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_文学史等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2:06: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文学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学史等”。

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分别代表了汉赋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形式 汉赋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骚体赋:贾谊 《吊屈原赋》 《鵩鸟赋》

汉大赋:1 散体大赋: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杨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京都大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 晁错《论贵栗疏》《守边劝农疏》 汉代史传文学代表:《史记》《汉书》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 杨雄 班固 张衡 《史记》相关:

司马迁生平:字子长,读万卷书(生于史官世家)行万里路(两次北游),父亲遗嘱为修史,修史宗旨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体例是纪传体通史,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史记》叙事成就:1 结构: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框架结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和探索展示(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表述,而是追根溯源)4 驾驭材料,描写场面(《陈涉世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场面)

《史记》的人物刻画:1 扩大了描写范围,闾巷之人入传(三教九流,市斤佃民、、、、、、)人物个性和共性的描写(同是衣锦还乡,韩则大度,偃则报复)性格的复杂化旁见侧出的笔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重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史记》的风格特征:1 宏阔画面和深邃意境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传奇色彩

乐府:汉代朝廷设立的音乐机构,专门搜集保存管理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这些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文人诗:班固《咏史》(现存汉文人最早最完整的五言诗)最高成就代表《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的代表诗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其娴熟的叙事手法主要表现在: 1 汉乐府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对常见生活情景细节别具慧眼,对偶然性突发性事件捕捉也很有新意,叙事题材上,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 2 两汉乐府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不限于撷取一两个生活片段,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连续情节的故事两汉乐府叙事诗在刻画人物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它们各具特点,绝无雷同(秦罗敷和胡姬,一个机智,演出喜剧;一个以命相抗,演出悲剧)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别,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孔雀东南飞》中太守迎亲,大肆渲染)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刘兰芝的外貌服饰)两汉乐府诗有多首寓言诗,以寓言形式叙事,成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处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的闲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结合分析):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徊,很多诗歌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用以起兴发端的有典型事件,也有具体形象(《客从远方来》以女主人收到远方寄来的物品发端写他们对游子的信件的珍视)2 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西北有高楼》高楼飘来的乐曲,乐曲中的悲哀,自己的幻想,构成恍惚空灵的艺术境界)其语言达到炉火纯请的程度,具有高度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诗体中有许多日常用法,虽平淡却有韵味,诗中化用了许多古代典故(《迢迢牵牛星》中叠词的运用)

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的艺术成就:首先《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凶吉,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2 其次《汉书》不仅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并且对那些带有启示性事件,都要特别强调,引起读者的注意再次《汉书》的严谨有法,还在于他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汉书》和《史记》一样,也有写许多人物的轶闻趣事 建安文学: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评价建安文学和正始诗歌:“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三曹七子:曹操 曹丕 曹植(建安之杰)

孔融 陈琳 王粲(七子之冠冕)徐斡 阮瑀 应玚 刘祯

曹操:汉末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创作诗为乐府诗,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脉相承,代表作《短歌行》《篙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现存第一部完整山水诗,创作风格:古直悲凉,气韵沉雄 曹植:字子恒,曹操次子,代表作《燕歌行》,诗风: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又称陈思王,以建安25为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歌唱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基调,对前途充满信心,代表作《白马篇》后期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对自己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赠白马王彪》;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七哀》;述志诗;游仙诗 曹植的诗如钟嵘《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结合作品分析)

王粲:七子之冠冕,字仲宣,代表作《七哀诗》 蔡琰:代表作《悲愤诗》带有自传性质长篇叙事诗 建安风骨含义并结合作品分析: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毛长”“梗概多气”的特点(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人生短暂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面对短促多艰的人生,建安诗歌采取了三种不同态度:单纯的哀叹;感慨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短歌行》);努力突破天命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人生价值(曹操《龟虽寿》)建安文学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4 由于“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正始文学:阮籍,代表作《咏怀诗》82首,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嵇康,代表作《悲愤诗》《赠秀才入军》,风格特征:清俊 太康文学:太康诗风特征:繁缛

代表人物:三张,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1 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赴洛道中作》 2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 3 左思:代表作《三都赋》《咏史》11首 4 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之致”(结合作品分析)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长江下游)和西曲(长江中游)两类

现存南朝民歌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代表作《西洲曲》 南朝民歌形式特点: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北朝民歌代表作《敕勒歌》《木兰诗》 山水诗:以山水为独立审美对象所创作的诗歌,产于南朝刘宋时期,代表诗人是南朝谢灵运,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新体诗(又称“永明体”):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早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又称“永明体”

南朝:何逊(梁),代表作《临行与故游夜别》

阴铿(陈),代表作《江涛送刘光禄不及》

宫体诗:就其内容而言,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于咏物与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肉糜软弱

庾信(由南入北)《拟咏怀》27首,政治抒情诗,在艺术造诣上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 齐梁光景:永明体的流避(过于雕琢)和宫体诗(情感缺乏,没真情实感)而已 魏晋南北朝词赋:王粲《登楼赋》 曹植《洛神赋》 江淹《恨赋》《别赋》 庾信《哀江南赋》 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 谢灵运生平及诗歌创作:出生于士族大地主家庭,祖父谢玄,从山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慰藉 2 诗歌创作主要是山水诗,其特点为:  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因此他的诗歌很难达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 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是现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者发感喟,常常拖一条玄言尾巴 《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景,生机,活泼)3 诗风:鲜丽清新,自然可爱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

 从写意到描摹,陶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他的生活、感情都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流露,是将景物与心境合二为一;谢灵运则不同,山水诗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极貌以写物”成为主要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真实,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把它一一真实的再现出来(《归园田居》其三与《登池上楼》)

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注重言外效果,发挥语言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想去体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采用白描的手法,这些景物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谢灵运则注重写实性,对山水景物做精心细致刻画,力求真实的再现自然之美

从谢灵运到谢朓,山水诗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 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  但是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做客观细致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与《登池上楼》)陶渊明:创作:陶诗主要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2 他的田园诗有的通过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景物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耕种之时浏览群书的乐趣)

《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心情孤独)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人生真谛,无限愉悦,不可言传)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人生易趣,也是其诗歌整体艺术特征 3 艺术特色

 情、景、事、理的浑融,如《饮酒》。陶渊明写景物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写情景一体,对人生了悟明澈的心境,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统摄

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所写之景是最平常事物,但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如《读山海经》 4 陶渊明词赋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判断句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为”“见”字被动句

否定词:不、弗;勿、毋;未、否、非、莫、微 疑问代词(常用意思)

疑问语气词

阅读翻译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动词、形容词、名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

人称代词:第二人称:若;而(与连词“若”“而”区分)

第三人称:其、之

谦称:第一人称

尊称:第二人称 指示代词:是、彼

夫,作为发语词和指示代词区分 者字结构,所字结构 连词、介词用法比较(翻译)而(连词)

则(一般性了解)以(介词、动词、连词)介词:以、于、之

语气词:夫(发语词和指示代词区别)、其、惟 《诗经》用韵:叶音说

双声(两个字声母相同)叠韵(两个字韵母相同)

所谓36字母,字母实际上是指声母,36个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五音:唇 舌 齿 牙 喉(半舌、半齿)韵按韵尾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四声:平上去入(中古)先秦古韵30部 上古声母32声母

《广韵》206韵

诗韵(平水韵)106韵 简述古书注解史:

注解古书的工作开始于汉代,毛亨、孔国安、马融、郑云都是著名注解家

唐代,据汉代700年,意思不那么容易理解,于是出现了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疏”也叫“正义” 唐代 陆德明《经典释文》对正文和注文注音 宋代学者,也做了不少注音工作

清代学者几乎对每一本重要的经典都做了新的注解,除了为古书的工作作注解和考察,清代学者还做了许多古籍校勘工作

集注或集解:一部重要的古代作品,注解的人常常很多,后来就有人把各家的注选集在一起,加上自己的注解,成为集或集解。(何晏注《论语》)

曰、为、谓之: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他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谓:这个术语往往是在以具体解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貌: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

犹:用这个术语,释者与解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之言、之为言:用到这两个术语必然是“声训” 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读若、读如:一般用来注音

古书上某字注以“如字”,通常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面,这个字要照它本来的读音读

衍文: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脱文: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声调的演变:举例说明中古四声是如何变到现代四声规律? 1 平分阴阳

按字母的清浊分:清音字母平声字——阴平

浊音字母平声字——阳平浊上归去:全浊声母上字,归入去声字母 3 入派三

(四)声 清:《中原音韵》归上声

现代普通话:阴阳上去 浊:分为全浊

次浊

文学史

文学史()唐代一、唐代诗(一)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人蜀州》)、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提倡:反对齐梁诗风(纤巧绮丽),提倡刚劲风格,重视抒发一己情怀,做不平制作,做......

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重点名句默写2.判断3.选择连线4.简答5.论述(人物评析、四大名著)6.赏析 名句 张先《天仙子》 沙土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欧阳修 《蝶恋花》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

文学史

绪论一至三章复习要点1、概念:中国当代文学2、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新特征。 3、50-70年代举行了频繁的批判运动4、周扬与胡风在文学观念上的异同。 一当代文学的定义1、......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一、文学常识贾谊,字 太傅鲍照,字 明远陆机,字 士衡司马迁,字 子长,世尊为史迁、太史公 张衡,字 子平司马相如,字 长卿 阮籍,字 嗣宗,世称阮步兵王粲,字 仲宣 刘祯,字公干左......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1、《红日》的作者是() ;《红旗谱》的作者是() ;《红岩》的 作者是()、;《青春之歌》的作者是() 。 2、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

下载文学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学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文学史等 文学史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