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列宁的党建理论与实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列宁的党建学说”。
宋才发:列宁的党建理论与实践
列宁的党建理论与实践
宋才发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本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始终不渝地抓住执政党建设这一重大问题不放,为不断提高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列宁的党建理论与实践,概括地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思想上建设党。列宁指出:“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
1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 “我们的党纲完全是建立在科学的而且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上的。”2能否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指导革命和建设,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思想上建设党。“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3上层建筑的纯钢。”列宁之所以如此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有三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为科学真理的学说,没有它的指导,就不会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就不能有真正伟大的革命运动。(2)新生的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着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社会民主党的困扰,要在俄国建立和巩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势必要从抓革命理论这个根本问题做起。(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教育、训练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的思想武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原则。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把它应用到俄国革命的一
4切政治和经济问题上去,但必须善于运用它。”
(二)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从组织上建设党,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有组织的部队,关键在于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曾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但是从实践上看,真正把它付诸实施并作为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却是列宁在长期建党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早在1906年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时,列宁就建议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载入党章,明确规定:“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后来,他又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他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的文献中。他认为能否坚持和贯彻执行这个组织原则,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同当时流行的民主社会主义关于党的理论的根本区别之一。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他反复强调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服从党组织的决议,下级机关必须服从上级机关,少数必须服从多数,部分必须服从整体。
(三)坚持党员标准从素质上建设党。列宁历来重视提高党员质量,在俄国社会民主工
5党创建初期,他就郑重指出:“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根据执政党的地位和面临的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情况和党所担负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又进一步把提高党员质量作为执政党建设中“最重要的任务”。他领导的俄共(布)中央做出了许多具体规定:(1)严格入党条件,坚持党员标准,严防趋炎附势者混入党内。在1919年《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中,他一针见血地说:“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6我们也不要。”他认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并不追求党员数量,而在于注重提高党员质量。(2)强调每个党员都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保持一致,不允许有一个党员背离党的正确路线。他要求 *
1*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列宁全集》第8卷,第473页。2 《列宁全集》第10卷,第65页。3 《列宁全集》第16卷,第373页。4 《列宁选集》第1卷,第158页。5 《列宁全集》第6卷,第458页。6 《列宁选集》第4卷,第76页。全体党员的全部注意力都应当集中在党所注意的基本任务上,而“不应当容许六十万党员中
1有一个党员不执行自己的任务。”(3)强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适应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战争转入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列宁认为,衡量党员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能否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在管理和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此,他提出了“向内行学习”的口号,以及共产党员必须“由外行变为内行”的任务。(4)实行清党,纯洁组织。他提出必须把住党员入口关、质量关,把“混进党内的人驱逐出去,只让有觉悟的真正忠于共产主义的人留在党内。”1919年3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决定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1921年3月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清党。当时党员总数只有73万,结果清除了17万,占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四)严肃党的纪律从生活作风上建设党。铁的纪律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任务的基本条件之一,这是列宁总结布尔什维克建党经验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科学结论。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指出:“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
2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谁要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哪怕是稍微削弱一点,那他实际上就是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铁的纪律又是列宁创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党的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因为铁的纪律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工人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自觉纪律的最高典型。列宁认为,加强和维护党的纪律,不是靠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所能实现的,而要靠全体党员从生活作风上逐步养成习惯,靠先锋队的觉悟和自我牺牲精神。党性越强的人,就会越自觉地遵守纪律。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纪律所持的态度,是检验党的纪律的标准;只有当党正确地表现人民的利益的时候,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对损害人民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处置不力,势必挫伤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的积极性。
(五)密切党群关系从形象上建设党。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原理,是列宁在总结了第一、二国际的经验和俄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执政党的最大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十月革命前夕,列宁曾向党的有关负责人发出警告:我们的政治组织和工会组织内的负责人“有变为官僚的趋势,也就是说,有变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头上的特权者的3趋势”。1920年他又告诫全党不要骄傲自大,重犯官僚主义错误。他说:“我们党目前可能陷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即陷于骄傲自大的境地。这是十分愚蠢、可耻和可笑的。大家知道,4一些政党在它失败和衰落之前,往往会骄傲自大。”骄傲自大是腐败和政权衰落的开端,列宁殷切地期望全党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六)理顺党政关系从体制上建设党。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自身建设、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因为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使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才能率领亿万人民群众去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并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所以列宁说:
5“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列宁同时还指出,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总的领导”,无论如何不应当把党组织的职能和国家机关即苏维埃的职能混淆起来。他明确地提出要克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以及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他提议就党政分工问题做出专门规定,指出党要“努力领导苏维埃的工作,但不要代替苏维埃。”在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又重申了八大的决议,指出:“党组织绝不应代替苏维埃。”他还告诫全党同志,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责范围,做到党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提高苏维埃工作人员和苏 12 《列宁全集》第30卷,第447页。
《列宁选集》第4卷,第181页。3 《列宁全集》第25卷,第473页。4 《列宁全集》第30卷,第486页。5 《列宁选集》第4卷,第587页。维埃机关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列宁认为,从体制上理顺和明确党政关系,这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在加强党的领导。因为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提出国家发展的纲领、路线和总政策,决定政权建设的方向和原则,为国家机关推荐合格的人选等。他还指出,执政党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者,它的核心领导集团又是整个执政党的领导者。只有保持党的核心领导集团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党的政策的连续性,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定性,保证全党思想和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进而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稳步前进。
列宁是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他的建党学说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直接继续和崭新的发展。学习和研究列宁的党建理论与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建设好,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把马列主义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载《学习月刊》1992年第7期
论文发表后被《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1992年第9期选介
2004年7月,宋才发教授实地调研考察山东日照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宋才发:论列宁的理论观与实践观的辩证统一 论列宁的理论观与实践观的辩证统一宋才发*理论与实践是认识论的重要范畴。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宋才发:列宁关于报刊的编辑原则 列宁关于报刊的编辑原则宋才发列宁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一位富有报刊编辑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编辑家。研究和探讨列宁的编辑思......
宋才发: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 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宋才发十月革命后,在制定和指导苏维埃俄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中,列宁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理论。......
宋才发:对列宁无产阶级专政实质理解的辩证 对列宁无产阶级专政实质理解的辩证宋才发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
宋才发:列宁论人民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列宁论人民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宋才发人民教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光荣称号。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的永恒的社会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