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考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当代文学史复习”。
1,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进行的一场批判封建传统的思想革命运动。是这些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失败后认识到批判封建传统思想重要性的必然结果。它的目标是革新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它的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由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组成。其标志是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刊。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打倒孔家店”。
2,文学革命:“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提倡人道主义文学观;反对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流派,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是文学革命的标志。
3,阿Q形象:
1、阿Q是一个凝聚着“国民性”的落后愚昧的农民;2,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性格核心。“精神胜利法”是指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相反得到的只是欺侮和压迫,但自己又不去以自强的行为争取这种胜利,却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其特征是:盲目自大、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苟且偷生等特点。
精神胜利法形成原因:外在:传统封建文化思想的浸染内在: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匮乏
4,矛盾《子夜》思想内容:
A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在军阀的混战中,中华民族工业的破产,农村经济的凋敝,揭示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驳斥了“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说法。
B对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和实业救国道路破产的深刻揭示。
C对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加剧压榨工人以求出路和工人被迫奋起反抗的时代特征的深刻表现
5,老舍小说创作艺术特色:
A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B以北京市民社会和底层人物为描写中心
C浓烈的京味儿
D讽刺幽默特色
6,《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
A作为五四青年,觉新有过理想和追求,渴望自由和个性解放,也有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B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他自幼养成了驯顺、怯弱的性格,“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磨掉了他的锐气,使他安于做孝子贤孙
C他是高家两种势力争夺的焦点,介于两种不可调和的势力之间犹豫不决,一方面他屈从于封建家长和旧礼教,另一方面有同情与自己有骨肉之情的叛逆者。由此形成了他的“二重人格”
7,曹禺戏剧创作艺术特色:
戏剧冲突尖锐
人物性格鲜明
8,孤岛文学: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在日本人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柯灵、巴人等人紧密联系现实写下了大量爱憎分明的杂文,爆发了关于“鲁迅风”杂文的争论。租界的戏剧活动也十分活跃,于伶、阿英等人的剧作歌颂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9,林语堂幽默小品的内容:政治讽刺小品;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小品;表现自由主义思想的小品。
10,东北作家群:1931年东北沦陷后,部分进步青年作家相继流亡到关内,并于30年代中期在上海共同崛起,被称为东北作家群。他们最早描写了东北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斗争,揭示出外国侵略者的殖民主义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愚民主义的内在联系,注重发掘中国人自身的生存状况和文化环境对于民族解放的决定性意义。主要作家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白朗等等。
11,广州会议: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会议对当时戏剧创作的不正之风进行了批评,给予作家选择题材的自由和创作风格的自由、探讨艺术问题的自由。
12,大连会议:中国作协于1962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会议继承了“新侨会议”、“广州会议”的精神,目的在于纠正农村题材创作上的浮夸思想和人物形象的单一化。
13,*文学:是在“*”近乎荒漠化的文化环境中畸形生长的文学。是直接服务于“阶级斗争”理论和纲领的极端意识形态化的文学,是解放区及十七年文艺规范极端化形态。
14,伤痕文学:是指“*”结束后产生的,旨在控诉十年内乱给人民和国家造成沉重伤痛的文学作品。它无情地揭露了十年来一体化精神统治造成的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是新时期的文学中最行出现的创作潮流。
15,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16,张承志小说艺术特色:
A富有理性的探索
B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C躁动不安的反思意识和强烈的变革现实的渴望
D作品表现的自始至终都是人物的内心世界
17,朦胧诗审美艺术特征:
A对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的突破,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
B打破了过去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传统方式,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流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散点辐射状态,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
C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多用象征、暗喻,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转递切、瞬间感受的捕捉
18,舒婷诗歌艺术特征:
A特有的女性气质与风格
B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抒情特色
C创造了一套象征符号系统,推动了诗歌语言的变革
19,朦胧诗:1980年前后,公开的诗歌刊物上出现了一种具有新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特征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在艺术视角上,它们大都采取心灵独白和倾诉的视角,采用较为曲折的象征、暗示和隐喻的表现方法,注重形象、意象的刻画与表现,形式和语言大都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效果。
1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作者王蒙在理想主义的陶醉中敏锐而朦胧地感受到一种潜藏在社会心脏部分的不和谐性。 一篇旨在揭露和批判社会主义条件下官僚主义作风的小说。刘世......
当代文学史一、填空题1.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至今的中国文学。2.《相信未来》的作者是食指 3.《一代人》的作者是顾城4."黑夜给了我......
【名词解释汇总】绪论1、“当代文学”1962年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史稿》,“当代文学”最早的正式命名2、当代文学史的分期起点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
当代文学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
上编 50-7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1.1945年10月,由中共领导的中华全国文艺界康帝协会改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第二年,以张道藩为首的、与国民党政府有密切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