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作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美术史第二次作业”。
中国美术史期末考查
班级:
工业设计111 姓名:
左承鹏
学号:
213110139
授课教师:
杨林
一、名词解释:
1、谢赫“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
六、传移模写
2、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皱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一种以北齐画家曹仲达为代表,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另一种以唐代画家吴道子为代表,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3、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稠叠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4、石涛“一画论”:
一是作为绘画的本体,“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二是理一万殊,“一画之法,乃自我立”。三是一气呵成,在作品中以有形的线迹蕴含弥贯宇宙的生命之线。
二、论述题:
1、为什么先秦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答:青铜冶铸技术是中国先秦文明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商代就以成熟,周代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之际达到高峰。先秦美术以装饰风格为主导,它的形成有社会和艺术自身两方面的条件,而青铜器恰好体现这两方面因素,因此它在先秦文明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铜器是最早的金属工具,不过它在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改变生产力,而是在确立生产关系上,并由此形成古代青铜器独立的造型体系,这从青铜器的三种功用(日用器、乐器、兵器)可以看出它是先秦贵族统治集团用来祭祀、享受和征战,体现了统治特权,比较有代表的器皿有商代早期的饕餮乳钉纹方鼎(日用器)、曾侯编钟(乐器)、越王勾践剑(兵器)。
然而,为贵族服务的青铜艺术,必然随着统治阶层的变化而变化,西周后期至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列国在政治上走向独立,这一趋势引起了青铜风格的转变。青铜器的风格转变与更新都是围绕着礼制的动摇而发生的,而在春秋时代“礼乐崩坏”的风气中,青铜器物功用与型制纷纷脱离殷周巫教和礼教所规定的旧制,大多只是空有其形式。青铜器文明在先秦时代中的产生、发展、繁荣、消亡,深刻地反映了商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青铜器的风格转变正体现了先秦政治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它伴随礼制而生,也随同礼制而亡,可以说,先秦史也是一部青铜器发展史。
2、汉代绘画的基本表现手法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题材内容?
答:汉画的风格在两汉四百年历史中具有统一的基调。它在线描的基础上,积累起勾画立体形象的能力,并运用平涂为主的色彩,丰富画面的表现力。汉画的质地各不相同,包托帛画、壁画、漆绘和汉代特别盛行的画像石、画像砖,然而它们都表现非常大气的共性,根据其风格可考究其源头,就其承接的主要传统而言,西汉的画风与楚文化之间的联系最为直接。汉初崇尚黄老思想,整个社会风气与楚国相通,道家的“齐物论”把生死大事等量齐观,其中包含了远古时代万物有灵的巫术信仰。厚葬的习俗把现实生活和多种传说编织在一起,构成了汉画表现的基本主题。汉画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其铺陈不是停留在简单的物象堆砌上,而是通过人物举手投足的动态来相互呼应,并用充满表现力的线条将生命注入其中,那些惟妙惟肖的人物令人叹为观止,它们的魅力不在于造型的真实与否,而在于笔墨线条的流转飞动。汉帛画继承战国楚帛画,所有形象都用墨笔勾画,轮廓十分清晰,这种手法通常称之为白描,而与此同时,汉帛画也将楚帛画中人物纹样的图案式处理转到绘画式的画面表现,生动展开了再现对象的探索过程,由于这个转变,汉画的人物描绘走上较为具象的阶段。
而以刻凿方法制成的画像石和用模压焙制的画像砖,在汉画创作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画像石在不同地区表现手法也有所不
同,比如徐州地区出土的画像石棺上,有表现汉代纺织技术的画面,是用浮雕形式,但加强了轮廓线的作用、陕西绥德王德元墓画像石,则在“减底法”的运用上结合了单线阴刻的技巧,把画面某些局部画到边框上,造成了奇妙的底图互换的视觉双关效果等。画像砖单线阳刻的造型方法和绘画更接近,勾线的能力发挥的酣畅自如,得心应手,汉画以单线勾勒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基本特色在此反映得非常典型。
从出土的汉画来看,其题材大体可分为四个方面:日常生活的场面、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象图,这些题材构成了汉画的主体内容。
3、南北朝佛教石窟遗迹具有哪些突出的风格特点和综合成就?
答:由于佛教的传入,佛教石窟艺术在南北朝开始兴起,在这种文化的融合中,佛教石窟艺术也表现出独特的风格特点。在莫高窟,连接建筑和其它艺术形式的媒介,就是泥塑妆彩。不但石窟避免上可以装饰高低浮雕,而且各类佛教造像也可以根据窟内的需要,可大可小,随时调整,更重要的是,妆彩的雕塑作品也和布满窟壁的佛教绘画融为一体,铺天盖地,营造了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神奇世界,加之绘画题材和表现风格新奇多样,使得石窟艺术备受瞩目。
从规模空前的云冈石窟群来看,其突出的风格特点表现在许多不同地方,比如佛像的服装样式,早期的“偏袒右肩式”及“通肩
式”再到后来的“冕服式”,这都是北魏统治政权在汉化进程中的反映。还有一些佛传浮雕,它们继承了汉代画像石的风格,用连续成组的故事图来表现人物动态和背景。再到后来,云冈石窟的外来风格开始减弱,北魏迁都洛阳后,汉地的传统就成为主导的风格。而龙门石窟规模虽不及云冈,可其艺术价值却丝毫不为逊色,其中许多佛像代表了北魏后期流行的“秀骨清相”的造型风格,在衣饰方面,也富有生动的韵律感,使人想到北朝绘画中随后出现的“曹衣出水”的特点。还有克孜尔和莫高窟等石窟,那惟妙惟肖的雕塑,色彩鲜艳夸张的壁画,都有着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在这些石窟的艺术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外来的建筑、雕塑、绘画等一系列的元素与汉代流传下来的视觉艺术相辅相成,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这种文化的相互融合,为后来隋唐的统一作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铺垫。
4、唐代人物画艺术家是如何认识和表现现实生活的?
答:作为唐代最杰出的人物画艺术家之一,不得不提到吴道子,他对于生活的认识和表现,完全是抒发个人的情感意兴,他的创作主题总是尽情地表现自己,他的画也正如他的生活态度,奔放豪迈、无所羁绊,喜欢打破传统,不甘于受规则束缚的那份洒脱,从他的画面中,不以精工见长,而是“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点画。人皆谨于相似,我则脱落其凡俗”。他作画的线条粗细变
化,不可穷诘,以表现“高侧深远,卷褶飘带之势。” 再说到王维,这个山水诗人兼画家,他所提倡的是一种文人的艺术理想,一种高雅的超然境界。由于出任过叛军手下官职,他的仕途一直比较坎坷,这也看破红尘,在长安郊外的蓝田过起隐逸的生活,这也导致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王维总是用清新隽永的自然启示来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从他开始,绘画的功能在逐渐改变,从面对公共服务政教,转向面对自我,服务个人和心灵。在画功技法上,王维的天赋可能略逊于吴道子,但在思想境界上,王维更胜一筹。
而阎立本作为宫廷画师,对绘画技法要求很高,也不便太多发挥自己的性情,因此他就感到因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心冲突,也就因此很难在他的画中看出他对生活的认识和表达。再到后来的仕女画派的张萱、周昉等人,他们是在描绘出一种健康美丽的女性,符合当时唐人的审美观,画中所展现的那种女性之美也在艺术价值上得到了肯定。
5、两宋山水出现什么样的风格转变?为什么会出现南北不同的风格转变?
答:北宋的山水画突出的是山水的整体性,注重整个山水画的布局,强调主次关系,而且一般都是雄奇险峻的山峰为主,突出山的庄严气势,流水仅仅是衬托山的存在。对于虚实的把握也是驾轻就熟,通常整幅山水画看上去虚实相映,颇有一种独特的意境。这期间的代表人物有李成、范宽、许道宁等人,他们用着各种独
特的皴法来描绘出山水的那种气势。而到了南宋,山水画出现更多局部的作品,画面的留白也越来越多,作品也不再像北宋那样突出山那雄壮的气势,而更加注重水的灵动性,整个画面突出一种细腻、秀美的感觉,注重水墨的表现力,营造出特有的空灵意境。两宋的山水从北宋的阳刚奔放到南宋的阴柔内敛转变,画面的意境也从庄严转变为空灵。
两宋山水画风格发生如此大差异的原因在于政治环境以及地理位臵的不同,北宋末年,宋王朝在金人的铁蹄下覆灭,因此在南宋的文学绘画作品中,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忧郁伤感,而不是北宋那种豪迈气魄。还有到了南宋,都城由原来的汴州变为杭州,整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也由中原地区迁到江南地区,由于地理位臵的不同,江南的环境特点也让南宋的山水画风与前朝迥然不同。
6、宋元绘画风格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
答:
7、吴门画家如何借鉴前代山水画的成就而自成面貌? 答:
8、清初“四王”、“四僧”是怎样得益于董其昌而自创局面的? 答:
中国美术史第二次作业一、试述宋代院体画和士夫画的不同。院体画主要以工笔重彩为主,追求的是富丽堂皇的效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
史前美术一、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其艺术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二、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zhiyu人制作的石墨装饰品。......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远古的先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就在劳动工具——石器上倾注自己的审美热情。可以说中国美术的历史就此开始。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
名词解释1.顾恺之顾恺之: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风格体现了魏晋时代的审美精神而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求形似,而是主张“......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饕餮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