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商业银行绩效管理”。
“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研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面临重大突破,监管当局逐步放松金融管制,资产管理市场非常活跃,资产业务快速发展,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转型升级潜力得到空前提升,加快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调整步伐,也决定了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改革的重点。
一、“大资管”时代发展趋势
以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启动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为标志,“大资管”时代已经到来,并伴随着日益规范的监管和不断创新的产品,逐步经历了存贷款替代、理财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三个阶段。
(一)存贷款替代阶段
存贷款替代阶段是“大资管”时代的起步阶段,该阶段特征是商业银行将代客理财作为资产负债调节的附属工具,理财产品成为存贷款替代产品。在存贷款替代阶段,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形式是代客理财,存贷款替代的定位局限了资管业务的发展,资管业务不能专注于做好客户的资产增值和服务。为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实现从“资产持有大行”到“资产管理大行”的转型,我国传统理财业务开始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做好对客户资产的专业管理和服务,逐步从“存贷款替代”回归到受托管理的本源,从存贷款替代阶段过渡到专业的理财资产管理阶段。
(二)理财资产管理阶段
理财资产管理阶段是“大资管”时代的必经阶段,该阶段特征是理财回归到代客理财的本质,理财业务更加市场化、标准化和规范化。2013年9月以来,银监会积极推进银行理财业务的重大创新,在负债端推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在资产端推出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其中,理财管理计划是商业银行作为管理人对投资者委托的资金进行投资、运作、管理的载体,由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由商业银行直接设立以单一企业的债权类融资项目为投资方向,在中央结算公司统一托管、在银行间市场公开交易、在指定渠道进行公开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投资工具。目前,有14家商业银行已获得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标志着银行理财业务开始向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
(三)资产证券化阶段
资产证券化阶段是“大资管”时代的高级阶段,该阶段特征是监管不断放开,资产转让和银行理财向证券化、标准化升级。2012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2013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成功发行总额80亿元的铁路专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成为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后发行的首单产品。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除了作为证券化发起人,通常还充当贷款管理机构和资金保管机构角色;不再通过持有资产盈利,而是将资产流动化,通过管理资产获取收益。资产证券化的重启,无疑将为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大资管”对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影响
“大资管”背景下,商业银行处于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跨领域、跨产品的环境变革中,传统经营理念受到冲击,各项业务面临巨大挑战,要求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和收入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传统经营理念受到冲击,绩效管理视野和眼光发生变化
随着监管放开和不断市场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业经营格局将取代原有的“银证保”界限分明的格局,各竞争主体纷纷扩容,银行传统的“存款立行”、“贷款立行”思想受到冲击,“大资产立行”思想初显,要求银行眼光从“向内、看同业”变为“向外、看混业”。
(二)经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绩效管理对象和角色更加多元
“大资管”背景下,多个部门、多个机构以多种角色参与到大资管业务的委托、管理、托管、通道、产品池等各个环节的全链条营销和投资管理活动,职责定位和分工发生明显变化,考核对象将由原以分支机构为主、部门条线为辅,向分支机构、子公司、利润中心等并重转变,且跨行业、跨板块、跨部门的联合营销事项日益增多,对联动业务的考核诉求随之增加。
(三)存款增速、占比及稳定性下降,存款管理不确定性增大
随着金融财富的不断积累,社会金融资产配置结构逐步呈现多元化,传统存款等金融资产比重显著下降,新兴金融资产比重上升。同时,随着表外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开放式产品的增长,表内资产负债项目变动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存款“冲时点”现象将依然明显。
(四)中间业务由传统低端向新兴高端转变,管理重心开始转移
凭借在理财、账户管理等领域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及强大的渠道客户优势,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产业链中可以同时赚取顾问咨询费、交易佣金、托管收入、代理手续费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收入。国际活跃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40~60%,资产管理业务贡献一般为40~60%。2012年四大行理财收入仅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25%,未来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和收入均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五)利差逐步收窄,NIM提升和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资金和客户竞争,资金供给端的回报要求将不断提高,资金需求端的期望成本也将趋于下降,这将从资产和负债端同时压缩银行的利差空间,对于降低表内负债的付息率、提高NIM指标以及降低加权风险资产均有负向作用。
(六)风险管理重点由表内向表外转移,风险管理范围扩张
“大资管”业务主要体现在表外,表外交易结构复杂,风险传染隐蔽性高。同时,“表内兜底”的思想意识依然存在,没有建立独立的风险抵补机制,表内外风险隔离体系尚未真正建成。目前商业银行风险考核指标仍局限在表内数据,自营及理财汇总的业务份额、产品投向无法集中展现,不能完全反映表内外风险。
三、“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建设探讨
商业银行要“迎大资管之机,谋大发展之路”,切实发挥绩效考评的战略导向作用,不断完善绩效管理方式,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引导全行“在规范中发展、在创新中转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正视机遇和挑战,坚定绩效管理方向
要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并顺应信用中介向资产管理中介转变趋势,积极拥抱变化,主动吸纳新业态和新技术,用互联网、泛金融、大资管的理念武装自己,扩大边界与内涵,摸索出一套成熟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
(二)坚持价值核心不变,加强资本约束控制
要始终坚持价值核心理念,以能否节约资本、提高资本回报水平作为判断标准,围绕资本约束和价值回报要求,加强经济增加值(EVA)和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考核,统一规划和管理表内外业务,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三)加强联合营销,创新利益分成模式
要以实现“优势互补、战略多赢”为目标,鼓励考核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包括境内外、母子公司、分行之间等联动,并逐步加强业务合作、加强战略联盟以及创新利益分成考核方式,搭建涵盖保险、基金、证券、租赁等行业的综合化经营大平台,提升集团综合竞争实力。
(四)完善存款考核,提升存款稳定性
要以做大集团资产管理业务为出发点,不断扩充存款考核的内涵和外延,做大表内外资产规模;要积极落实监管要求,进行存款日均考核,设置月末存款偏离度扣分项,避免“冲时点”现象。
(五)引导业务转型,促进新兴收入增长
要以市场为准绳,完善中间业务考核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要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为目标,引导提高顾问咨询费、交易佣金、托管收入等新兴收入,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六)加强定价管理,提高NIM整体水平
要以提高银行生息资产整体盈利水平为目标,加强对NIM生息资产收息率综合回报考核,鼓励分行实行以成本为导向、以流动性为边界的大负债结构内部优化管理,提高资产与负债业务、表内与表外业务、信贷与非信贷业务、管制与市场化业务之间定价的协调性。
(七)加强风险考核,重视全面风险管理
要以夯实立行之本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风险考核力度,保障业务持续稳健发展;要以统一表内外风险控制为标准,密切关注表外风险计量进展情况,加强“大风险”考核,提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财务会计部
随着国内机构与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急需更丰富、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渠道,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得以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自2012年5月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
MOM大资管时代MOM:“让专业之人做专业之事”的基金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可是,基金种类繁多该如何选?买了基金后也需要主动管理该怎么破?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基金中分散投资做出资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商业银行资管报告参考,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关于大资管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思考2014年09月29日10:04楼文龙来源:金融时报发表评论【字号:大 中 小】2012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推进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措施,逐步打破了......
大资管时代之各类资管制度比较自2012年5月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新一轮的监管放松,在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以及减少相关限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