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论文_论文农业产业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4:00: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文农业产业化”。

河南小麦产业化概论

摘要: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又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发展小麦经济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河南省在发展小麦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表现在:优质小麦种植和粮食产业化发展迅速;小麦加工取得长足进步;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发展小麦经济的龙头企业也脱颖而出。河南的部分区域已经形成了及小麦育种、种植、生产、加工与流通一整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河南的小麦产业化体系包括科研开发、良种繁育、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和商业贸易等领域,是第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关键词:河南小麦产业化

一、小麦良种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是河南省“十一五”期间种子改良工程和农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将对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经过与各大科研机构和科研院校合作共同选育了很多优良品种。如:郑麦004、豫农949、豫农202、豫麦22等等。这些优良品种的选育更适合河南地区的气候、土壤及水质环境。小麦高效稳产,为河南省粮食产量的提升做了很大贡献。

二、小麦优质区种植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近8年来,全省小麦总产一直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据资料显示,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采取对优质专用小麦实行良种推广补贴,对推动优质小麦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1河南省下大气力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实现了优质小麦优质又高产,提高了农民种粮效益。

1、河南省小麦种植划分为三大区域:

目前,其全省已基本形成了早、中、晚茬,强、中、弱筋搭配合理的优

质小麦品种结构和以豫北为优质强筋小麦、豫中为中筋小麦、豫南为弱筋小麦生产基地的区域布局。

据了解,根据有关专家在认真分析全省各地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发展趋势和优质小麦品种品质表现的基础上,参照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吸收近几年河南省在示范开发优质小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按照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品质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的原则,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后将河南省小麦种植划分为三大区域:

(1)豫北、豫西强筋麦区

其中豫北强筋麦区主要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济源6市43个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1400万亩左右,适宜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但黄河故道沙地宜发展中筋小麦。豫西丘陵旱地强筋麦区主要包括洛阳市、三门峡市全部及郑州、平顶山、许昌部分共31个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900万亩左右,适宜发展强筋小麦,但生产水平和商品率较低。

(2)豫中、豫东、豫南中筋和强筋麦区

该区主要包括开封、周口、商丘、漯河、驻马店5市全部和南阳、许昌、郑州、平顶山部分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4000万亩左右,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55%,是我省中筋、强筋优质小麦混生区。其中黄河以南、沙河以北和南阳盆地中土壤质地偏黏、肥力较高、小麦生育后期降水偏少的地区适宜发展强筋小麦,其余大部分地区适宜发展优质中筋小麦。

(3)豫南沿淮弱筋和中筋麦区

该区主要包括信阳市全部和南阳市桐柏县等,常年麦播面积约500万亩

左右。其中该区沿淮沙壤土适宜发展优质弱筋小麦,肥力较高、土质较黏的地区适当发展中筋小麦。

2、提升品种,促进增收

由于小麦品质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因此各地在实施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布局。同时还必须推广优质小麦综合栽培技术,在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推广新农药和生物农药等方面,根据强筋、中筋、弱筋小麦自身特点选用适用技术进行栽培管理。

一要扩大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以及优质小麦的比例,确保小麦产出水平持续稳定增长。据专家测算,种植一亩优质小麦的净产值比普通小麦高约30元。根据河南省实际及未来市场对小麦需求状况的判断,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是必由之路。

二要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高小麦种植收益。要实行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节约物质费用尤其是直接生产费用支出和劳动消耗,降低小麦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三、小麦的生产加工

如何能提高小麦价值,如何能让农民的实惠,如何能从生产过剩的困境

中,寻找一条突围之路?面对这一难题,我想应该把河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列为“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举措之首。以提高小麦生产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加小麦加工及深加工,这不仅有利于继续保持河南小麦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和一些企业也做了相关方面的努力工作。

1、进一步增强面粉加工能力

不断增多以面粉为主体的初级加工企业数量,扩大加工规模,提高生产

能力。河南省粮食加工业已由单纯追求数量扩张转向重点加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改建、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品种,提高产品品质,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位于郑州的金象麦业集团,是河南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之一,目前拥有意大利进口面粉生产线两条,日处理小麦620吨,所生产的“神象”牌面粉,已经行销河南和西南、西北等广大地区,其中70%销往省外,年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不仅延长了小麦加工链条,使小麦加工增值,而且通过产业化带动增加了农民收入。

2、增强食品生产优势,提高小麦产量

到2003年,全省食品加工已发展到24个行业、23个门类,主要分布在粮食、商业、轻工等部门及个体私人经营,形成了初具规模、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国有及限额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1672家,固定资产净值208.70万元,从业3 6.65万人;实现销售收入568.24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的15.69%;完成工业增加值188.0 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4.8%;实现利税68.37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额的18.73%。以面制品为特色的食品加工,也逐步实现了粗粮细做和细粮精做,由简单的复制品、熟食品发展成为节令食品、快餐食品和速冻食品等,日趋精细化、品牌化。全省现有85个规模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创出了13个名牌产品。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年总产分别达30万吨、45万吨和6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6%、25%、60%,均居全国首位。“白象”、“南街村”方便面,“科迪”、“三全”、“思念”水饺、汤圆等,成了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远销20多个省(区、市)。

3、提升粮食精深加工成效

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加工项目,如运用先进的小麦分离技术。提

取小麦蛋白生产谷朊粉,以小麦代替玉米生产味精,用小麦原料生产酒精、液体二氧化碳、车用乙醇(汽油)等项目进展顺利,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技

术和设备已得到陆续应用。不少地方相继新建和续建了一批高起点、高附加值、外向型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研制开发出了一批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拳头、名牌产品,提高了我省粮食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全省已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粮食加工企业10多家,开发产品近百个品种。

河南省还重点围绕味精、淀粉、饲料、酒精、药品、环保产品等领域,大力开发研究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用于小麦做原料的替代工艺技术。据河南金星啤酒集团公司副总李京介绍,从1999年开始,公司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进行用小麦淀粉质原料代替进口大麦芽生产啤酒的工艺改造,将小麦啤酒的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到6个月以上。公司利用这一技术开发生产的“金星小麦啤酒”,每吨原料成本可降低600元至800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加快陈粮的转化,今年上半年,河南南阳的天冠集团建成了一套大型变性燃料乙醇生产装置。这一装置将从小麦中提炼出来的乙醇与汽油混合调配,生产出一种清洁的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这一计划,将为大量积压在仓库里的过剩小麦、玉米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空间。目前,这一新型燃料已开始在郑州、洛阳、南阳等地的20多个加油站率先使用。据天冠集团总经理张晓阳介绍,生产一吨乙醇大概需要3吨粮食,这一年产20万吨乙醇的装置每年可转化小麦60万吨,相当于一个产粮大县两年的小麦产量。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河南省的小麦加工转化能力大大提高。全省已基

本实现了以小麦外销为主转变为以面粉外销为主。目前,河南省面粉加工、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行业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以小麦加工转化为主的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达485亿元,实现利税65.12亿元,均居工业各行业之首,已经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四、小麦产业的经营与管理

1、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小麦期货经营。

河南小麦经济是全国粮食经济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粮食经济的一部分。参与国际粮食经济竞争是河南省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河南省小麦应

对美、澳、加麦的冲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内市场上与之抗衡,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最佳的切入点就是采取期货交易的形式。开展小麦期货交易,逐步健全市场机制是解决小麦流通问题的出路之一,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生产、经营、加工企业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现货风险。2003年3月28日,优质强筋小麦已在郑商所挂牌交易,政府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引导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参与期货经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河南小麦经济融入世界粮食经济之中。

2、创新粮食流通机制,组建跨省粮食公司。

粮食流通渠道不畅是发展小麦经济的重要障碍。河南省打破区域界限,组建跨省粮食公司,在产销区设立分支机构,变企业外部运作为企业内部运作,可以有效解决粮食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同时,跨省粮食公司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载体,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新形势下,可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是在粮食收购上起主导作用;二是在粮食价格上起引导作用;三是在供应市场上起稳定作用。这位河南小麦消化提供了良好的路子。

参考文献: 尹钧中国小麦产业化[M].金盾出版社.2010.7

丁华.河南小麦产业化开发模式与实现途径现象[J].河

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4)16-23

杨文钰.农业产业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6

农业产业化 论文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

农业产业化 论文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摘 要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就......

农业产业化

河南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素有中原粮仓的美称[1]。但是随着市场......

农业产业化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龙头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在实......

农业产业化

磐石乡创新举措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摸清家底,全方位掌握人才资源。对全乡127名“土秀才”、“田专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二、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畅谈家乡产业化发展前景,......

农业产业化

码头镇2008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和我镇农产品对外竞争力乃至走入国际市场,根据九江市、瑞昌市文件精神和......

下载农业产业化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产业化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