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堂生成性资源案例”。
谈谈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阜阳市铁路学校
内容摘要: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如果恰当用之,有匠心独运,能够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航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地交流讨论、探究,让课堂柳暗花明,锦上添花。
关键词: 巧妙 活用 动态 生成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的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
课堂教学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就涉及到了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动态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教学设计时,要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适时引导。如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就有必要考虑:假如学生课堂上提出——“五彩池里能游泳吗?”这一问题该如何调控?应该说这一问题如果仔细钻研,会发现颇具价值。因为五彩池里能否游泳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池水深浅如何,二是池水是否干净,三是池中有无危险。而这些内容在课文中或明或暗都可以找到相关信息,同时对于加深理解五彩池的特点也是有积极作用的。而若课前没有对此作些思考、预设,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可能会回避此问题,或一晃而过。
我个人认为,在阅读教学上,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信息的容量是丰富的,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处理完这些信息,显然不现实,而且这些信息本身存在着重要与次要、有用与无用之分。这就需要我们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网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如学生学《挑山工》一文时,提出了许多问题: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课文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画一幅挑山工的画?课文为什么以“挑山工”为题呢?作者饱览了泰山的美景后,为什么不写泰山,而写泰山的挑山工呢?„„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如果引导学生逐个解决的话,势必影响了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难点的突破,这样就造成语文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又挤掉了一部分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找出来。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把“作者回来后,为什么要画一幅挑山工的画呢?”这个问题选为主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去探究,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课堂上任何的动态生成资源,如果没有恰当用之,更没有匠心独运,最终还是会造成资源付之东流,丧失其价值。下面,结合常见的课堂生成性资源谈谈如何巧妙地利用。
1、活用生长动态资源
“生长动态资源”即顺应课堂教学进程,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这些“生长态资源”的生成,往往是课堂上的亮点,闪光点。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对该生进行一番鼓励,然后仍旧按照原有的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这是对生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一位教师在教《埃及的金字塔》一课,讲到古埃及人用砌斜坡的方式来造金字塔时,一位学生补充说在《百科全书》上看到了另一种“化零为整”造金字塔的方法。教师在赞扬学生知识面广后并没有戛然而止,问道:“这位同学说了一种方法,我们语文书上也介绍了一种,究竟哪种对呢?”学生开始讨论,得出金字塔的建造一直是个谜,无论哪种方法都只是科学家的一种猜测而已。教师又问道:“对于猜测,无法确定的事情,课文中是用是什么词语来表明的?”学生很快从书中找到了“据说”一词。教师加以小结:“据说”一词足见作者写作是多么严谨,用词是多么准确,从本文我们可以发现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不可含糊。教师在处理这些“生长资源”时,将其转成“生长点”,生长出说明文用语的教学内容,将其作为“基点”,为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打下基础。巧妙地利用“生长动态资源”,将它们的价值发挥至极至,让课堂进入佳境,让教学别有洞天。
2、善用歧路动态资源
课堂上,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南辕北辙,背道而驰。面对这些“歧路动态资源”,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牵着学生走,无疑置“动态生成资源”不顾,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是好?下面是我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发生的故事。学生自学了第二三段后,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诸葛亮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呢?正在大家激烈讨论时,一个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诸葛亮不聪明。”这时,全体学生惊呆了,老师就问:“为什么?”学生说:“如果曹操射的是火箭,诸葛亮他们不是全完了吗?”这时其他学生恍然大悟,也随声附和。老师没有作评论,说:“同学们想的很有道理。那么曹操为什么不命令放火箭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这一下,教室里像炸开的油锅,全体同学兴致高涨。学生学习后争着说:“我觉得曹操如果放了火箭,也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雾那么大,火会被灭掉的。”“是呀,而且,诸葛亮的船离开曹军水寨有一段距离,即使雾不灭火,火也可能被风吹灭。”“老师,我从《三国演义》中看到,曹军的水寨四周都是芦苇,我想曹操不是等闲之辈,使用火箭,很容易烧着自己的军营,那太不划算。曹操一定不会使用火箭。诸葛亮也肯定想到了这一点。”此时,同学们基本扭转了诸葛亮不聪明的观点。这位老师接着说:“大家各抒己见,书读得透,想的细。如果能在《三国演义》原文中找到更充分的依据,我们对诸葛亮、曹操就会了解的更全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在课外再读《三国演义》吗?”学生一起答:“愿意!”本案例中,学生的个人观点“诸葛亮不聪明”就是一个教学资源,应该说,它完全偏离教学设计方向,出乎教师意料,但老师巧妙地为学生“点拨导航”,教学沿着更佳的轨迹运行。这说明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易被我们简单否定或“立马裁决”的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建议,调整教学航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地交流讨论、探究。让课堂柳暗花明,锦上添花。
3、妙用偶发动态资源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很多老师将这些偶发事件视之为课堂的“最大干扰”。如果换一种视角,把它作为资源加以利用,能让课堂化险为夷,绝处缝生。例如:一日上午,语文课上到一半时,天空突然阴暗,渐渐飘起了大雪花。瑞雪初飘,让安静上课的学生骚动起来了,眼睛不时瞟向窗外,并传来了窃窃私语声。显然这时如果整顿纪律再讲下去效果肯定不佳,干脆停下来让学生做作业或读课文也不是好办法。这时老师不但不气亦不急。却顺水推舟,停下课与学生欣赏起窗外的下雪情景。老师兴致勃勃地一会儿指点学生注意这儿,一会儿提醒学生观察那边。教师还让学生观察这些同学的神态、动作。一场大雪飘然而下,操场、树枝、楼房等都成了观察的对象。观察十几分钟后,教师叫同学回教室交流这场雪景,学生发言热烈,讲得头头是道,一会儿下课了。老师不慌不忙地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习作片断练习——《瑞雪初飘》,第二天作业交上来,效果出奇地好。聪慧地利用偶发教学资源,能让危机化为教学良机。
4、移用情境动态资源
一个现代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辨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让个别的创造变为全体的创造,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如我在教学《猴子种果树》,学生熟读课文后,便布置了如下要求:“故事里这么多小动物,你喜欢谁呀?请你与学习小组里的其他小朋友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热闹非凡,可是后来老师发现,当其他小组成员还在为角色分配不公而争论不休、撅着小嘴在生闷气的时候,有一个小组的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已在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呢!这位老师马上让全班学生暂停活动,专门请这一小组的学生介绍愉快合作的诀窍。其中有一位学生说道:“我们先分好工,然后开始读书、表演。在分工时,我先让他们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剩下的小动物就我来演。”老师连忙称赞:“怪不得你们合作得这么愉快,原来你们先分好工,使小组里的每个人都有任务,而且在分配角色时,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他人,互相谦让呀!其他小组都看到了吗?好,开始吧!祝你们合作愉快!”其他小组很快分好工后,都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后来在汇报表演中,学生不仅表演出色,而且自己解决了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我在学生参与合作时,并没有闲着,而是深入各小组察言观色,揣摩学生的心理,体察学生学习的困难,巧用情境动态资源,把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不露痕迹地传递给了学生。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绽放异彩。课堂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凝固的课堂场景才会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睁开慧眼,洗耳恭听,及时捕捉挖掘,巧妙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将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资料:
1、叶澜 《新课程新理念》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武宏钧《生态课堂把握十度》
小学语文教学
3、田耘《幸福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出版社
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促成精彩课堂论文(共13篇)由网友“没有人不爱修勾”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促成精彩课堂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巧妙地利用模板,可以为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在Office的PowerPoint中也有很多模板,平时加以注意,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灵活调用模板PowerPoint提供的模板非常丰富,可以根据需......
巧妙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内容摘要】“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宝贵经历,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待错误,我们应该平和地看待、理性地看待,在教育教学中,正......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本课题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策略研究,从“处理资源——发展思维”、“安排顺......
巧妙捕捉与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科学课堂如同生命的树林,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独特个性的林中鸟儿,我们无法预知结果。课堂教学虽经过精心预设,但是绝不会按部就班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