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政权初期列宁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
苏维埃政权初期列宁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
与实践
李燕、何宛昱
(李燕.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何宛昱.牡丹江师范学院历
史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摘 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列宁在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将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与工会、青年团等组织结合起来,由党领导其他群众组织共同发挥作用,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对苏联共产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十月革命;列宁;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
中图分类号:D35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10)01-0054-05
作者简介:李燕(1966-),女,黑龙江东宁人,博士后,燕山大学副教授;何宛昱(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
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对于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如何行使管理监督职能,列宁主张继续坚持党内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对于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列宁主张将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活动与工会、青年团等组织结合起来,由党领导其他群众组织共同发挥作用,不断加强共产党与其他群众组织的联系。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对苏联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建设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 中发挥先锋队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在基层党组织活动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活动的指导原则,它把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本身所固有的集中和民主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党的民主的基本点是党员群众当家作主,全体党员直接或通过自己的代表参加党的事务的管理,参加制定党的政策、建立领导机关。但是,只有在具有高度组织性、严格纪律性和服从统一领导的情况下,党员才能很好地当家作主,行使自己的权利。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党的工作的集中化,依靠有权威的领导。
早在1899年列宁在著作中就提到“必须成立 统一的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1],他认为一个集中统一的党组织是党内团结的保证:“为了保证党内团结,为了保证党的工作集中化,还需要有组织上的统一„„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部分服从整体,那是不可想象的。”[2]列宁在早期主要强调集中制,在党的组织原则上他与马尔托夫等人就民主制和集中制问题进行过多次争论,他认为在革命处于低潮、党的组织涣散的情况下,坚持集中制对于党的统一、保证党的威信是十分必要的。后来,民主集中制作为表达一项正式的、由党的决定加以合法化的原则 的术语,出现在1905年召开的布尔什维克(芬兰)塔墨尔福斯代表会议的文件中。在1906年召开的党的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中写道:“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3]165因此,民主集中制作为苏联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在1905年前后确定下来。
关于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布尔什维克党认为,民主和集中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布尔什维克党不反对党内民主,但在决定运用民主制的范围时,总要根据具体环境,考虑对革命是否有利。如在十月革命后,党已经成为执政党了,由于保卫新生政权、保卫无产阶级专政、维护十月革命胜利成果的 需要,党不得不暂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民主、加强集中。因此,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党正处于绝对需要有最严格的集中制和最严格的纪律的环境下”[3]567。不过,列宁时期的党也坚持民主原则,“在列宁时期,党内还有相当强的民主传统。那时候党的各次代表大会的速记记录中记录有会上的尖锐讨论和不顾情面的批评,这些记录可证明当时在通过决议时是有真正表决的。”[4]在列宁时期的基层党组织生活中,将适应革命战争年代的紧张情况以及和平建设时期的情况,将民主与集中统一起来。后来,针对斯大林破坏党内民主的情况,在党的二十二大上通过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组织机构的指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说:(1)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从下到上都由选举产生;(2)党的机关定期向自己的党组织和上级机关报告工作;(3)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少数服从多数;(4)下级机关必须无条件执行上级机关的决议”[5]。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在苏共几十年的历史上,始终是一项重要的组织原则。
二、将基层党组织与工会、青年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结合起来
还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多次论述党要与工会结合,共同发动群众。十月武装起义刚取得胜 利,列宁就在《告人民书》中向广大劳动者宣布,现在是劳动者自己管理国家,他们应当团结起来,把国家的一切事务自己担当起来,如果不这样,谁也帮不了他们。他还倡议:“我们想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苏维埃应当取代旧官吏,全体人民都应当学习管理。”[6]革命胜利后,列宁多次到工人和农民中间进行宣传鼓动。
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列宁就强调既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同时又要将发挥工会、同情者分子、青年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他认为,只有这样,党才能带领百倍千倍于自己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战胜敌人。在1918年的一次讲话中,列宁讲道:“现在感到力量奇缺,而群众中存在着可以利用的力量。要充分相信工人群众,并善于从他们中间吸取力量。办法就是把青年和工会中的同情者吸收到党内来。即使不能按期交纳党费,也没有什么危险。„„应当利用道义上的影响来扩大我们的党。”他对党支部的工作提出批评:“必须扩大我们对工人群众的影响。党的支部表现得很不主动,它们在当地的活动本来是很能影响非党群众的。必须重视俱乐部工作,从群众中吸收党的工作人员。”[7]在另一次讲话中,列宁再次指出,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8]69。
在打退外国武装干涉军和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号召调动一切党和群众组织的力量,参加到革命斗争中,主张通过工会、工厂委员会、党组织、合作社等,立刻成立地方的和中央的援助红军委员会或协助委员会,来支援红军在前线的斗争。列宁还提出,在红军部队中,除军事首长外,必须设政治委员,由可靠的、具有忘我精神的共产党员担任,并在每一个部队中成立共产党支部,以建立内部思想的联系和自觉的纪律。当苏维埃政权面临内外困难时,列宁接连在莫斯科的多次会议上作 报告或讲话,向干部和群众阐明形势和任务,帮助他们认清困难所在和解决办法,看清敌人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坚定苏维埃必胜的信心。列宁认为,开诚布公地说真话会得到更大的好处,即使这是一种沉痛的真话,只要讲清楚,任何一个觉悟的工人和农民都会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1919年春,一位军事评论家在《泰晤士报》上分析形势时说道:“全世界的军队都在瓦解,但是只有一个国家的军队在建设,这个国家就是俄国。”他还看到,沙皇时代的1 000万军队瓦解后,一支社会主义军队开始建立起来了,一批又一批数以十万计的人参加了军队。这支军队知道为什么而战,军人们甘愿忍受比沙皇时代更大的牺牲和痛苦,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土地、自己在工厂中的权利,是在保卫劳动者的政权[8]43。对于这种评价,列宁总结原因:“十八世纪的一位普鲁士君主说过一句聪明话:如果我们的士兵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战,那就连一次仗都不能打。”[8]44正是因为党在群众中做了最广泛的宣传,才取得工农群众的支持,这是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的保证。
在同邓尼金匪帮的斗争中,莫斯科举行了征收党员周活动。列宁亲自发表讲话,阐述征收党员周的目的和意义。他肯定将有一批真心拥护共产主义的人、真正忠于工人国家的人、正直的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过压迫的群众的真正代表加入到党组织中。他还指出,多吸收群众中新的工作者入党,使他们独立参加建设新生活的工作,这就是党克服一切困难的手段,这就是党走向胜利的道路[9]216-217。列宁还在莫斯科苏维埃大楼阳台上对应征入伍的工人共产党员发表讲话,鼓励他们到前线与敌人顽强战斗。在几天后的一次讲话中,列宁向党的各级组织提出新问题:“我们现在应该关心怎样正确地使用新党员。„„一切党组织都应当对怎样使用这些新党员的问题作专门的研究。应该更大胆地把各种各样的国家工作托付给他们,应该更迅速地在实践中考验他们。”“苏维埃共和国应当成为一个统一的军营,它应该尽量发挥一切力量„„”[9]230-23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厌战情绪笼罩欧洲、俄国到处是破坏与衰败的情况下,苏维埃政权之所以能够进行反对国内叛乱和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战争,并战胜敌人,最重要的是党团结一切力量,做耐心细致的宣传鼓动工作,让群众知道他们正在“为什么而战”。在1920年召开的各省肃反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列宁强调肃反委员会也“应该依靠共产党支部,依靠工会,把自己的工作同宣传鼓动工作结合起来„„”[10]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曾对党与工会的关系作了明确阐述。他指出,党直接依靠工会来进行自己的工作。工会在形式上是一种非党的组织,而实际上大多数工会的领导机构都由共产党员组成,执行党的一切指示。因此,这是一个形式上非共产党的、灵活而较为广泛的、极为强大的无产阶级机构。党就是通过工会这个机构同本阶级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阶级专政就是通过这个机构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列宁主张,共产党员可以加入工会,因为哪里有群众,党员就应到哪里去工作。党的各级组织应该善于做出一切牺牲,克服极大的障碍,在一切有无产阶级群众或半无产阶级群众的机关、社团和协会里有步骤地、顽强地、坚定地、耐心地进行宣传和鼓动。而工会和工人合作社,恰恰就是(后者至少有时是)这种有群众基础的组织。党正可以通过这些群众组织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当然,列宁也不是不顾实际地主张无限扩大群众组织的作用。在这次讲话后,苏维埃国家出现了工会迅速扩大的情况,工会会员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百万地增加,后来又出现了强制入会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在一次讲话中明确了工会的任务:“今后工会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作斗争时从各方面全力维护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11]366他还提出应恢复工会的自愿入会制:“把所有工人强行登记为工会会员的做法,既不符合工业社会化实际达到的水平,也不符合群众的觉悟水平。此外,强制入会的做法还使工会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官僚主义弊病,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坚决恢复自愿入会的做法。对工会会员决不能要求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在这一点上,也和对待宗教的问题一样,工会应当是非党的。”[11]368可见,列宁肯定党与其他群众组织的合作关系,但不主张无限度地扩大党的影响,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的方式干预工会或其他群众组织的活动。
三、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在保卫国家和建设国家中发挥先锋队作用
党的先锋队作用,是指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应产生的影响,即在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党员要冲锋在前;在从事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时,党员应起带头作用。党员要做军事斗争和社会工作的骨干。此外,基层党组织还要成为党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
1919年夏,东线形势稍缓,邓尼金匪帮在南方的攻势变强,列宁作了“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演讲。他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危 急关头、甚至可能是最危急的关头到了。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全体共产党员,以及全体同情分子,全体正直的工农,全体苏维埃工作人员,都要按照战时要求紧张行动起来,把自己的工作、精力和注意力尽量转到完成直接的战争任务上,转到迅速击退邓尼金的进犯上。在这个关键时刻,为了帮助前线动员,做好应征者的工作,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都应当行动起来。他们应该毫无例外地组织起来,帮助动员,要有严密的组织,每个人都要由地方党组织和军事当局指定担负一定的工作。列宁在演讲最后号召“所有共产党员,所有觉悟的 工人、农民,每个不愿意让高尔察克和邓尼金胜利的人,都应当立即在最近几个月空前地紧张地行动起来,‘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9]40-58。在他的号召下,许多党员主动要求去前线,后方则掀起了加入党组织的热潮。党员的带头作用不仅体现在战场上,还体现在后方工人的创造性活动中,共产党员星期六义务劳动正是这种模范作用的体现。
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号召党员学习管理经济,要求党的各级组织不要害怕让共产党员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其中也包括向商人,向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向资本家“学习”),甚至提出“为了学习要不惜破费,只要能学到东西就 行”[12]。在从事经济工作时,列宁看到,当时突出的矛盾是大多数担任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文化低,不会管理。虽然他们是忠诚的革命者,但不懂得做买卖这一行,一些党员甚至还不知道自己不懂这一行。列宁曾举例:“我们往往派某个共产党员去领导一个机关,他无疑是一个勤勤恳恳的人,在争取共产主义的斗争中受过考验,坐过监牢,但不会做生意,偏偏这样的人被派去领导国营托拉斯。他具备共产党员的一切无可争辩的优点,但商人还是揍了他,并且揍得好,因为这种地方本来是不该派最可敬、最优秀的共产党员去,而 应当派机灵的办事又诚实的店员去,店员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比最忠诚的共产党员强得多。”“我们安排了一批共产党员去从事实际执行工作,他们虽然具有一切优秀品质但完全不适合做这种工作。”[13]面对这种情况,列宁认为共产党员不能退缩,他告诫全党要不怕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要公开承认自己的素养不够,本领不大;观察事物要清醒一些,扔掉华而不实的东西,脱去华丽的共产主义外衣,老老实实地学着做些平凡的工作,这样才能战胜资本家。
除了向资本家学习经济,列宁还主张共产党员发挥创造精神。在给萨马尔罕党组织一批共产 党员来信的回复中,列宁认为,在实施新经济政策和探寻经济建设新途径的过程中,发挥地方的独创精神和进取精神最为重要。他在电报中说:“现在,主要的是立即改善工农的状况。粮食税,工农之间流转的发展,小工业的发展,——这一切都取决于地方工作人员的干劲和才能。”[14]1在苏维埃政权的一些具体工作遇到困难时,列宁也首先提出由共产党员去从事主要的工作任务。例如,1919年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就曾亲自过问由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向前线派遣共产党员的人数情况。当1921年出现粮食收购危机时,列宁又建议增调部队去参加粮食工作,因担心人员不足,列宁还在一封信件中问道:“是否在莫斯科省再动员200-300个担任要职的党员去抓粮食税的征收工作?”[14]161-162一般而言,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中,在新经济政策实行过程中,列宁都强调发挥基层党员和党组织的先锋队作用,每当苏维埃国家面临危难时刻,列宁都号召共产党员走在前面,做各项工作的带头者。他在每一个阶段都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不仅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工作热情,还激励了他们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为真正的先锋队和带头者。
综合以上内容可看出,列宁的基层党组织建 设理论的形成过程有这样几个时期:在建党前,列宁主要强调将分散的党小组组织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党,党的小组主要是从事组织宣传工作;建党初期,列宁对党小组在把握入党资格、党员成分等方面的工作给予极大注意;在党的力量扩大、党员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列宁提出新的组织形式:基层党组织,主张以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形式;同时,列宁强调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变化,党组织的斗争方式也应有变化。在革命形势低落时,党组织的斗争主要以秘密方式,但也要充分利用争取到的合法权利,进行公开斗 争;在革命形势高涨的情况下,还要将党组织的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结合起来。但无论以什么方式,党都要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宣传鼓动工作,从事革命的动员工作。正是由于党组织的组织和宣传作用的发挥,党才领导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政权,成为执政党。作为执政党的领袖,列宁充分相信劳动群众被革命激发起来的创造力量,认为广大群众自觉地参加国家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源泉之一。他对基层党组织工作任务和组织形式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主张,提出要注意党的基层组织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扩大 党的宣传与影响。强调由党组织、工会和其他组织共同发动群众,巩固政权,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在保卫国家与建设国家中的作用。他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做保卫国家冲锋陷阵的带头者、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队。正是这种动员全社会的宣传鼓动工作,才使得布尔什维克党动员起超出自身百倍千倍的力量,去战胜敌人。
由于环境所限,在十月革命前,列宁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流放和避居国外中度过的,主要从事理论研究。所以,在十月革命前,列宁主要在党的建设理论上进行指导,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内容等进行分析和论述。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经常深入群众中,亲身亲历,与工人、士兵、农民交谈,到工厂、农村中进行鼓动宣传,以取得多数民众支持,并动员起全部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正是由于党的理论指导和深入细致的宣传鼓动工作,基层党员才能在保卫和建设苏维埃国家中发挥创造力,在国内战争中组织起来,进行星期六义务劳动。星期六义务劳动作为党员创造力的表现以及在保卫国家和建设国家中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在苏联历史上乃至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只是列宁关于党的建设 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但却反映出列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善于组织与发动群众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正是因为这种深入群众的工作态度,才使得布尔什维克党动员起更大的力量,取得武装起义的胜利,并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为苏联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打下基础,成为苏联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列宁的党建思想在长时期内贯穿于苏联共产党组织形式中,并且对后来的苏共以及东欧、中国甚至世界上其他一些民主国家共产党或社会主义政党建设产生影响,可以说,列宁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执政党基层组织 建设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67.[2]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87.[3]苏共决议汇编:第1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戈尔巴乔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8.[5]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456.[6]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2.[7]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5-46.[8]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0]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29.[11]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2]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32.[13]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3.[14]列宁全集:第5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Lenin s Theory and Practice ofParty Organization Building at the Gra-roots Level at the Early Stage of SovietRegime
LIYan1,HEWan-yu2(1.Research Centre forEthics Education of Institutions ofHigherLearning,Qinghua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Department ofHistory,MudanjiangNormalCollege,Mudanjiang 157012,China)
Abstract:After the victory of theOctoberRevolution,Bolshevik Party seized state power and became a ruling party.Lenin persisted in democratic centralism in building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at the basic leve,l combined the activities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swith theLaborUnion and theCommunistYouthLeague; the Party lead the otherma organizations and played a role in concert.Thes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ha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buil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Union.Key words:OctoberRevolution;Lenin; theory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building
[责任编辑:刘伟东] 《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第1期
监狱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特殊职能。监狱基层党组......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浅析XXX社区党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政治核心作用,产值1.41亿元,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和荣辱观教育了主线,党委的。截止6月份,共生产氧化铝25613吨,利润2814.53万元,计划的201.1%。2006计划的117.8%;年6......
基层党组织发挥化解矛盾和处臵突发事件的作用研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类突出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基......
关于印发《全市卫生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市直卫生系统各单位党委:现将《全市卫生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