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大资管来临 办法全解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资管新规细则解读”。
统一大资管来临 办法全解读
观察者言:较年初的版本,11月17日正式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严监管”的总基调未变:去通道、限杠杆、打破刚性兑付,在资产管理产品统一报告制度的基础上争取信息共享。但在多项要求中,仍留有余地和弹性空间,给银、证、保三会留下了不少监管手段的寰转寰空间
财新记者 吴红毓然/文 逾百万亿元资产管理市场,终于迎来统一监管。
11月17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总体思路是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做出一致性规定,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按照程序,银监会早已经准备好了的《商业银行理财监督管理办法》也将很快公开征求意见。
《指导意见》由央行牵头,中编办、国务院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组成的“统一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则”工作小组起草,2016年12月形成初稿后,2017年1月中旬向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委征求意见。大资管办法是国家金稳委落地后,推出的第一项重磅举措。11月1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马凯担任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近期工作要点,据财新记者了解,资管办法则是其中之一,与会人员讨论了该办法,相关领导要求尽快向市场征求意见。
可以看出,较年初的版本,对于资管如何监管,“严监管”的总基调未变:去通道、限杠杆、打破刚性兑付,在资产管理产品统一报告制度的基础上争取信息共享。但在多项要求中,仍留下了不少弹性和余地,也给银、证、保三会留下了不少监管手段的转寰空间,比如不再强制第三方托管,承认期限错配的存在,如何对资管产品公允计价、如何进行资管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均待出台细则。同时,监管也采纳了市场机构建议,将智能投顾纳入持牌监管范围。
不容忽视的是,正在征求意见的资管办法,并没有出台大资管行业的上位法,而这本是解决大资管根本问题的基础。对于资管的定义,其核心究竟是“委托-代理”关系,还是信托关系,目前并不清楚。本次征求意见稿称,“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财新记者对比发现,此次文件,删除了此前版本中需参考的《证券法》《基金法》《信托法》等法律依据的说法。
财新一直关注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迄今采访上百位“一行三会”及资管市场人士,记录了大资管从爆发到规范,从乱象丛生走向创新实践的历史进行时。
2012年9月,财新发表《券商创新起步》等多篇报道,提醒关注这一市场正在改变中国的财富管理格局。早在2013年4月,财新推出特别报道《大资管混战》,率先指出所谓的影子银行,其实质还是银行的影子,存在监管套利、风控放松等多种现象,呼唤设立国家层面的《资产管理法》,以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分级持牌,要求基金、保险、证券和银行的资产管理,在统一的资产管理法下合规经营,不同的主体享有同样的法律地位。2013年7月,“钱荒”来袭,财新发布封面《同业解连环》业务多篇报道,向市场解构了眼花缭乱的同业业务的实质。
此后,财新推出《银行理财的关联交易》《银行表外升级表表外》《同业新规127号文全解读》等报道;2016年2月,财新推出封面报道《大资管硬着陆》及《走出分段式监管》,再次呼唤监管尽快统一标准,提醒资管市场的新变化:大量结构化产品绕道涌向一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要么是名股实债扩大信用风险,要么是随股市波动而风险加剧。资管业务不断爆发风险点,刚性兑付风险如堰塞湖,塌方的危机随时存在。2016年7月,财新推出特别报道《重塑影子银行》,详细讲述了银行理财监管办法历次“难产”始末,讨论了银行理财的众多焦点问题。2017年初,央行牵头酝酿统一的资管办法,财新推出封面报道《统一大资管》,研判方向,并对可能出台的政策内容进行解读。
在11月17日《指导意见》发布后,财新第一时间推出准确、深度、必要的解读系列,标题和要点如下:
【统一大资管之一】监管办法落地 设定新老划断和过渡期对资管产品分类,对同类资管业务的杠杆率、投资范围、信息披露等做出一致性规定,避免监管套利;过渡期设定为2019年6月30日。【统一大资管之二】国家金稳委第一把火:净值化管理超预期超出市场预期的是,《意见》新增一条“净值化管理”规定。比如第十八条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按照公允价值原则确定净值的具体规则另行制定。这一条是新规定,意在真正打破刚性兑付。不过,据财新记者了解,此条款在今年1月多部委会签后,早已进行了修订。【统一大资管之三】资管办法新增了什么内容:智能投顾《指导意见》指出,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机器人投资顾问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充分披露信息,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统一大资管之四】资管办法重在“破”央行强调刚兑要受罚据财新记者了解,《指导意见》对如何明文解决刚性兑付的问题调整过多次措辞。在今年1月流传的版本中,并未明确定义刚性兑付的问题,仅表示“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由相关部门实施处罚”;而在财新记者独家获悉的4月修订的版本中,其对刚性兑付的表述已与目前公示的《指导意见》几乎一致。【统一大资管之五】资金池从禁止到规范
银行可设理财子公司两年前,银监会单方面叫停17家商业银行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备案。如今,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资管办法拟要求,银行需设立具有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除此,突破在于,监管当局承认了银行理财“期限错配”的客观存在,不再强制一一对应,但要求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统一大资管之六】对比四版资管办法
合格投资人门槛提高按征求意见稿规定,银监会可以单独设立合格投资者门槛,市场预期,银监会或在即将出台的理财管理办法中,可能也会提高高净值客户的门槛,与征求意见稿保持一致,即近三年每年超过40万元。在面向公众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范围上会受到较大限制,且不得低于三个月。这意味着,超短期银行理财的时代落幕。........相关报道还将继续。■责任编辑:凌华薇
2017年11月17日,由一行三会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意在实行净值管理、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合通道,避免监管套利等。 首先,我们来......
随着国内机构与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急需更丰富、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渠道,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得以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自2012年5月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
事件4月27日,央行等四部门正式发布资管新规细则,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资管新规细则具体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资管新规落地会对未来的金融环境带来怎样的变革?1策......
大资管培训心得体会4月23日,有幸参加了钟楼区委组织部联合钟楼经济开发区共同举办的“6+1板块”建设素质能力提升班第二讲——“大资产管理时代的价值管理与投资实践”。富弼......
地产大资管巷战房地产这块蛋糕出烤箱了!对于私募、基金、券商、VC来说,房地产不再“闻其香而不得食”。自去年6月起,证监会和保监会陆续放宽资产管理限制,房地产开发商立马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