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国外交_我眼中的中国精神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1:43: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我眼中的中国外交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眼中的中国精神”。

我眼中的中国外交

前段时间,我们在近现代史课上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我的1919》,影片内容根据1919年发生在巴黎和会的相关史事改编而来的。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也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向主导不公平利益的列强们说:不!

1919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方向。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1919年1月,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召开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操纵了和会。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名为“和会”的外交会议实质上是一次分赃大会,会议的进程被“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牢牢控制。几天后会议便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会议密谋遏制苏维埃俄国,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准备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提出的正当利益和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合理主张被数次拒绝,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美、法却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此举引起中国人民的抗议,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但提案被否决了。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而利益却改变了这一切,为后来世界局势的再次动荡埋下了祸根。而这部电影就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而拍摄的。影片通过对巴黎和会的再现表现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与列强抗争的种种过程和爱国志士肖克俭为国请命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悲壮之举,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

现在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近百年,回顾过去,我们应该带着发展求真的眼光看待。首先就代表团来说,中国代表团成员有五个全权代表,其中有担任团长的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钧、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祖。影片中外交总长陆征祥办事软弱无力,思想上毫无主见,似乎与羸弱的中国外交政策遥相呼应,其实我们错了。历史上陆正祥作为民国外交事务的奠基人,国人给予他高度评价。在巴黎和会上,他秉承这“坚决不妥协”的原则在凡尔赛合约上拒绝签字,尽管当时的民国政府已经同意此份合约。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当时民国政府在政治道德上的弱化、精神素质上的萎靡似乎已经注定在外交事务上不可能有所作为,“弱国无外交”似乎已成为当时中国的最真实写照。1929年,年事已高的陆征祥已无力涉足政事,在行过发终身愿礼后成为修道士。对于他的映像,应该是一名孤独的勇士。而在巴黎和会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驻美公使顾维钧,他与“三巨头”在巴黎和会为中国山东权益进行的义正词严、铿锵有力的辩护表现了中国人所缺少的血性!当人们纷纷躲避的时候,他勇于任事,挺身而出,为国愤斗,是谓血性。在与西方代表团讨论中国山东主权问题时义愤填膺的说道:“China cannot mi Shandong as same as the west world cannot mi Jerusalem(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这是他血性人格的最本质体现。也正是他的极力劝说,中国代表团才没有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血性中不失理性在他的眼中,所谓的“弱国无外交”是荒谬的。他主张即使是弱国,也应该讲外交,因为这是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象征。而就在与西方国家在山东问题上僵持不下时,他与列强们的外交斡旋尽显个人才智。对于他,用“风暴中的斗士”来形容再不为过了。

其次对于当时民国政府同意签订凡尔赛合约,是政府无能的一种体现,也实属无奈之举。综合考虑到世界局势及与对德、日、英、法、美的关系。毕竟当时的中国是正正意义上的“弱国”,如果拒绝了此份合约,就等于损害了几国的“既得利益”,从而使自己在外交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更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而对于舆论,其未必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虽然国内舆论和国际舆论都对山东问题的处理表示不满,但是舆论不一定能主导国际局势,国际事务的最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取决于国家实力。除了上述几点考虑外,还有一层考虑,那就是国际社会的外交压力,当时的中国代表团在法国的谈判受到了重重阻碍,当代表团表达出不同意签字的意向后,各方压力随之而来,甚至有些国家的代表团采取威胁恫吓的手段逼迫中国代表团签字,个人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于是1919年6月17日电令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但是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浪潮的强烈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最终没有执行北洋政府的训令。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他们的“不签字”是极为正确的。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政府通过谈判成功收回了山东的主权。

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彰显实力的手段,好比一个人要通过言行举止来显示个人品行。现在的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经济政治的发展都有了质的变化。在外交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以一个大国姿态礼迎八方来客。而最近的中菲南海对峙事件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4月10日,菲律宾在我国南海附近企图非法抓捕正常捕鱼的我国渔民,后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渔政船制止。此后菲方借机向黄岩岛海域派出军舰,声称黄岩岛海域为菲律宾固有领土,并在国际社会上大肆宣传,企图制造事端,达到占领南海部分岛屿的目的。在此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并没有贸然进行军事打击,而选择积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一领土问题,并数次声称愿与菲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利用南海资源,尽管在现在看来这一政策并没有受到菲律宾政府的同意。相反的,菲方不断挑衅,使得事件严重性不断上升。现在国内舆论喊打声一片,认为中国政府处事偏软,有超过八成的国人认为应该坚决采取军事手段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但我个人认为:不是不打,时候未到;时候即到,毫不手软。目前的事态并没有上升到需要动用军事力量来解决,况且战争对两国都没有好处可言,和平解决是目前解决这一事件的上上策,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能和平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务实的外交风格也是我国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曾说,“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和自贸区战略,促成大批的对外重大合作项目。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2010年,中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实现了高层互访和交流,增加了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深化了各领域互利合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与发展。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我国领导人遍访亚非拉地区,接待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访华,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取得新进展。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国家领导人成功出席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全面阐述我国有关立场主张,深入参与和引导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几十年来,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已经帮助中国促成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合作盟友。相信这一友好政策能使中国在未来的强国之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稳!

姓名:陈实

学号:20101002151

班级:061102

2012年4月29号

我看中国外交

党的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的大手笔一处接着一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这一处处大手笔,凝聚着我们党对中国外交新环境的......

中国外交

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外交第八讲 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背景:2月6日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月6日至8日赴俄罗斯索契出席......

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 ————中国迈向更强大的第一步030=石XX论文摘要:随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分歧中日关系不断恶化且美日军事同盟的不断加强等外部问题,我们的外部仍存在危险的挑战,同时......

中国外交

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摘要: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和今年“两会”结束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着眼长远......

中国外交

2008中国外交:困难与挑战共生 信心与责任同在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冉):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置身于全世界的聚光灯下,中国外交经受住了一个......

下载我眼中的中国外交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眼中的中国外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