在行政调解中解决的问题,力求不上升到司法调解上来。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地位和履行率,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民间、解决在基层。要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全过程。要根据广大群众的法律需求,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突出抓好社会治安,调整规范经济利益关系、基层民主、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注重建立合理有序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学法、用法、守法、坚持依法办事,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
四、维护群众利益,减少矛盾堵源头
群众利益无小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不好,矛盾就会滋生蔓延。要牢固树立“离群众越近离稳定就越近,离群众越远离稳定就越远”的观念,始终把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中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矛盾不激化、问题不积累。要抓好积案清理化解工作,特别是“五七工”、工伤亡家属、困难户等一些特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如不能当时解决的要给予说法,让他们了解相关政策及办事程序,感受到关怀,着力推进平安和谐单位(部门)建设,努力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的发生,从源头上夯实和谐社会基
/ 5
础。
五、建立信息大畅通机制。
为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抓早、抓小,必须建立信息大畅通机制,只有信息畅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一是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遇事找领导是群众的正常心理,为畅通民意沟通渠道,确保群众能当面向领导反映情况,必须建立信访接待制度。领导亲自接待群众,亲自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亲自批办和处理反映事项,建立了群众与领导之间的“绿色通道”,群众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想法,可以得到诉求,避免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二是建立耐心听诉制度。许多矛盾纠纷解决起来本身并不困难,但在矛盾纠纷初解决时,个别人不重视,处理态度不端正,不能认真听取意见,不善于做思想工作,不能使当事人服气,从而引发其不满情绪,导致要求越来越高,怨气越来越大。为此,接待、调解人员必须耐心听取群众的诉说,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才能为化解纠纷掌握第一手资料。从领导到一般调解员要做到:不分场合,不论身份,不限次数,只要群众来,不管他们情绪多么激动,都要耐下心来热情接待。一方面,让来访者敞开胸怀,尽情倾诉,一次倾诉不完,下次还来,下次说不透彻,三次再说,直到苦水倒尽,怨气全无。另一方面,领导和接待、调解人员跟群众交心、交谈、交底,把话说在当面,对诉求答复在当时,有问题解决在当场,赢得群众信任,取得群众理解,博得群众支持。这样,才能真正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建立矛盾排查和及时化解制度。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及早排查出社会矛盾,并及时化解,以防止矛盾激化影
/ 5
响社会的稳定。对矛盾纠纷排查要做到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相结合。在排查矛盾纠纷时要全方位、拉网式进行排查,横到底、纵到边、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建立台帐,制定化解措施,确定领导和主要责任人,及时化解。
六、深刻剖析社会矛盾,做到胸中有数
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当前,我们仍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社会矛盾触点增多,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破坏性较为突出,这些社会矛盾背后集中反映了各种利益的冲突。我们要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矛盾特点,探求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反腐倡廉等层面有针对性地研究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地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总之,如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我们大家要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长期课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力求人民群众满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基层调解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 5
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三十团五连张亚良)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能否正确处理、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乃至执政地位能否巩......
第十三讲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第1题】1997年中国共产党( )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1.0分)答: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五届三中全......
从源头预防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为了进一步审理好民事案件,提高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舒兰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将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审判工作的着力点,采取措施,从与民生紧密......
关于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调 研 报 告中共*********街道工作委员会(2011年8月18日)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
嘎拉牙林场党总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不廉洁行为。日前,金河林业局森调大队让每名党员干部都签定一份《廉洁自律承诺书》,承诺做一名崇尚廉洁的党员干部。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