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策略_课堂生成性资源案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6:30: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策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堂生成性资源案例”。

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策略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或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即时、随机、意外的信息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生成性教学资源不会凭空而至,但往往稍纵即逝。那么教师应如何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呢?

一、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分类与判断

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偶发性和即时性,所以处理一定要及时,否则不仅会浪费难得的教学资源,还会挫伤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不一定有利用价值。生成性教学资源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显性教学资源和隐性教学资源;从利用价值上分为有效资源、无效资源和干扰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四条原则来判断生成性教学资源有无利用价值。

1、相关性原则,指生成性教学资源与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尤其是对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作用以及对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

2、启迪性原则,指生成性教学资源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路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等是否有启迪作用。

3、典型性原则,指与生成性资源的本质联系是否明显、涉及的学生是否普遍。本质联系越明显,涉及的学生越广泛,典型性就越好。

4、适应性原则,主要指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两个方面:①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是否相适应;②与课堂教学允许的时间是否相适应。

二、预设策略

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经过充分的教学预设。关注预设是为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提供充分的准备,同时教师必须关注课堂的即时动态,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而是要善于了解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善于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并及时进行临场设计。只有课前预设充分,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灵活应变。很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在课堂上自如地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除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课前的预设。那么如何进行课前的预设呢?针对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这一话题,课前预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预设时间,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近期的课堂表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设想、教学方法和风格等实际情况,教师在备课时须预留一定的时间,以便有效地处理生成性资源。

2、预设问题,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针对重点和难点,预设递进性的课堂提问;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材料以及教师的教学进程等,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预设可能发生的随机事件。3、预设方法,即从宏观上预设什么类型的生成性资源及用什么方法来处理。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必要时甚至不惜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充分的课前预设能帮助教师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激发精彩的生成。然而,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发展。

三、有效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策略

除了预设的精彩以外,课堂中也会生成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面对生成的精彩,教师若能以此为契机,及时地捕捉并善于利用,那么就会有超越预设的精彩生成在课堂中定格。正确处理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但由于其有效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所以要区别利用。可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并非一定是有利于教学的。不利于甚至妨碍教学进程的现象或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可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1、及时、充分利用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并巧妙地利用这些偶发事件,它们就可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并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操作、运用所学知识,使课堂教学收获不曾预设的精彩。

【案例1】一位教师在演示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出现了大量黑烟。学生顿时表现出惊奇不解。因为教材上明确指出钠与氯气燃烧出现的应该是大量的白烟。教师也马上意识到实验失败了。怎么办呢?

教师:黑烟的产生似乎不正常的。我们来推断一下钠与Cl2反应的产物应当是什么?学生:是NaCl。

教师:从理论上推测,这个反应应当产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金属钠燃烧,产生白烟。可是黑烟是从哪儿来的呢?

教师:大家想一想,金属钠是如何保存的,再分析实验中出现黑烟的原因。

学生:金属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刚才老师取用的金属钠表面沾有不少煤油,在反应中煤油也燃烧,就出现了黑烟。

教师:非常正确!正是由于我的疏忽,在取出金属钠后没有将表面的煤油用滤纸擦干,才出现了“黑烟事故”,煤油燃烧产生的黑烟干扰了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的白烟。我再做一遍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并且和刚才的实验对比。

教师在重做实验时,认真用滤纸擦干钠表面的煤油,钠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通过两次实验的对比,教师化解了尴尬,学生增长了知识,并促成了课堂的精彩。教师及时、充分利用有效的生成性资源,不失时机地与学生深入探究,这不仅能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适时、适度利用

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果利用时机不成熟就暂时搁置;即使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在利用时也要把握一个度,不一定都要搞“清”搞“透”,有时只需点到为止,留下一点空白,埋下一个伏笔,效果也许会更好。

【案例2】在某次教师的新课例评比中,苏教版必修1《化学》溴、碘的提取这一节,有一位教师在介绍溴、碘提取时,请学生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试剂完成《活动与探究》实验1、2时,有学生提出了:“老师,CCl4是什么?”,教师鄂然,(课堂预设中学生已知)然而教师灵机一动,对呀,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一下,即时补充了CCl4与水溶解的实验,使学生认识了其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的性质。

该教师在迅速捕捉了学生的信息―――学生不了解CCl4的性质这个信息,并及时补充实验,将这个生成资源及时地加以利用但对CCl4认识仅停留在与水的互不相溶和密度大小上,对其进一步的认识留下空白,埋下伏笔。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3、隐性资源显性利用

当教师意识到学生可能有疑问或觉察到一些异常现象时,应先通过激疑施导,把隐性资源显性化,然而再加以利用。在探讨重点或难点内容时,教师尤其要多留意学生的表情和行为变化,从而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3】在苏教版《化学》必修1关于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这一节的教学中某教师在讲述《资料卡片》的内容时,让学生设计并完成过氧化钠与H2O和CO2反应的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收集好的CO2、过氧化钠粉末、棉花、沙、水等进行相关的实验,在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学的实验现象相当明显,且用棉花裹住的过氧化钠投入到二氧化碳集气瓶中时发生集气瓶炸裂。教师在预设中考虑到初中已做过类似的实验,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应在集气瓶底部放上一层沙,以防集气瓶炸裂,但学生自己在实验中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引起了集气瓶的炸裂,该教师抓住了这个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为何集气瓶会炸裂?怎样防止集气瓶炸裂?学生讨论分析认为放入一层沙或水;教师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重做放沙和水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终于认识了该实验只能放沙不能放水。

该案例中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隐性资源,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体现良好的动态生成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隐性资源,教师在课前很难预设的,教师应善于做出瞬间的判断,及时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与“预设”方案进行融合,赋予它特有的价值,在学生活动中发挥作用,化隐性为显性。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是开放性的,他们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机智应表现在能够洞察学生的心灵,捕捉学生情绪的微妙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并注意将教学内容与课堂的氛围相联系,使教学活动始终不偏离教学目标。四:无效生成教学资源的搁置策略

无效生成资源是对课堂教学没有利用价值的、与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无关或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适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或耗时费力但难以有效利用的教学资源。对于这种资源教师应采取搁置策略。这样既不挫伤学生大胆质疑的积极性,又能鼓励他们积极探究问题,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但是,“无效”仅限定于一段时间(如一节课)。从广义上来说,无效生成性资源可能也有利用价值。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暂时悬挂法

对于一些一时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答应学生课后解释,或者说明以后什么时候探讨这些问题,或者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寻找答案。

【案例4】如在某堂实验课中,学生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有几个学生误将浓盐酸当成了水,投入钠后反应缓慢且有沉淀产生,学生感到不对,与别的同学做的现象完全不同,后发现拿的是浓盐酸,按课本的要求应该是发生爆炸,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问教师,这个问题因为课本上没有且从不出现过这种情况,教师一时难以回答,只好请学生拿着这个实验结果去网上查询,课后再与学生讨论解决,不宜在课堂上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向学生说明将问题暂时悬挂的原因。教师一时拿不准的问题也可采用此法,但一定要坦率承认,否则可能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与谅解。2、启发提示设问留疑法

教师可以针对问题的关键进行一些简单的启发与提示,或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让学生课外自行解决。

【案例5】苏教版必修Ⅱ《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节课时,教师通过音乐卡片的音乐声引入新课,然后将音乐卡片中的电池拆除,用导线连在插有铜片和锌片的蕃茄上,结果音乐声再次响起,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但学生还是一脸茫然,有学生窃窃私语“化学能是什么?”老师及时捕捉到了这个即时资源(课前没有预设),教师问学生初中学过的如动能、势能、热能、机械能等是什么,让学生以这些能为支撑点作为认知的起点,从而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学生对化学能的理解就容易多了。五:干扰型生成性资源的回避策略

干扰型生成性资源是指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且对学习有干扰作用的教学资源。对于这种资源,教师可以采用回避策略。回避并不是不处理,而是一种既教育学生又排除干扰的巧妙处理。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幽默调侃法

教师一旦语言失误,或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时,教师可以转移话题,把学生的思维移开。这种方法应用得好不仅可以化解一时的尴尬,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既巧妙回避、又不伤害学生,又给人以启迪。

2、直接回避法

对学生提出的干扰性问题,教师可以婉转地说:“你能大胆提问,很好,但这个问题不属于现在讨论的范围,所以我们就不去探讨了”。对其它干扰事件,教师可以直接解释原因排除干扰。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意外行为乍看起来极不协调,甚至滑稽可笑,使课堂陷入被动;此时教师可以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当然,如果学生所提及问题不属于本节课内容或重点时,教师可以直接回避,也可以婉转地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3、视而不见法

如果干扰型生成教学资源还处于隐性状态,或没有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已经及时发现,此时不妨视而不见。采用视而不见法的前提是不影响正常的教学。

六、结束语

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既要重视预设,又要重视动态生成。生成性教学资源并非新课程所特有的,但新课程赋予它更加积极的、主动的和创造性的因素,因而教师就更应关注其教学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同时,由于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偶发性、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分门别类地对其加以及时妥善的处理尤为重要。只要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并辅以一定的尝试性实践,就能模索出更好的办法,做到驾轻就熟、灵活处理,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使生成性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

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

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能力”是特指教学工作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取向,是一......

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优化英语课堂摘 要: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动态过程。如果忽视其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活力。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

高中化学“生问”课堂策略初探

高中化学“生问”课堂策略初探潘国良(丹阳市第五中学 江苏 丹阳 22300)摘要: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就是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与问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只学不问,或者光问不学,根本谈不上有......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研究报告一、研究的背景1.中国社会已进入21世纪,已进入了一个因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确立而产生深刻社会转型的新时代......

生成性课堂学习心得

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观摩培训学习心得杨文霞此次出差北海,有幸观摩了几节区内外同行的现场课,聆听了来自华南师大历史系的黄牧航教授的报告,收获很大,感想很多,选取几点记录如下。......

下载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