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论列宁的理论观与实践观的辩证统一_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2:39: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宋才发:论列宁的理论观与实践观的辩证统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

宋才发:论列宁的理论观与实践观的辩证统一

论列宁的理论观与实践观的辩证统一

宋才发

*

理论与实践是认识论的重要范畴。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人们把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而达到的思维成果。科学的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学风和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列宁一生所从事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堪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先声。“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这句重复过几十次的著名原理,充分地估量到理论的重要性。恩格斯早就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因为它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就能使先进的阶级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目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在这个理论体系之中。当人们把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理论的时候,人们并不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到来而否认它的科学性,而恰恰因为它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是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它指引无产阶级摆脱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上升为统治阶级,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去编织人类理想的花环。因此,理论是人们保证思想和行动相统一的纽带,是革命获得成功的向导;也只有“在它反映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时,才能成为对人类有机体有用

2的认识,成为对人的实践、生命的保存、种的保存有用的认识”。

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的时候,正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全面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时刻。俄国国内的经济派也十分起劲地否认理论作用,对俄国的建党活动干扰极大。所以,列宁意识到要想在俄国建立起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必须从抓革命理论这个根本问题开始。列宁认为在醉心于最狭隘的实际活动的倾向同机会主义的时髦宣传否定理论作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意义就显得尤其突出。他进一步指出,在革命暴风雨年代,对革命理论采取模梭两可或毫无原则的态度,就等于在思想上完全破产,无产阶级政党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因此,只有依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国际的社会民主党的经验,才能把革命运动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才能建立不可战胜的社会民主运动;“只有以

3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如果领导者不做理论研究工作,便不能当思想领导者;不根据事业的需要而在工人中间宣传论理的成果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也不能当思想领导者。

正确的理论是领导者制定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是实际工作者树立必胜信念的精神支柱。列宁指出:概括了全世界革命工人的丰富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了我们了解当前事变的全部规律性,使我们党有能力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并在没有先例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尝试。同时,正确的理 *

11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2 《列宁选集》第2卷第139页。3 《列宁选集》第1卷第242页。论还能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供辨别是非的准则,使一切社会主义者都团结起来,并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自己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相信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忠实信奉者,但他并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他总是极大胆又极细心地研究事变过程的新情况、新经验,善于从俄国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革命与建设的新途径。在一次会议上,布哈林提出要在俄国实现“完全的社会主义”。列宁反驳说:“如果说到完全形式的社会主义,那么除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则外,就没有什么可说了,而我们离这一点还1很远。”他认为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在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向社会主义提出新的任务之后才会产生。而且,这种新的理论一经产生,便会成为促进社会前进的重大的力量。列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反对死啃书本。他说:“假如一本书,除了妨碍采取新的办法,使

2人永远害怕新的办法以外,就毫无用处,那么这本书是分文不值的。”我们知道,历史上有许多无产阶级的领袖,风暴时期的领袖、实践家领袖,他们是有自我牺牲和勇敢拼搏精神的,但是他们在理论上是虚弱的。而列宁却能“成功地把优秀实践家的经验同理论修养和广阔的3政治眼界集于一身”,所以列宁便成为后起的无产阶级领袖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楷模。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列宁说过:“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

4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即像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尖锐地提到了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面前。列宁通过艰难的实践进一步认识了俄国,终于找到了一条“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途径。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揭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思想根源:“我们原打算(或许更确切些说,我们是没有充分根据地假定)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

5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为制定符合客观形势需要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列宁作了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探索。1920年冬以后,列宁阅读了大批农民信件、申诉和请求,并把这些称作农民情绪的最好的晴雨表。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在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战略的退却。他认为:“新经济政

6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列宁对这段艰难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实践极为自豪,曾形象而又确切地把它比喻为“攀登一座还没有探测过的非常险峻的高山”,“在这里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预先试用7过的东西”。

实践高于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建筑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的,历来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一思想作了许多重要的发展。他说:“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因为理论依赖于实践,没有实践活动,理论本身不能变为客观现实;实践又以理论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由此。列宁提出了“实践高于(理

8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是第一位的。列宁不仅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阐明了实践的意义,而且在实际革命斗争中也运用了这一原理。他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曾严肃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 12 《列宁全集》第25卷第273页。

《列宁全集》第10卷第19页。3 《斯大林选集》(上卷)第136页。4 《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页。5 《列宁全集》第33卷第39页。6 《列宁全集》第33卷第220页。7 《列宁选集》第4卷第594页。8 《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0页。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1来检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对每个历史关头阶级对比关系的具体特点,做出经得起客观检验的最确切的分析,这个要求是绝对必要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在确定重大政

2策的时候,必须以经得起精确的客观检验的事实作为政策的基础和依据。” “不符合这一条

3的政策是自取灭亡的政策。”列宁历来认为,理论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不停地从实践中吸取养料,经常丰富和发展自己,并不断地满足实践所提出的要求。理论一旦离开实践,它将立刻变成僵死的、枯槁的东西。列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指出: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此,他在十月革命以后的许多篇著作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叫做公式世界,把亿万群众参加的革命活动叫做现实世界。他要求人们注意公式世界,更要注意现实世界。不要“只无谓地背

4诵记得烂熟的公式,而不去研究新的生动的现实的特点”。因为一切事情的具体演变与任何人所想像的都不同,它要新奇得多、特殊得多、复杂得多。

理论观与实践观的辩证统一是一个过程。列宁指出,当对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时候,不知就变为知;相反地,当这种作用的可能性消失的时候,知就转化为不知。“观念的东西转化

5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是很重要的。”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进行理论思维,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真理(科学的理论)是过程,人从主观的观念,经过实践走向客观真理,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证实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坚持从感觉到思维,从思维到实践,正是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只有认识了创造历史的实践主体,才能认识实践的真正本质。列宁说过,世界之所以有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基本原因是亿万人民群众投入到实践的洪流中去了。“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都还要6高明得多的东西。”只有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活动,才能创立科学的实践观。从理论的来源上看,革命的实践活动是创立科学实践观的“源”,而理论上的继承则是“流”。人民群众的实践,以其直接的现实性确立并证明实践的普遍性,也确立和证明思想、理论的真理性和普遍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向认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源泉,是制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党的行动必须建立在对客观形势的具体分析上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革命理论与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的统一,正是马列主义政党区别于一切其它政党的显著特点。

党的决议、政策和指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党的决议、政策和指示,都属于理论范畴,科学的理论是照亮人民群众前进道路的灯塔。但是,“党向群众提出的任何口号都有凝固化,僵硬化的特性,甚至在提出这个口号的条件已经变化时还会对许多人发生作用。这种弊病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执政党必须学会在各部门、各场合和各种环境中正确地灵活运用党的决议、政策和指示的本领,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的条件加

7以阐明和发挥,否则,“就不能保证党的政策的正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还引用过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正因为这样,所以列宁说革命理论并不是教条,它只有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革命的运动的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才能最终形成。理论的东西应当服务于实践,因为理论应当由实践材料来检验。我们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12 《列宁选集》第3卷第398页。

《列宁全集》第25卷第283页。3 《列宁全集》第24卷第309页。4 《列宁全集》第24卷第24页。5 《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7页。6 《列宁全集》第26卷第445页。7 《列宁选集》第3卷第611—612页。应当牢牢地记住列宁关于“一分理论九分实践”的名言,并要善于把“灰色理论”变成活生生的实践。

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给予修正和完善。在实践观方面,列宁把辩证法贯彻于实践标准,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标准的思想。列宁指出:“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和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2争。”他认为,人们的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在一定历史阶段会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认识一个具体的真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的实践。说实践标准“确定”,是因为人的认识来源和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假若实践标准缺乏确定性,就会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说它“不确定”,是因为实践是历史的活动,它本身是无止境地发展着的,实践检验真理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断发展着的,即使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被证实为正确的理论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一味地重复记得烂熟的公式,而不去研究新的生动的现实特点,再正确的理论也将缺乏活力。因此,列宁指出,“实际生活已经把它从公式的世界导入现实的世界,3使它有血有肉”,给它赋予青春的活力,使它得到修正和完善。“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

4会单单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我们是坚持理论观与实践观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千万不能重犯列宁批评过的“书呆子”的错误。

载《理论界》1987年第2期,论文发表后被《国内哲学动态》选介

2006年8月7日,宋才发教授实地调研考察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列宁全集》第10卷第19页。

《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页。3 《列宁选集》第3卷第26页。4 《列宁选集》第1卷第159页。

宋才发:列宁的党建理论与实践

宋才发:列宁的党建理论与实践 列宁的党建理论与实践宋才发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本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始终不渝地抓住执政党建设这......

宋才发: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

宋才发: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 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宋才发十月革命后,在制定和指导苏维埃俄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中,列宁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理论。......

宋才发:列宁论人民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宋才发:列宁论人民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列宁论人民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宋才发人民教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光荣称号。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的永恒的社会范......

宋才发: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贡献

宋才发: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贡献 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贡献宋才发*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自19世纪40年代起为创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贡献了毕生精力,是第一个......

宋才发:论列宁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新贡献

宋才发:论列宁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新贡献 论列宁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新贡献宋才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政治生涯中,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曾经做出了一系列的深刻阐述。但由......

下载宋才发:论列宁的理论观与实践观的辩证统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宋才发:论列宁的理论观与实践观的辩证统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