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文献综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献综述农业经济”。
农业保险文献综述
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业保险的相关研究从19世纪就已经开始。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时间长、运行状态好,所以研究的时间跨度更大、资料更全、范围更广、研究方法也更为先进。国外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农业保险的性质的研究。
Roumaer(1978)使用福利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保险进行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存在正外部性。Hazell(1981)通过系统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具有正的外部性。Mishra(1997)也指出虽然农业保险并不是公共物品,但却存在着收益的外溢。经济学家Hazzel(2000)的研究指出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政府直接经营或提供一定形式的支持对农业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关于农业保险的需求的研究
当前保险需求研究的理论依据是1947年由Neumann和Morgenstern提出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Arrow(1963)运用期望效用函数对消费者关于是否购买保险的决策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风险规避型消费者进行完全保险的边界。如果消费者购买保险之后的效用相对于没有购买保险的效用较高时,消费者必然会选择购买保险。然而,随着保费的上升,在保障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效用会逐渐下降,当保费上升至一定程度之后,消费者就不会再购买保险,从而得出保险价格是影响消费者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的结论。Goodwin和Featherstone(2003)从需求弹性的角度对美国农业保险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美国农业保险的需求弹性在1993年至2000年期间一直在下降。Geoffroy Enjolras(2009)通过对法国农场农业保险的实证分析,对农场主的农业保险需求进行了重新估测,得出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由于农场主多样化生产而受到削弱的结论。Goodwin和Rejesus(2008)对农场利润、灾害救济和农业保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场主更希望获得政府的灾害救济金而不是选择去购买农业保险,因而政府的灾害救济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3、关于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研究
Chambers(1989)的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农户在购买和消费农业保险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了市场失灵的出现。Goodwin和Yamauchi的研究指出,相比于其他保险业务来说,农业保险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Rothschild和Stiglitz(1976)的研究指出农业保险市场信息并不是完全的。首先收集、处理和传播信息的成本较为昂贵;其次在农业保险由政府部门提供的情况下,通过既定的保险合约的挑选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是农户必然选择;最后保险代理人在追求自己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必然会迎合农民的需求,从而并不存在一个能够有效分散和转嫁风险的农业保险市场。Knight和Coble(1997)等人的研究认为,由于农业保险被保险人的行为具有不可 观测性和机会主义的特点,道德风险使得农业保险不再具有可实施性。
4、关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研究。
Ahsan Ali和Kurian(1982)认为政府必须对农业保险进行公共补贴才能确保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他们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存在农业保险的情况下,产量一般会增加,从而极力主张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或进行其他形式的支持。Siamwalla和Valdes(1986)运用西方经济学中剩余理念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认为政府补贴促使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社会福利总产出小于补贴成本,进一步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同时,他们还认为农业保险的研究活动而不是农业保险才真正是政府应该补贴的对象。Nelson和Loehman(1987)的研究表明,虽然农业保险在理论上是一种转嫁风险的有效方法,但是实践中,农业保险将损失转嫁给其他保险机构或者政府的成本过于高昂,因此,并不需要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相对于直接补贴来说,政府在农业保险合同设计和信息搜集处理方面的投入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福利更大。Skew Hazell(1997)认为成本和效率是政府主导型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直接介入农业保险很可能对私人保险部门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Milton Boyd等(2007)认为,农业保险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农业保险补贴作为一种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
5、关于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的研究。
Gardner(1986),Chambers,Miranda(1991)等多位学者均指出农业保险不适宜采用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并对此作出了各种解释。Mosley(1993)指出应采取对农业保险实行保险费率补贴或者对保险公司实行经营费用补贴,或实行直接由国家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Mishra(1996)认为由于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以及高赔付率等问题,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一般情况下,保费大于农民自己进行风险管理的费用,如果政府不对农业保险提供支持,农场主基本不存在投保的意愿。Jerry R.Skew认为历史已经证明,纯粹采用商业化模式经营农业保险不可行的,美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效仿,但是美国高成本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已经扭曲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因此,他更为赞成农业保险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市场承担单一的责任风险而由政府去主导巨灾援助工作并推动建立风险基金以应对农业系统性风险。
另外,涉及微观方面的具体农作物的保险、农业保险产品设计、农业保险费率厘定等的研究也十分丰富。
二、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以黄公安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学家开始对中国的农业保险展开相关研究,由此拉开了中国农业保险理论研究的序幕。但此后由于农业保险实践发展陷于停滞等原因,农业保险理论研究一直发展缓慢。1982年农业保险业务恢复之后,对农业保险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才得以逐步发展。当前,国内关于农业保险及其经营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农业保险性质的研究
郭晓航(1986)首次提出农业保险需要政府的政策性支持,然而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各方面足够重视。李军(1996)从财政学的角度出发对农业保险的性质进行研究后认为农业保险是准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支持。刘京生(2000)对农业保险的属性从商品性和非商品性这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农业保险在具有商品性的同时还具有非商品性,即具有双重属性。庹玉柱、王国军(2002)对农业保险的性质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农业保险既不属于典型的私人产品,也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产品而是一种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较多的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物品。马文平等(2009)通过对农业保险的分析得出了农业保险属于私人产品属性更强的一种准公共产品的结论。
2、关于农业保险的需求的研究
国内关于农业保险需求的早期研究主要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李军(1996)、庹国柱和王国军(2002)等认为导致农民对农业保险需求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保费较高,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保险合同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民的风险规避意识和保险意识较差;部分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占比较低,普遍对农业收入不予以重视;除农业保险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种植等其他方式来分散风险。最近的文献则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农业保险进行研究。钟甫宁、宁满秀和邢哪(2007)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地区棉农购买农业保险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民是否购买农业保险取决于其生产行为。张跃华(2007)对河南省622户农户关于农业保险的认识以及投保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根据结果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农业保险需求在短期内很难发展起来。谷政(2008)研究了江苏种植业的农业保险需求,在对江苏省农民分散风险的方法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江苏省种植业的保险需求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当前农户在规避农业风险的方式上更倾向于依靠自身力量,农业保险这种理论上行之有效的风险转移措施一般并不在农户的考虑范围之内。方伶俐(2008)在对湖北省孝感、襄樊及十堰三市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因素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以及文化程度不高削弱了其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此外,农户农业生产规模小以及非农收入占比较高对其农业保险需求会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农户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民的农业保险购买决策的影响更为显著。
3、关于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研究
张跃华(2005)基于农民的风险偏好对市场失灵进行了解释,认为当收入水平较低时,农民的风险偏好是中性的。在政府不提供补贴的情形下,农民并不会通过农业保险来转嫁风险,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冯文丽(2008)从双重正外部性的角度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探讨,认为如果以纯粹的商业化机制经营农业保险,农业保险供给短缺和需求不足将会并存,政府应当对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户进行保费补贴并对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税收优惠以及管理费补贴等,推进农业保险的规模化发展,从而使得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冯登艳、张安忠、马文平(2009)认为,以商业化的形式经营农业保险会导致市场失灵,这时会出现农业保险需求较低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现象。农业保险的系统风险是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一般原因,而市场失灵的特殊原因主要包括:农业保险的外部性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而得到了放大;农产品价格较低以及其商品化程度不高使得农业保险的“可保性”降低;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使得农业保险一直被忽视;农民收入水平低的同时农业保险保费较高,从而抑制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较小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加剧了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
4、关于农业保险补贴的研究
陈璐(2004)、左顺根(2006)、黄昆(2007)等众多学者都对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的属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农业保险的外部性特征是导致农业保险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提出政府必须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以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张路华和顾海英(2004)认为,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支农政策,其补贴的额度取决于它能够起到的作用,更确切的说是与其他支农政策相比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朱俊生(2007)认为针对农业保险保费较高超出农民负担能力、经营成本较高等问题,政府对农业保险经营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是必要的。孙香玉(2008)认为,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所引起的社会福利净增加的多少取决于农民保险需求的大小以及农民参保率的高低。农业保险补贴给全社会福利带来的变化因地区而异。
5、关于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
当前理论界对农业保险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争论,农业保险实践中也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郭永利(1995)等认为发展农村互助统筹保险更为符合中国的国情,这种模式对农业保险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展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庹国柱(1997年)针对当时农业保险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中国特殊的国情提出了三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型即由政府组建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二是互助合作型即农业保险由农业保险合作社开展;三是分散经营型即农业保险,由政府设立对农业保险进行统一管理的专业机构,由多家商业性保险公司共同开展。庹国柱认为政府主导型和互助合作型这两种模式更为可行。孙文军(2001年)考虑到农业保险经营的特殊情况和当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提出了“联合共保”和“合作保险加再保险”这两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以供选择。庹国柱和王国军(2002)针对当时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甚至萎缩的情况提出,政府应当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以促进中国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6.对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及其借鉴的研究
以庹国柱、王文军、孟春、冯文丽等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对美国、西欧、日本以及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保险发展进行了大量对比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美国的主要经验是,为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政府必须清晰认识其地位和作用,政府直接经营农业保险的方法不具有可行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地区之间保险险种、保险标的和保费水平的差异。②日本农业保险发展的启示是,对农业保险进行大量财政补贴,同时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对特定的农产品进行强制保险③为提高农业保险承保率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除日本等少数国家外,发达国家对农业保险大多采用自愿或间接强制的原则,而发展中国家较多采用强制投保的方式。④几乎所有国家的农业保险发展经历都表明了农业保险发展的法律环境对其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国外研究方面
从研究角度上看,国外对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较多的采用微观的方法,对某一国、某一地区的实际情况予以更多的关注。从研究方法上看,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的方法被大量使用。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国外学者在对农业保险进行一定假设条件之后,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在很大程度并不具备适用性。仅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参考。以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为例,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政治体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状况、保险公司发展状况、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以及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等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差异过大。因此,中国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甚至是各个省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外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不能照抄照搬。
2、国内研究方面
当前国内学者对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农业保险市场存在失灵状况以及政府应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这几个方面的意见较为一致。对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的探讨也比较系统和深入,但意见仍不统一,尚存在着很大争论。除此之外,缺乏创新性也是国内对这一问题研究所存在的缺陷。对中国农业保险应该采用何种发展模式,国内学者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将国内外对农业保险的研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国内理论界更倾向于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关于各个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研究较为较少。
农业保险(简称“农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20......
农业保险补贴频频遭险企联手地方政府瓜分2012年11月05日 09:29 经济参考报补贴被骗取巨灾风险大险企“下乡难”农业保险三大症结待破记者白田田李唐宁周勉毛海峰北京湖南陕......
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分析学 生 姓 名: 汪莹 学 号: 22014110828 学 院(系): 金融学院 专业(方向): 保险学 成 绩: 2015年1月摘要 ························......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意见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是否顺利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由于农业生产守非人为因素影响很大,抗风险......
我国农业保险1.概念: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2.分类:2.1按农业生产对象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