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优秀]_新闻阅读与实践练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3:18: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闻阅读与实践练习”。

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

——对开展“走转改”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开展“走转改”活动是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它促使我们的广大编辑记者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在走向实践的学习中不断转变我们的作风,不断改进我们的文风,不断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基层一线是新闻的本源所在,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深入基层,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拓宽视野胸襟,回答好“依靠谁”的问题;转变作风,才能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开展“走转改”活动;改进文风,才能让新闻生动鲜活、群众喜闻乐见,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如果只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作风漂浮、文风呆板,只会离生活、离实际、离群众越来越远,不仅达不到传播的效果,更得不到群众的喜爱、信任和支持。

走基层,不能蜻蜓点水,不能浮光掠影,要身入,更要心入

走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的有效载体、根本途径。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后,有记者感叹:只有到了一线,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听到百姓的心里话。真正“俯下身”,有了对社会、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升华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报道内涵。也只有真正“弯下腰”,唠嗑中学说家常话,田野里感受百姓情,才能更好地改进文风,因深入而生动,因真切而感人。

开展“走转改”活动要求我们的编辑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生活中去寻找题材,去淘金,去抓“活鱼”,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走转改”活

动也是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返新闻事实之质朴,返新闻本源之真实。它可以避免闭门造车,避免老调重弹,也只有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到生活中去,才能写出含有更多受众感兴趣素质的新闻精品。

“只有到了基层、到了一线,才能感悟生活的真谛、百姓的真情,才能不断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职业追求。”这是一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的深刻感悟。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新华社120多名编辑记者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灾区进行实地采访,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各族群众欢度节日的喜人景象,反映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显著成果。在体察民情、倾听民意、传递民声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人生百味。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肖忠仁去年跟随采访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出访拉美四国。历时105天,克服5个台风,航行24600多海里,首次成功访问4个国家,发回40余篇原创广播稿,198篇(幅)网络稿件,25篇视频报道。他说:“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华丽辞藻,只是平常和简单的故事,也会让人们了解到人与人之间没有国界的可贵爱心。”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记者刘毅深入“风刮石头跑,满山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四季穿皮袄”的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气象站进行采访。他说,新闻工作者的位置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走转改”是一记千钧重槌,使新闻工作者头脑清醒,进一步认清自己的使命,找准自己的位置。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开展“走转改”活动,不能身到心不到,要脚板与心灵双至,这样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闻作品。

转作风,不能满足于拿总结,不能满足于闭门造车,要深入基层,更要扎根基层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告诫全党要永远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拂晓报》,有着光荣的传统,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拂晓报人孜孜以求形成的“五大精神”和“六大作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我们继承先烈遗志和《拂晓报》光荣传统,弘扬拂晓精神,不断开拓党报宣传工作新境界,把新时期的《拂晓报》事业推向前进的强大动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一些编辑记者丢掉了这些好的传统和作风,在目前的新闻界普遍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现象。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假大空”的盛行,低俗之风弥漫。有些记者在采访中,满足于拿总结,满足于闭门造车,搞“宾馆写作”、“身体写作”,“自娱自乐”,根本不考虑群众爱不爱看,根本不考虑群众的感受。有的脱离生活的主流、远离人民的愿望,把低级趣味当通俗易懂,把迎合媚俗当喜闻乐见,把哗众取宠当生动活泼。无论是“自娱自乐”的脱离群众,还是“毫无原则”的迎合群众,这些都是与“三贴近”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不合拍的。

开展“走转改”活动,要把发扬光荣传统和弘扬“拂晓精神”贯穿始终,要把坚持“三贴近”贯穿始终,要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始终,始终把群众满意产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永葆政治本色,全心全意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动员大会上提出要让基层意识、群众观点融入血液,成为价值理念,成为新华人的自觉行动。“以前经常下基层,都是以正面报道为主,这次下基层,更多关注民生,感受和想象的不一样。越到基层越精彩。”新华社摄影部记者高学余更是深有体会。

天津日报社社长杨桂华说得好:“„走转改‟的过程就是弘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过程。我们的编辑记者正是在走进基层、融入群众的实践中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党报要发挥好舆论引导的能力、新闻传播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就必须从群

众中吸收养分,从实践中吸取力量,才能真正地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改文风,要善于从群众语言中获取智慧,力避空话、套话

“好的新闻作品是用脚板在基层走出来的,是在群众中间用心体验出来的,是用百姓最朴实的话说出来的。”这是光明日报参加 “延安行”记者的共同的体会。

改文风,就是要把以往烦人的空话、套话,改为人民群众喜欢的实话、真话。群众语言来自生活、发自肺腑,是民生冷暖、喜怒哀乐的直接表达。在“走转改”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围绕群众关心的话题,说实事求是的话,说富有生活气息的话,说老百姓自己的话,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更富激情、更有感染力。

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我们的许多编辑记者,特别是中央级新闻媒体的负责人,以身作则,深入基层,扎根基层,采写了一批新闻精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都对活跃报纸版面、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事实是,这样的作品实在太少,特别是在一些地市级党报,有些稿件读着和原来没什么两样,空泛无味,现场描写的如“数萝卜下窖”,没有生趣,有的巨细毕呈,牛溲马勃,拉杂可笑。穆青同志在谈现场新闻写作时着重提到这一点:“我们有的记者不会写,写出来的文章都是概念化的语言,千篇1律,群众不爱看。”我想除了与记者的写作功力不够外,还与他们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体验不够有关,大量的可歌可泣的细节,没有仔细观察,没有去认真地体会,自然无法写出传神的现场感强的受众爱看的新闻精品。

难怪一些编辑记者感叹,一旦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我们的新闻报道就有了灵感火花,我们新闻写作就能文思如泉涌,远远胜过坐在办公室内搜肠刮肚、躺在文件堆里东拼西凑、泡在互联网上复制粘贴,而且新闻报道的文风也才会变得清新朴实、鲜活生动。“走转改”活动告诉我们,新闻工作者应当善于从群众语言

中获取智慧、受到启发,不断创新语言表达方式,少些说教式、远离八股腔、避免假大空,努力形成说实话、说新话、说短话的报道风格。

返璞归真

“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上海市普陀区岚皋路幼儿园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是当代人的渴望与需求。艺术能力、人文素养是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幼儿园陶艺教......

让爱情返璞归真(优秀)

让爱情返璞归真月的旅行中记忆清澈如水,轻轻触碰,便荡漾开去一段温馨的时光,懵懂的年华,爱如梦似幻般与我们同行,同行在一场无关风毕业后,阴差阳错的将实习的地点选在了咸阳,这违背......

驰名商标返璞归真

宣传禁令让驰名商标回归本真8月3日即将实施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将驰名商标的定义由“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修改为“在中国为相关公众所......

简历返璞归真

简历返璞归真 薄  简历是求职者的敲门砖,简历制作得好不好,关系到求职者能否取得面试的机会和求职的成败。一些没有经验的求职者总是误认为简历越长越好。一位人事经理告诉......

返璞归真成语

返璞归真成语【成语】:返璞归真【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简拼】:fpgz【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

下载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优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优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